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的解剖及生理
(1)胃位于腹腔左上方,有上、下兩口,大、小兩彎和前、后兩壁。
(2)人口與食管相連為賁門,出口與十二指腸相連為幽門。
(3)胃4/5位于中線左側,呈弧形凸出者為胃大彎;1/5位于中線右側,與大彎相應向內凹陷者為胃小彎。
(4)距幽門5-6cm處的胃小彎有一凹陷,稱為胃切跡,亦稱幽門切跡。
(5)胃分為胃底、胃體和胃竇部。
(6)胃壁有4層結構,由內向外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
(7)胃的肌層在賁門和幽門處均有調節胃內容物流入和流出的括約肌;黏膜下層為疏松結締組織,有豐富的血管、淋巴及神經叢;黏膜層有豐富的腺體分泌胃液,成人每24h可分泌胃液約1500ml。
(8)腺細胞有壁細胞、主細胞、黏液細胞、未分化細胞和內分泌細胞,分泌電解質、蛋白酶原和黏液。
(9)胃竇部有分泌胃泌素的G細胞、分泌生長抑素的D細胞和嗜銀細胞。
(10)胃的血液供應極為豐富,動脈來源于腹腔動脈,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最后均匯集于門靜脈。
(11)胃的淋巴回流有4組,最后均經腹主動脈周圍淋巴結引流至胸導管。
(12)胃的神經調節屬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部分。
(13)胃交感神經的作用是抑制胃分泌及運動功能;副交感神經來自迷走神經,促進胃分泌和運動功能。
(14)兩者的神經纖維共同在肌層和黏膜下層構成神經網,協調胃的分泌和運動功能。
(15)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分泌胃液,通過運動攪拌、排空食物,為食物在小腸內的消化、吸收進行準備和輸送。
2.十二指腸解剖及生理
(1)十二指腸是小腸的起始部,位于幽門和空腸之間,呈“C”型,其突側向右,環抱在胰頭周圍。
(2)分為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4部分。
(3)球部為十二指腸潰瘍好發部位;降部的中斷是膽總管和主胰管的總開口;升部遠端有十二指腸懸韌帶,用來確定空腸起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