聽朋友在網上傳來的消息說,莫愁湖公園在辦海棠花展,當即誘起了心頭探訪的欲望,于是和朋友相約第二天一起去看個究竟。
第二天起個大早,從丁解乘中六線到漢中門換乘109到莫愁湖公園的南門,朋友也到了北門,一會兩人在湖邊路上見面,看看朋友衣服穿得少,遂決定先一起前往展覽館觀賞。那里珍藏著一些名貴品種,又是玻璃房相對氣溫高些。沿莫愁湖邊一路行來,海棠花樹婆裟,海棠花姿瀟灑,有的含羞待放,有的花開似錦,我們顧不上瀏覽,急匆匆直往展覽處而行。
海棠花,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之稱。據明代《群芳譜》記載:海棠有四品,皆木本。指的是: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海棠花開嬌艷動人,但一般的海棠花無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艷,是海棠中的上品。其花未開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開后則漸變粉紅,有如曉天明霞。西府海棠花形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據說北京故宮御花園和頤和園中就植有西府海棠,每到春夏之交,迎風峭立,花姿明媚動人,楚楚有致,使名園勝景增色不少,并與玉蘭、牡丹、桂花相伴,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稱斷腸花,思鄉草。有象征游子思鄉,表達離愁別緒的意思。又因為其嫵媚動人,雨后清香猶存,花艷難以描繪,又來比喻美人。在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詩篇里、吟誦唱和中,常見海棠的身影。蘇軾的《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醉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因是綠肥紅瘦。”留下許多詩句,傳誦千古,膾炙人口。《紅樓夢》里寶玉與金陵十二釵也在海棠盛開時行海棠會,吟詠詩篇,成千古絕唱。據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留下“海棠春睡”的典故,傳承至今。
莫愁湖公園里大面積栽種的是《群芳譜》中四品之一的垂絲海棠,花色艷麗,花姿優美。葉卵形或橢圓形。花朵簇生于頂端,花瓣呈玫瑰紅色,朵朵彎曲下垂,在春風微佛下飄飄蕩蕩,嬌柔紅艷。海棠展館和展館附近栽種著一些名優品種,白雪公主、雙驕、舞美、一品香、王族、紅牡丹、沂州芙蓉等等,遠望猶如彤云密布,美不勝收,公園里游人如織,可見海棠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庭院花卉。
栽種在湖邊的垂絲海棠柔蔓迎風,垂英鳧鳧,如秀發遮面的淑女,脈脈深情,風姿憐人。宋代楊萬里詩中:“垂絲別得一風光,誰道全輸蜀海棠。風攪玉皇紅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懶無氣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曉妝。舉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李敢承當。”形容妖艷的垂絲海棠鮮紅的花瓣把藍天、天界都攪紅了,閃爍把藍天、天界都攪紅了,閃爍著紫色的花萼如紫袍,柔軟下垂的紅色花朵如喝了酒的少婦,玉肌泛紅,嬌弱乏力。其姿色、妖態更勝桃、李。
的確,海棠樹冠疏散,樹姿婆娑,花梗細長,花蕾嫣紅,向上生長,開放時則下垂,花粉紅色,好似抹上一層粉脂。垂絲海棠宜植于小徑兩旁,或孤植、叢植于草坪上,最宜植于水邊。猶如佳人照碧池。我們二人且行且看且拍,一路逶迤,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十一點,趕忙互相招呼一聲,匆匆道別,下次花會再聚,各自乘車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