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護媽每次聽到“多喝熱水”就來氣
然呃假設你有一個做醫生的男朋友
那可以說是很幸福了!
除了噓寒問暖 該吃什么藥他都知道!
特別是到了該體檢的時候
他也會給你妥妥的制定好羅!
啥,沒醫生男友?
沒事!你還有我!
在女神節來臨之際
給大家雙手奉上女性體檢攻略
首先,女神們可得知道,很多婦科疾病的潛伏時間都是比較長的,在早期的時候癥狀不是特別的明顯,所以定期體檢是有必要的。
通過早期體檢 ,可以及早發現身體異常,并進行早期預防、干預,將疾病扼殺在搖籃之中。
可是
什么項目是一定要做的哩?
這些體檢項目是檢查什么的?
我要做哪些準備呢?
月經剛走可以做這個檢查嗎?
常規體檢項目也包括婦科檢查項目:乳腺檢查、婦科及B超檢查,一般每年檢查一次。
1. 乳腺專科體檢
做一次全面而詳細的乳腺檢查,能夠及早發現乳腺纖維瘤、乳腺炎等常見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早期發現乳腺癌。
醫生會做乳腺的初步觸診,并且選擇乳腺超聲檢查和乳腺鉬靶檢查。
另外,乳房自檢在家就可以做哦!從乳房發育開始,最好每月通過鏡子看看皮膚是否有改變,有沒有異常分泌物,摸摸乳房有無腫塊、硬塊等。
2. 乳腺B超
20~40歲的女性,應每年超聲檢查有否乳腺腫瘤性病變;針對檢查出有乳腺纖維瘤的女性,應每半年~一年進行復查,并針對大小、性質進行門診隨訪、跟蹤記錄。
3. 乳腺鉬靶(即乳腺X線檢查)
40歲以上的女性或30歲以上的乳腺癌高危女性則建議每年檢查1次乳腺三維彩超聯合鉬靶X線檢查。
鉬靶X線檢查,對乳腺疾病的查出率比較高,清晰度好,可以檢測出腫瘤以及腫瘤的性質,可以幫助早期發現乳腺癌。
當然,鉬靶是放射線,同時檢查時需要夾扁乳房,一般在醫生建議下進行,并且不宜短期內頻繁檢查。
圖片來源于覓知網
4. 婦科常規檢查
包括外陰、陰道和婦科雙合診檢查。
外陰陰道檢查主要是查看外陰、陰道和宮頸是否有炎癥、潰瘍、腫塊等情況。
雙合診是盆腔檢查中最重要的部分,醫生經陰道進行檢查;如果是未婚女性需要做肛診,就是從直腸進行檢查。通過這個項目可以檢查子宮、卵巢和輸卵管是否正常,有無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腫物、盆腔炎癥和其他良惡性疾病等。
5. 白帶檢查
主要是為了了解陰道內是否有細菌、滴蟲、霉菌等微生物感染。體檢前的24小時,可以清洗外陰,但不要沖洗陰道,更不能用洗液,這樣會沖掉病原微生物,導致檢查結果不準確。
6. 宮頸刮片檢查/TCT檢查
檢查有否宮頸癌、癌前病變,是宮頸癌篩查最重要的手段。年滿21歲且有過性生活的女性建議每年檢查1次,連續3年檢查正常可降低為2~3年檢查1次。
7. HPV檢查
高危型HPV(人乳頭狀病毒)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議30歲以上女性每1-3年進行HPV檢查聯合TCT檢查。若有感染過HPV的女性應提前開始檢查,并且每年至少檢查1次。
圖片來源于覓知網
8. 子宮及附件超聲檢查
通過B超或彩超檢查了解子宮、子宮內膜、輸卵管和卵巢的情況,并早期發現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囊腫及其他良惡性病變等,建議每年檢查1次。
除了常規體檢項目以外,女神們還可以針對自身情況,對體檢項目進行個性化“加餐”,特別是往年體檢中有異常的項目。另外,平時生活中發現有身體異常,也要在體檢中進行相關部位檢查。
1. 頸椎、腰椎檢查
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再加上愛穿偏緊的內衣或高跟、厚底鞋,以及生育期、更年期激素大量改變,不少女性容易被頸椎和腰椎問題困擾。
女神們可根據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頸、腰椎的X線、CT和核磁共振檢查。
2. 性激素水平測定
如果月經異常或不孕,懷疑卵巢功能有問題,可以抽血查一下性激素水平。
主要的項目有: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睪酮(T)、泌乳素(PRL)。
圖片來源于覓知網
首先要知道,如果在婦科方面出現異常情況,都應該及時進行婦科檢查,尋找原因并及時進行治療。
另外,即使沒有發現明顯的異常情況,也推薦女性朋友們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各種婦女常見病、多發病,并進行及早干預和治療。
1.體檢最佳時間:避開月經期檢查,最好選擇在月經結束后的3~7 天,以免影響血常規、尿常規、婦科及B超檢查結果。雖然月經期一般不做陰道檢查,但如果有不規則陰道流血,則應及時檢查。
2.著裝方便:上下分開、穿脫方便的寬松衣服比較方便體檢,盡量不要穿連體褲、連衣裙、長筒襪、連褲襪;另外,也不要佩戴金屬飾品、隱形眼鏡,以及化濃妝。
3.是否需要憋尿:未婚婦女通過腹部做子宮、附件及盆腔的B超需要憋尿,而做婦科檢查及通過陰道做宮頸和子宮內膜B超則要排空小便,因為脹大的膀胱,可能與盆腔腫塊混淆,而造成誤診。
4.清洗注意事項:體檢前2天最好避免性生活,可以用清水擦洗外陰,但不要進行陰道沖洗,可以減少對體檢項目的干擾。
謠言一:宮頸糜爛
在網上隨便一搜,有告訴你“宮頸糜爛”是一定要治療的,有告訴你宮頸糜爛會發展成宮頸癌的。。。
真相
“宮頸糜爛”不是宮頸“爛”了,它不是疾病的診斷,而是宮頸管柱狀上皮異位的現象,并不是宮頸炎。
育齡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較高,會使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向外生長,外觀呈紅色顆粒狀,是正常宮頸的一種表現,與宮頸癌沒有直接的關系。
不過,如果有白帶增多的現象,甚至性生活后出血的癥狀,則存在宮頸疾病的可能,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謠言二:宮頸囊腫(納氏囊腫 )
很多人說納氏囊腫是一種慢性宮頸炎的狀態,是真的嗎?需要治療嗎?
真相
其實,納氏囊腫是因為宮頸管腺開口堵塞,導致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囊腫。它是一種生理改變,并非炎癥。
納氏囊腫可以長期存在,即便是逐漸增大也不會導致什么嚴重后果。因此,在婦科體檢時發現的無癥狀的納氏囊腫,大多數是無需治療的,只需每年定期做婦科體檢,排除宮頸病變就可以了。
謠言三:宮頸肥大
很多小伙伴聽到“宮頸肥大”往往會很不安,為什么宮頸會肥大?會造成什么影響嗎?
真相
宮頸肥大指的是是宮頸較正常的大,目前并沒有具體的數值標準,因此在婦科體檢中,被描述為“宮頸肥大”有時候還會帶有醫生的主觀感覺在里面。
它的發生可能與炎癥的慢性刺激有關,也可能是腺體深部有粘液潴留形成囊腫。只要排除宮頸病變,單純的宮頸肥大通常無需治療。
最強攻略收藏好了沒?
再次致最愛的女神們
身體健康
一直美美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