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法庭詢問技巧

法庭詢問技巧

龍衛平


(圖文:自由女神)

從事法庭辯論和詢問的律師需要有出眾的天賦、邏輯思考的習慣、對廣泛常識的清晰把握、無窮的耐心和自制力、通過直覺而透視人心的能力、從表情判斷個性進而覺察動機的能力、精確有力的行為特點、對于與案件相關知識的精湛理解、極度的謹慎以及——這是最重要的——質證過程中敏銳地揭露證詞弱點的能力。

      ——威爾曼[1]

法庭盤詢的過程是不斷探索的過程,它是出庭辯護最重要的部分,所有其他特征一一如即席演講、奔放的熱情、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措辭、靈巧的表情,所有這些都是衛星,它們圍繞著同一個太陽旋轉,這就是法庭盤詢。

      ----路易斯.尼察[2]

當前,人民群眾抱怨法院的判決書是“同案不同判,萬花筒式的判決!”為此,法律界人士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作為從事法律工作的律師,本人愿以拙文求教于大家,以期協助人民法院能夠盡最大努力地以查明案件基本事實,準確適用法律,做到同案同判,徹底地、堅決地杜絕萬花筒式的判決!

 一、民事訴訟詢問的含義

所謂詢問,根據《新華詞典》的解釋解釋系“征求意見;打聽”的意思[3]。在英美法系,《牛津法律大辭典》對交叉詢問作了解釋:“Cross-examination,由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所提供的證人提出的詰問,一般是在提供證人的一方首先向自己的證人提問后進行的,交叉詢問是意圖使證人改變、限定、修正或撤回提出的證據。使其證據失信,并從證人口中得到于詢問方有利的證據。在交叉詢問中允許進行誘導性提問,詢問證人的當事人通常比對方當事人有更大的自由。在任何情節上不對證人進行詢問,一般就暗示接受證人對該情節的舉證。一項證據已經或將要被給予的效力不同于證人所陳述的效力,那么在交叉詢問中必須就此證據的效力同證人見面,以使他能夠做出承認、否認或解釋。”[4]交叉詢問體現了程序的正當,即由當事人從有利不利,原告(控訴)被告(辯護)的不同角度來探尋同一證據源,從而有助于觀察問題的深刻性和全面性,是質證活動的核心。交叉詢問程序由主詢問(examination-in-chief)、反詢問(cruss-examination)、再詢問(包括舉證方的再主詢問re-examination和對方的再反詢問recross-examination)等程序構成。與大陸法系的詢問的操作類似。

二、我國民事訴訟詢問的有關規則

大陸法系民事訴訟中所貫徹的基本原則系--辯論主義,也有的學者將其譯為“當事人主導原則”。這種譯法就更直接地揭示了辯論主義原則的內涵,即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的主導性。按照日本著名民事訴訟法學家兼子一博士的觀點:辯論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其一,直接決定法律效果發生或消滅的必要事實必須在當事人的辯論中出現,法官不能以當事人沒有主張的事實作為裁判的依據;其二,法官應將當事人雙方之間沒有爭議的事實作為判決的事實依據;其三,法官對證據事實的調查只限于當事人雙方在辯論程序中所提出的事實,對于當事人沒有在辯論中所主張的事實,即使法官通過職權調查得到了心證,該事實依然不能作為裁判的依據。[5]德國法學家卡爾·海因茨·舒瓦伯將德國民事訴訟法中辯論主義(當事人主導原則)的基本含義解釋為∶“只有當事人才能把爭議的事項導入程序,并判斷法院是否有必要對此作出決定,同時當事人有權要求法院作出決定;作為程序規范,法院自身則不得考慮當事人雙方都未提出的事實,且不得根據自己的判斷,主動收集或審查任何證據”。[6]基于上述理論,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有關詢問規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第125條:“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5條規定:“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第57條規定:“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第58條:“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第59條:”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質詢。”第60條:“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詢問證人、鑒定人、勘驗人不得使用威脅、侮辱及不適當引導證人的言語和方式。”第61條:“當事人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進行詢問,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可以對鑒定人進行詢問。”第50條:“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力有無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第51條:“質證按下列順序進行:(一)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第三人與原告進行質證;(二)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第三人與被告進行質證;(三)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被告與第三人進行質證。人民法院依照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出示,聽取當事人意見,并可就調查收集該證據的情況予以說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八、法庭調查按下列順序進行:1、由原告口頭陳述事實或者宣讀起訴狀,講明具體訴訟請求和理由。2、由被告口頭陳述事實或者宣讀答辯狀,對原告訴訟請求提出異議或者反訴的,講明具體請求和理由。3、第三人陳述或者答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陳述訴訟請求和理由;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針對原、被告的陳述提出承認或者否認的答辯意見。4、原告或者被告對第三人的陳述進行答辯。5、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歸納本案爭議焦點或者法庭調查重點,并征求當事人的意見。6、原告出示證據,被告進行質證;被告出示證據,原告進行質證。7、原、被告對第三人出示的證據進行質證;第三人對原告或者被告出示的證據進行質證。8、審判人員出示人民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原告、被告和第三人進行質證。”“經審判長許可,當事人可以向證人發問,當事人可以互相發問。”“審判人員可以詢問當事人。”

上述規定是我國民事訴訟中詢問的法律依據。在我國,民事訴訟詢問以言詞質證的形式出現,即所謂言詞質證原則。言詞質證是以交叉詢問的方式對言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等提出質疑,從而確定其證明作用的訴訟活動。

總之,如同查本斯.拉塞卡所說:“律師的任務是千方百計挑剔對方證人提出的不利于己方的證據價值,因此人們時常看到,幾乎每個律師向對方證人的交叉詢問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7]

三、研究民事訴訟詢問技巧的必要性

案例1、消費者訴經營者買賣合同糾紛案。有一個上海的消費者在上海的一家精品商店里看到了一個水晶球,標價是2994元,而原價是6780元打了折。他就想買這個水晶球然后就問到售貨員這個水晶球會不會有假的,售貨員說不會有假的我們有莊嚴的承諾,如果有假的話“假一賠百”。那假一賠百是什么概念呢?就是299400元。售貨員接著說我們這里有質量保證書,而且我們樓上還有質檢。然后消費者就說我相信你們了,付錢買了回去,3個小時后就回來了,說你這個水晶球是假的,不是水晶球,我這里有鑒定書,鑒定書上說此水晶球是玻璃的而且只要50元就可以買到。消費者就說你必須負責任。售貨員不能做主就把值班經理叫了過來,經理想了一下就說我還是把錢退還給你,你把水晶球給我吧。消費者就不答應了,說你必須按照你的莊嚴承諾“假一賠百”付給我29萬,雙方就各有爭執。一個星期后消費者把商店和廠家告上了法庭,到了法庭上消費者就向法官陳述說我在商店買東西應該是真的怎么樣怎么樣。這個時候對方的律師非常冷靜的站起來說原告所出示的水晶球確實是假的,我方可以認定,但是真正的水晶球已經被消費者自己調了包,他拿了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玻璃來偷換這個水晶球,而且這個消費者也不是一般的消費者他是一個玻璃水晶加工廠的下崗工人,那么一個下崗工人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應付的時候他又什么會買一個價值2994元的水晶球呢?可見這是一個蓄謀已久的商業欺詐案!然后消費者說我絕對沒有換,有標簽作證,標簽上面的價錢是你們自己寫的,這你們自己可以認定啊。法官就說這樣無法判斷啊。第二次審理的時候這個消費者就換了一種說法說道對方的律師說我調了包,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一款你應該證明我在何時調的包,這個事實上廠家顯然是無法證明的。這就是一個很特殊的情況了,為什么說它特殊呢?因為當時沒有“假一罰百”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一個特殊的環境把一個很一般的東西一下提高了一百倍,任何人把一般的事實一下提高一百倍的的確確是一個很特殊的情況,那這個要由誰來證明呢?應該說證明責任在誰對誰都會相當的不利的。我在和律師同行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有的同行說應該是由廠家自己來證明,但他們這個話是片面的。難道這個問題法官無法判斷嗎?一審消費者敗訴,二審法庭維持原判,仍然是消費者自己沒有證明這個水晶球是從哪買的,現在這個消費者已經跨上了漫漫的申訴之路。

這種案件為什么不能做出一個公正的判斷呢?難道是不能判嗎?實際上有很多的問題完全可以判斷,這就需要運用一些詢問技巧進一步查明案件事實。如果我作為原告的律師,我就必然要把我當事人相關的證人找來,不管是鄰居還是朋友,然后讓他們來證明這個消費者平時有沒有這種欺詐行為,他究竟是為誰買的這個水晶球,他如果是自己買的話那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動機和目的。那么對方可能提供證人說我們的工廠是流水做業的,我有自己的車間主任,我有自己的質保主任,各方面都可以證明是不可能把玻璃球混放在里面的。實際上法官只要仔細地詢問這個消費者就可以知道真假。如果消費者不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只需要詢問幾下就可以把他的破綻問出來,就是說你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你馬上就會害怕,一害怕律師、法官就可以發現。然后你必須要編的每一個地方都要絲絲相扣是非常困難的,你臉一紅一白法官都會看的清清楚楚。因為既然是29萬的案件你就應該花相應的成本來搞清楚這個案件,這樣才符合訴訟經濟與訴訟效益的比例原則。

而言詞質證(其中包括詢問)是審查和核實言詞陳述(包括當事人、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當庭所作的陳述)的一種方式,即對言詞陳述提出質疑,讓言詞陳述人作進一步的陳述,以解疑釋義,判斷證據效力的一種訴訟活動。

四、民事訴訟詢問的技巧

美國弗朗西斯.韋爾曼說:“法庭盤詢需要出眾的天賦、邏輯思考的習慣、清晰的常識判斷、無窮的耐心和自制力、透視人心的直覺能力、從表情判斷他人的個性的能力、察覺他人動機的能力、強而準確的行動力、和主題有關的豐富知識以及一絲不茍的細心謹慎,還有最重要的,通過盤詢發現對方證詞弱點的本能。”[8]

美國法學院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老師向學生倡導說,要做一個好的律師,就應該學會提出好的問題,說得不好聽就是要善于提刁鉆的問題。

(一)詢問證人的技巧

案例2、吳某某訴李某某離婚糾紛案。原告吳某某(女,1967年出生)20036月經人介紹,與被告李某某(男,1952年出生)相識,并于 2003923日登記結婚。兩人均系再婚。2003922日,兩人一起去某儲蓄所存款25000元,存款戶名是李某某,密碼也是由李某某設置的,吳某某不知密碼。對此雙方并無爭議,但原告認為25000元是自己交給被告(因為被告做生意需要錢),被告堅持說錢是自己做生意賺來的,在法庭上原告吳某某申請由被告兒子李輝某出庭作證,被告提出了一份1998年經居委會和派出所調解雙方了斷父子關系(按婚姻法規定父子血緣關系不能解除)的民事調解協議書,因律師接受委托時舉證期限己過,無法舉證。證人李輝某出庭作證時證明:他于2003922日,曾聽到繼母吳某某講借了25000元給父親。并就父親賭博、與人非法同居、做生意沒賺到錢等方面出具了不利于被告的證詞。被告律師抓住詢問證人的機會進行了這么一段問話:

被告律師:“證人李輝某,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和你父親住在一起嗎?”

李輝某:“不住在一起。”

被告律師:“你和你父親來往密切嗎?”

李輝某:“我沒有找過他,只是他找過我。”

被告律師:“你贍養了父親嗎?”

李輝某:“權利和義務相一致,他和我母親離婚后就拋棄了我,從小就沒有撫養我,我沒有義務贍養他。”

被告律師拿出1998826日《民事調解協議書》復印件,其中有:‘1、李某某給付李輝某4300元作謀生經濟,2、李輝某從今后再不向李某某要錢,李某某與李輝某關系已斷'之句給證人看,問:“這份民事調解協議書是真的嗎?”

李輝某:“這份民事調解協議書是真的。”

被告律師再未就事實進行核對,因為律師詢問的目的已經達到,上述問話已成功證實被告兒子李輝某與被告關系十分僵硬,證人所作證言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而原告又未作其他舉證。

根據筆者司法實踐經驗,言詞證人證言的真實程度,往往受其道德品質、正義精神、所處環境、情況來源、辯識能力、文化程度、年齡大小以及與被證人有無利害關系等多種因素所左右。即使是最誠實、最善良、最有正義感的證人,他所作的證言也可能與事實不相吻合,因為人是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感受一定的事實,并將其保留在記憶中,然后才能回憶和反映出來。而言詞證人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敏感性、觀察力、感受力、辨別力、記憶力等等的生理和心理特性,都不可避免地影響其證言的可靠性。

在言詞質證中。證人編造的事實與案件的真實事實往往是互相矛盾的,我們就要善于揭露證人證言的邏輯矛盾,通過圍繞諸如:一是何時?即何年月日時分秒;二是何地?三是何職?即什么單位什么崗位工作職責;四是何人?負責人是誰,單位是生產什么的,同事有誰,的以及人的特征比如高矮、胖瘦,是否有殘疾;五是何因?六是何事?七是何果?八是行為方式?九是有何特別細節?比如天氣如何,風向如何,有無月亮;十是證據來源違法與否?等等展開詢問!如同威爾曼所說:“笨拙的證人在作偽證時常會以不同的方式露出馬腳:聲音,茫然的眼神,在證人席上緊張扭動的身軀,盡可能復述事先編造故事的精確措辭的明顯努力,尤其是與其身份不符的語言的使用。”通過詰問,使證人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還事實本來面目。而巧妙又有力的發問,可以直接影響法庭的氣氛,使聽訴者(合議庭以及旁聽觀眾)進一步了解事實真相,把握案件的爭議點。

交叉詢問對英美的訴訟律師而言是一門技術和藝術。作為一門技術,交叉詢問有自己的規律性,充分反映詢問人的理性思考和經驗積累。要求詢問人對不同的證人使用不同的詢問方法,根據不同證人的性格、職業、習慣、愛好、修養、意識偏好、政治主張、人種、年齡、出生地因素實施詢問策略。盤問人應對不同案件的證人采取不同的態度,甚至語氣。美國著名的盤問專家威爾曼將證人的性格分為冷靜型(或稱理性型)、感情興奮型、殷勤無禮型、敵對型和記憶型等等,以便根據證人的不同類型進行盤問。[9]如何提出問題,怎樣表述問題,如何發現證人證言的破綻等等都會反映出律師與眾不同的能力和才華。

(二)對鑒定人的詢問技巧

案例3、弗蘭克.艾利森被控嚴重傷害罪。原告是威廉.亨利克。在審判中有幾封據稱是威廉.亨利克女兒莉娜.諾姆夫人寫給艾利森的信引起了疑問,這位女士拚命否認她寫過這些信。而艾利森的辯護律師明顯地把對于諾姆夫人法庭盤問的焦點鎖定在這些信件上,最后請求著名的字跡鑒定專家亞姆斯教授作證。在法庭上亞姆斯教授宣誓證明曾仔細研究過這幾封信,比對過諾姆夫人的筆跡并作證說這兩者出于同一人之手。艾利森的辯護律師又提過一些信件作為證據,當他正準備要對陪審團宣讀這些信時,助理地方檢察官要求詢問若干問題。

地方檢察官:亞姆斯先生,就我所知,您只拿到一份這位女士的真正筆跡,而您便以這唯一的物證下結論,不是嗎?

亞姆斯教授:是的,先生。我只看到過這份筆跡,不過這封信很長,給了我充分的機會去比對。

地方檢察官: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信件讓您做比對,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

亞姆斯教授:噢,那當然!我手里的樣本越多,我的結論就越有價值。

地方檢察官(從紙堆里抽出一封信,遮住簽名部分,交給證人):您能否看看這封信,告訴我們它是不是出于一樣的筆跡?

亞姆斯教授(仔細地檢視了幾分鐘):是的,先生。我敢說這是同一種筆跡。

地方檢察官: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用不同的筆,不是會寫出不同的字跡嗎?

亞姆斯教授:噢,是的,先生,它多少會有所差異。

地方檢察官(從他的資料夾中抽出第二封信,同樣遮住簽名部分,交給證人):麻煩您看看這一封信,然后和其他信件比較一下。

亞姆斯教授(查看該信件):是的,這是同一種筆跡的變形。

地方檢察官:您愿意告訴我們說,這是出于同一人之手嗎?

亞姆斯教授:是的。

地方檢察官(從他的資料夾中抽出第三封信,同樣遮住簽名部分,交給證人):很抱歉這樣打擾您、麻煩您再看看,這一份樣本是不是這位女士的筆跡?

亞姆斯教授(很仔細地檢查它,離開證人席,走向窗戶):是的,先生,你知道我不敢說這就是事實,這只是我的意見而已。

地方檢察官(很和藹地):我當然了解。但是,就您的專業而言,您是否誠實地認為,這三封信都是同一種筆跡?

亞姆斯教授:我敢說是的,這是我誠實的意見。

地方檢察官:那么,先生,您是否可以掀開第一封信上我剛才遮住的簽名部分,告訴我們的陪審團上面的簽名。

亞姆斯教授(打開信看看,很得意地念):莉娜.諾姆。

地方檢察官:麻煩您打開第二封信,念念看。

亞姆斯教授(打開信看看,慢慢念道):威廉.亨利克。

地方檢察官:現在請您念念第三封信。

亞姆斯教授(打開信看,有些猶豫,很難為情地念道):弗蘭克.艾利森。[10]

自此辯方便絕口不提這幾封作為證據的信件了。事實上威廉.亨利克父女和弗蘭克.艾利森三人的字體非常相近,這個巧合正好用在法庭盤問上。

在我國的訴訟實踐中,實際上當事人雙方都可能向法院提出自己的鑒定結論,但如果沒有法院的認可是不能成為法定的鑒定結論的。在有兩個互相矛盾的鑒定時,法院將自己另行指定鑒定人作出鑒定結論。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在我國,鑒定是一種權威性的專業結論。盡管如此,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向鑒定人發問。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發問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律師往往不是專業人員,因此有時需要借助專家代理人來詢問。

(三)對當事人的詢問

案例4、甲公司訴被告張某侵占甲公司財產糾紛案。原告訴稱,200354日,被告張某與甲公司所有股東開會時,發現公司財務帳上有96352元不知去向。當時負責人張某說是重復下帳了,其他股東要求張某將錢拿回來,張某當即給甲公司寫了一張欠條,說是算個人欠甲公司款,并同意20036月份還。到期后,原告甲公司要求被告張某歸還96352元欠款,被告張某多次借故推托,故要求被告歸還原告欠款96352元及利息。

被告辯稱:張某對甲公司所打的欠條是在部分股東的脅迫下違心打的欠條,故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甲公司的訴訟請求。理由是:1、被告提供證據能夠充分證實,被告所打的欠條實際上是一份清算條,并不是欠條,且出具該清算條原因主要是帳面不清,而帳面是由會計制作的,與被告無關;2、原告所列的證據無法證實被告侵占甲公司財產,被告張某雖打了欠條,但96352元對不上帳不應由被告承擔責任,因為財務帳上出現的虧損是甲公司經營問題,張某作為該甲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并不負責記帳,對此虧損張某作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不應承擔責任。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對此,作為原告代理人的筆者,擬定了一下詢問思路:查明甲公司購氣、過磅、付款、銷氣由誰負責?據此查明被告出具欠條的真實原因,進而查明被告是否侵占公司財產。

就此,本代理人詢問被告如下:

原告代理人:請問被告,公司氣罐的總容量是多少?

被告:23噸氣。

原告代理人:200313日公司進多少噸氣?(筆者注:其他證據證明,0312月底甲公司當月庫存為23噸,并且甲公司僅有1個氣罐)

被告:12.3噸氣。

原告代理人:你們公司都由誰負責進氣?

被告:由我負責進氣。

原告代理人:都由誰負責過磅?

被告:有時有我一人,有時有我和加氣班長一起去。

原告代理人:被告,過磅時,都不得有誰簽字?

被告:大部分都是由我一人簽字。

原告代理人:銷售由誰銷售?

被告:加氣班銷售。

原告代理人:經營中,是否出現過進氣量與銷氣量相差較大的情況?

被告:沒有。

原告代理人:公司有沒有其他環節導致公司的氣損耗?

被告:沒有。

據此原告代理人認為,結合本案被告出具欠條以及其他證據能夠證明:原告公司經營的五個環節:進氣、過磅(付款)、入庫、銷售。在這五個環節中,銷售、收款因為加氣班兩、三個人一起銷售,收款后將款交給被告,這兩個環節有相互監督制約機制,不可能出問題!這一點被告當庭予以承認不可能有其他環節導致公司液化氣損耗。而進氣是由被告一個人單獨負責的,過磅絕大多數也都是由被告一個人單獨負責的,入庫是被告指揮、組織加氣班工人入的庫,入庫的具體數額仍然由被告一個人單獨負責。那么,200352日原告報表上應余35.99噸液化氣(僅20031月份購銷液化氣就差23.57噸,合款96352元),被告即應對此負責!換句話說,被告侵占了公司財產!

案例5、原告張某與被告某局(包月有償)保管合同糾紛案。

作為原告的代理人,在(被告舉證之后,此時應由原告質證)質證前為了更好地質證,筆者經過審判長的準許向被告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原告代理人:車輛原始登記簿是誰記的?

被告:是值班員記的,誰值班誰記錄。

原告代理人:值班記錄本是否就這一個本?有無另謄一本?

被告:是的,就這一本;沒有另謄一本。

原告代理人:值班員分三班倒,三班如何記錄?

被告:不清楚。

詢問完畢之后,筆者舉出其他證據,證明被告的本案核心證據——車輛原始登記簿是偽證!此時被告再無狡辯之余地!然后筆者乘勝追擊,終于以占壓倒性優勢的證據清楚地證明了本案的基本事實,有力地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從而本案取得了良好的庭審效果。

五、民事訴訟詢問的注意事項

詢問作為發現真實及體現訴訟的對抗性質的最重要的法律機制,其目的旨在通過審理中詢問對方證人、鑒定人、對方當事人等來暴露其證據矛盾、錯誤或不實之處,以降低其證據的證明效力或證明該證據是不可靠的,或使證人、鑒定人、對方當事人等陳述某些有利于本方當事人的事實。在英美法系歷來被尊崇為法庭審判中發掘真理的最佳裝置,但又是一門最難以掌握和最精彩的藝術。戈帕爾吉.梅羅特拉曾經說過:“許多案件的勝訴僅僅因為律師具有很高的盤詢技巧。一個好的盤詢者的提問總是又簡潔又擊中要害,他提出的問題是如此的巧妙,以至于無論被問者怎樣回答,都令對他的辯護有利。”[11]如何運用適當的詢問技巧,達成交叉詢問的最終目的,就成為訴訟論辯中的一大課題。一般來說,完美的詢問應注意事項有:

(一)詢問應當把握最有利的時機。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中并未規定詢問的時間——即在法庭調查、法庭辯論階段原則上可隨時詢問!司法實踐中,一些法官出于法律素養的局限或者其他原因,有時候不允許代理律師在舉證、質證時詢問對方當事人,理由是為了法庭審理程序的需要,在法庭辯論終結時會專門給代理律師留有詢問對方當事人的時間的,這是不妥的!因為詢問如同戰爭是需要戰機的,戰機一過,對方當事人往往意識到代理律師詢問之目的,從而巧加掩飾!此時此刻詢問往往流于形式而難達目的!對此,代理律師一定要注意避免和法官正面沖突,而可以以巧妙的言詞贏得詢問的機會。比如可以如此向審判長請求發問權:“審判長,為了有利于查明本案事實,能否允許我現在發問一下被告?”一般這種情況下法官礙于程序公正以及旁聽觀眾的考慮,會允許律師發問的。

(二)緊貼關鍵,抓住主題,切忌無關宏旨。在詢問內容時必須與訴辯焦點相互聯系、彼此呼應,主詢問時直接切入主要事實。對與訴辯焦點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問題盡量不發問,對枝節問題不發問或少發問,不宜糾纏。對有的關鍵情節必要時可以變換一個角度發問。發問掌握關鍵重點,指向核心問題,以取得最佳論辯效果。

(三)詢問一般采用迂回詢問的方式。當你特別想從證人那里了解一個問題,一般不要直截了當地發問!而應從迂回發問入手,向證人(含鑒定人、當事人等被問對象)提出一系列問題導向你希望得到的答案,使被問者在心理上放松甚至解除戒備,當被問者回答了這一系列問題后,你想從被問者那里了解的一個問題可能也在其中,即使沒有直接回答,由于你的整個系列的發問也能使人很容易地發現被問者所刻意回避的是什么。當被問者已經洞察了你詢問的目的時,詢問者要隨機應變,切忌照本宣科。善于靈活機敏地根據具體對象對具體問題加以分折,正確地、準確地估計詢問對象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研究詢問對象在庭審過程中的異常變化,針對質證情況適當調整詢問內容和詢問角度。在遣詞用句,詢問方式上因人而異,有的可開門見山,有的是曲線設問,有的則由遠即近,有的應明知故問,對此應心中有數。當然,這些說著容易其實真要拿捏到一個最佳火候是非常難的!需要精深的法律素養、豐富的法庭訴訟經驗和對案件每一個細節的透徹把握。

(四)不要結論,不要辯論。當你向證人(含鑒定人、當事人等被問對象)提出一系列問題時,要一次一點地提問,通過你的整個系列的發問,直至最后導出了整個結論,就應停止發問,無須將結論給被問者挑明;更不要同被問者辯論,因為如此的話,你的詢問目的、代理思路都將可能大白于天下。

(五)禁問不利。當你盤詰證人(含鑒定人、當事人等被問對象)時,要理順關系,要思考你應當問些什么,提出的問題被問者可能怎樣回答,慎選安全主題。決不要向被問者詢問可能會導致對已方不利的問題。

(六)禁亂發揮。在交叉詢問中任意發揮是最危險的事情。在準備提問時要預先劃定提問的界線,不能自信能從對方證人、鑒定人口中擠出些對己方當事人有利的東西而任意發揮,如果對方證人、鑒定人沒說什么不利于己方當事人的事情就讓他過去,不必再追問什么。

(七)防堵瑕疵。對可能遭致反詢問的疑點,必須在主詢問中厘清,以泯滅其瑕疵,但是同時也切忌主動過分發掘,自曝其短(尤其是對方不知其短的情形),倘遭致反詢問在再主詢問中仍有解釋的機會。

(八)避免重復。詢問一般必須要有目的、要有提綱(但是也有靈機一動現場所得詢問問題題目)!如果通過詢問沒有得到你希望得到的答案,不要再重復你剛才已直接詢問的問題,可先詢問證人(含鑒定人、當事人等被問對象)其他問題,而后變換一個角度,詢問你希望得到答案的問題。

(九)歸納發問。當證人(含鑒定人、當事人等被問對象)回答問題時表達不清、邏輯混亂,使人無法聽懂時,可將其答復略加歸納,使之條理化,換一種方式發問,力求被問者回答問題簡潔易懂;當被問者陳述時帶有行業性、區域性的詞句使人不易聽懂時,可作解釋性的發問,使其換用通俗的語言回答問題。

(十)異議先機。對于對方超出證據法則規定的詢問(比如使用誘導性語言等不適當引導證人、鑒定人、當事人等被問對象的言語和方式詢問),搶在被問者作答之前即時提出異議,旨在避免法庭因對方的不當詢問所得結論形成偏見進而導致誤判。

(十一)說話通俗,設問易懂,一問一答。詢問要簡潔,語言要精練,表達要準確,避免詢問對象對所提問題產生歧義或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律師都未必知道的20個民事訴訟細節!
依法取財—總經理的5堂法律課----第四講 《合同法》:履行合同要點
新評談:證人證言 — 民事訴訟證據運用與實務技巧 11|審判研究
這些民事訴訟細節,不仔細看真的容易出錯!
民事訴訟風險提示書- 中國法院網
民事訴訟中證據的運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济市| 英吉沙县| 伊通| 井研县| 滦南县| 石阡县| 金堂县| 安庆市| 崇明县| 灵山县| 兰西县| 洛南县| 德昌县| 龙游县| 轮台县| 固始县| 清水河县| 繁昌县| 宾川县| 云梦县| 彭阳县| 平远县| 宣武区| 林西县| 奉节县| 九台市| 保山市| 徐州市| 来安县| 衡阳县| 陇西县| 友谊县| 宁都县| 广南县| 台北县| 徐闻县| 潼关县| 二连浩特市| 丰原市| 盘山县| 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