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及正常值波形意義正常值
P波心房肌除極的電位變化時間≤0. 12s,幅度<0.25 mV(肢),0.20mV(胸)I、Ⅱ、aVF、V.- V6向上,aVR向下
P-R間期心房開始除極到心室開始除極(心房復極過程)0. 12 -0. 20s
QRS波群心室肌除極全過程形態0. 06 -0.lls沒有電軸偏移情況下,I、Ⅱ、Ⅲ主波向上
QRS振幅6個肢體導聯≥0. 5mV,6個胸導聯≥0. 8mV否則為低電壓
ST段心室緩慢復極過程
任何導聯下移≤0. 05 mV
V1-V2上移≤03mV
V3≤0.5mV
V4-V6上移≤0.1mV
T波心室快速復極時的電位變化振幅≥同導聯R波的1/10
Q-T間期心室肌除極和復極全過程所需的時間。0. 32 -0. 44s,長短與心率快慢有關
u波心室后繼電位振幅大小與心率快慢有關,低K+時,明顯增高
第一節概述
一、心律失常的分類
沖動形成異常沖動傳導異常
1.窶房結心律失常1.生理性:干擾及干擾性房室分離
(1)竇性心過速2.病理性
②陣發性心動過速(房性、房室交界區性、房室折返性室性)
(2)竇性心動過緩
(3)竇性心律不齊
(4)竇性停搏
2.異位心律失常
(1)被動性異位心律
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區性、室性)
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動性異位心律
①期前收縮(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②陣發性心動過速(房性、房室交界區性、房室折返性室性)
③心房撲動、心房顫動
④心室撲動、心室顫動
(1)心臟傳導阻滯
①竇房傳導阻滯
②房內傳導阻滯
③房室傳導阻滯(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阻滯)
④(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傳導阻滯)室內阻滯
(2)折返性心率:陣發性心動過速(常見房室結折返、房室折返和心室內折返)。
3.房室間傳導途徑異常:如預激綜合征
正常沖動從竇房結一結間束(分前、中、后柬)-房室結-希氏束-束支(分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前支和后支)-浦肯野纖維-心室。
二、心律失常發生機制
1.沖動形成異常自律性異常和觸發活動,都可導致沖動異常發放。
2.沖動傳導異常折返是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見發生機制。產生折返的基本條件是傳導異常。
沖動傳導至某處心肌,如適逢生理性不應期,可形成生理性阻滯或干擾現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