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72歲。2016年1月20日初診。
患者20年來常出現咳嗽咯痰癥狀,每年發作1~2次,多在冬春季節。近5年來逐漸出現喘息,動則加劇。住院多需要靜脈應用“抗生素”、“平喘止咳藥”才能控制。2周前因咳喘,心悸胸悶,下肢輕度浮腫等癥住院治療,現好轉后出院來門診調治。癥見喘咳無力,氣短難續,痰吐不爽,心悸,胸悶,口干,面色晦暗,唇甲發紺,神疲乏力。既往有40年吸煙史,平均每日20支左右。
查體:T:36.8℃,P:92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慢性病面容,神清,桶狀胸,雙肺叩診呈過清音,雙肺呼吸音減弱,未聞及濕啰音,心音遙遠,心率92次/分,律齊,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舌淡暗,脈細澀無力。
輔助檢查:血常規:白細胞8.2×109/L,中性粒細胞64%。胸部X線:兩肺紋理增多、紊亂,兩肺野透亮度增高,心影向右擴大。心電圖:肺型P波出現。超聲心動圖:右心室、右心房增大。
中醫疾病診斷:肺脹
中醫證候診斷:氣虛血瘀證
西醫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ù鷥斊?緩解期)
西醫診斷依據:略
中醫治法:益氣活血,止咳化痰
方劑:生脈散合血府逐瘀湯
藥物組成:略
西醫治療措施:(緩解期)
1.呼吸鍛煉。
2.預防感染。
3.氧療。
王某,女,73歲。
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10余年,近日于活動后感到心悸,胸悶,胸痛?,F癥:心悸,胸悶時作,呼吸困難。
查體:BP:120/80mmHg。心率50次/分,心音低鈍,律不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舌質暗,脈遲無力。
輔助檢查:心電圖:心肌缺血,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中醫疾病診斷:心悸
中醫證候診斷:心脈痹阻證
西醫診斷:心律失常(緩慢性心律失常-Ⅱ度Ⅱ型房室傳導阻滯)
西醫診斷依據:略
中醫治法:益氣養陰,養心通脈
方劑:血府逐瘀湯加減
藥物組成:略
西醫治療措施:
1.一般治療。
2.心率顯著減慢時: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藥物治療。
3.必要時人工心臟起搏。
郭某,女,65歲,已婚,退休工人。2015年11月22日初診。
患者10余年前于勞累后感覺心悸、胸脅滿悶,并逐漸出現夜間臥位則心悸加重,需坐起后得以緩解。近日氣溫驟降,上述癥狀加重?,F癥:夜間不能平臥,心悸氣短,畏寒肢冷,食欲減退,下肢水腫,尿少。
查體:T:37.8℃,P:110次/分,R:26次/分,BP:130/70mmHg。慢性病容,半臥位,頸靜脈怒張;兩下肺聞及細濕啰音;心尖搏動彌散;心濁音界向兩側擴大,以左下為主;心率110次/分,聞及早搏10次/分,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肝肋下8cm,肝頸靜脈反流征陽性;下肢凹陷性水腫。舌暗淡,舌苔白滑,脈細弱數。
輔助檢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頻發房性早搏,T波低平。胸部X線片:心影普遍增大,兩肺明顯淤血征象,肺動脈圓錐突出。
中醫疾病診斷:心悸
中醫證候診斷:陽虛飲停證
西醫診斷:慢性心力衰竭(全心衰竭)
西醫診斷依據:略
中醫治法:益氣溫陽,蠲飲平喘
方劑:真武湯加減
藥物組成:略
1.一般治療:節飲食、暢情志、慎起居。(注意休息)
2.藥物治療(強心利尿擴血管):ACEI、β阻劑、利尿劑、地高辛。
3.非藥物治療:根據情況選擇CRT、ICD,手術。
1.望聞切診:基本是脈診、舌診
1.患者采取坐位和仰臥位,醫生姿勢略高于患者。(2 分)
2.患者面向自然光線,頭略揚起,自然將舌頭伸出口外,舌體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
向下,盡量張口使舌體充分暴露。(3 分)
3.望舌順序是先看舌質,再看舌苔;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邊,最后看舌根。(3 分)
4.必要時可配合刮舌或揩舌的方法。(2 分)
臨床意義:舌質-舌色(淡紅,紅,紫)、舌形(胖/瘦);舌苔-苔質(,厚薄,潤燥)、苔色(黃,白)
1.患者體位:囑患者采取坐位或仰臥位。(2 分)
2.醫生指法
(1)選指
①醫生選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三個手指指目診察。(1 分)
②手指指端平齊,手指略呈弓形傾斜,與受診者體表約呈45°角。(1 分)
(2)布指
①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內側動脈處(中指定關)。(1 分)
②食指按在關前(腕側)定寸,用無名指按在關后(肘側)定尺。(1 分)
(3)動指:運指分舉法、按法、尋法、總按與單診等。(2 分)
3.醫生平息:醫生在診脈時注意調勻呼吸,即所謂“平息”,一方面醫生保持呼吸調勻,清心寧神,可以自己的呼吸計算病人的脈搏至數,另一方面,平息有利于醫生思想集中,可以仔細地辨別脈象。(1 分)
4.切脈時間:一般每次診脈每側不少于1 分鐘,兩側以3 分鐘左右為宜。(1 分)
臨床意義
浮-表證
沉-里證
遲-寒證,邪熱結聚
數-熱證,里虛證
滑-痰濕食積、實熱,青壯年、孕婦
澀-氣滯血瘀-
濡-濕困
弱-陽氣虛衰,氣血俱虛
細-氣血俱虛
弦-肝膽病、疼痛、痰飲、老年
外科洗手包含七步洗手法、肥皂水刷手兩法部分,以往只考察刷手法。
注意詢問考官是否回答洗手法。
中醫問診:癇病,肩周疼痛三個月,C0PD,干咳性胸痛伴消瘦乏力三個月,自汗,潮熱盜汗2月問診,帶下量多+下腹疼痛+尿黃便秘,浮腫,心悸+心煩失眠,胸脅脹痛5天,腹痛綿綿, 尿血灼熱
偏頭痛、風寒襲絡落枕、痰熱壅肺哮喘、嘔吐、泄瀉(濕熱)、氣滯血瘀痛經、急性腰扭傷、踝關節扭傷、風火牙痛、暈厥、虛脫、高熱、抽搐熱極生風、心絞痛、
不寐的治療方案
補虛瀉實,調整陰陽。
腹痛中虛臟寒的治法方藥
證候: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溫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胃納不佳,面色無華,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方藥:小建中湯加減。
(不確定)眩暈痰濁中阻證主癥,治法方藥
證候:眩暈,頭重昏蒙,或伴視物旋轉,胸悶惡心,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化痰祛濕,健脾和胃。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厥證虛實辯證要點
實證者表現為突然昏仆,面紅氣粗,聲高息促,口噤握拳,或夾痰涎壅盛,舌紅苔黃膩,脈洪大有力。虛證者表現為眩暈昏厥,面色蒼白,聲低息微,口開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脈細弱無力
便秘診斷依據
1.排便間隔時間超過自己的習慣1天以上,或兩次排便時間間隔3天以上。
2.大便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
3.常伴腹脹、腹痛、口臭、納差及神疲乏力、頭眩心悸等癥。
4.本病常有飲食不節、情志內傷、勞倦過度等病史。
兩者同系胃部病變,同系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同有嘔吐的臨床表現。反胃病機多系脾胃虛寒,胃中無火,難以腐熟食入之谷物所致,癥狀特點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后或吐前胃脘脹滿,吐后轉舒,嘔吐與進食時間相距較長,吐出量一般較多;
嘔吐的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癥狀特點是嘔吐與進食無明確的時間關系,吐出物多為當日之食,嘔吐量有大有小,食后或吐前胃脘并非一定脹滿。
陽水多因風邪、瘡毒、水濕所致。發病較急,每成于數日之間,腫多由面目開始,自上而下,繼及全身,腫處皮膚繃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發熱惡寒等表證;或煩熱口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皮膚瘡瘍等毒熱證,屬表證、實證,一般病程較短。
陰水病因多為飲食勞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脾腎虧損。發病緩慢,或反復發作,或由陽水轉化而來。腫多由足踝開始,自下而上,繼及全身,腫處皮膚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復,甚則按之如泥,兼見神疲乏力,納呆便溏,腰酸冷痛,惡寒肢冷等脾腎兩虛之證,屬里、虛或虛實夾雜,病程較長。
高血壓急癥治療原則
(1)迅速降低血壓 靜脈給藥。
(2)控制性降壓 逐步控制性降壓,不可驟降。
(3)合理選擇降壓藥 首選硝普鈉、酌情選用硝酸甘油、尼卡地平和地爾硫卓注射液等。
原發肝癌檢查
1.腫瘤標記物檢測 甲胎蛋白。
2.超聲顯像 篩查首選。
3.電子計算機X線體層顯像(CT)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4.磁共振顯像(MRI)
5.肝動脈造影 常用于診斷小肝癌,有一定創傷性,不列為首選。
6.肝穿刺活檢
(一)左心衰竭
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致器官低灌注表現為主。
1.癥狀
(1)呼吸困難 勞力性呼吸困難最早出現。
(2)咳嗽、咳痰、咯血
2.體征
(1)肺部體征 兩肺底濕性啰音
(2)心臟體征 肺動脈瓣區第二音(P2)亢進、心尖區舒張期奔馬律和/或收縮期雜音、交替脈等。
(二)右心衰竭
以體循環靜脈淤血的表現為主。
1.癥狀 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肝區脹痛、少尿等。
2.體征
(1)靜脈淤血體征 頸靜脈怒張和/或肝-頸靜脈反流征陽性;黃疸、肝腫大伴壓痛;周圍性紫紺;下垂部位凹陷性水腫;胸水和/或腹水。
(2)心臟體征 三尖瓣收縮期雜音。
(三)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均存在
細菌性肺炎感染性休克的治療措施
控制感染,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應用,糾正水、電解質、酸堿紊亂
潰瘍性結腸炎的內鏡下表現
①黏膜血管紋理模糊、紊亂,黏膜充血、水腫、易脆、出血及有膿性分泌物附著,亦常見黏膜粗糙,呈細顆粒狀;②病變明顯處可見彌漫性多發糜爛或潰瘍;③慢性病變者可見結腸袋囊變淺、變鈍或消失,假息肉及橋形黏膜等。
輸卵管異位妊娠及破裂的癥狀
突感下腹一側有撕裂樣劇痛,常伴惡心嘔吐。
陰道流血,少量不規則流血,一般不超過月經量。少數可見流血較多。
暈厥與休克:大量出血及劇烈腹痛可導致暈厥與休克,其程度與內出血的速度及量有關,但與陰道流血量不成正比。
房顫的常見病因
心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心肌病、肺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
心絞痛診斷:
癥狀:發作性胸痛;壓迫感;體力勞動、情緒激動、飽食、寒冷、吸煙誘發;持續3-5分鐘,不超過15分鐘;硝酸甘油能緩解
輔助檢查:心電圖、CT造影
成年哪些情況高度懷疑胃癌:
(1)40歲以后開始出現中上腹不適或疼痛,無明顯節律性并伴明顯食欲不振和消瘦者。
(2)胃潰瘍患者,經嚴格內科治療而癥狀仍無好轉者。
(3)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及輕度不典型增生,經內科治療無效者。
(4)X線檢查顯示胃息肉>2cm者。
(5)中年以上患者,出現不明原因貧血、消瘦和糞便隱血持續陽性者。
(6)胃大部切除術后10年以上者。
肝功能減退的臨床表現:全身癥狀、消化道癥狀、出血傾向及貧血、內分泌紊亂
缺鐵性貧血病因:①損失過多(慢性出血-消化道/月經);②需鐵量增加而攝入不足;③鐵的吸收不良。
缺鐵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查:
①血象:血紅蛋白男<120g/L,女<110g/L;MCV<80fl,MCHC<30%,MCH<27pg。
②骨髓象:紅細胞系增生活躍,可染鐵消失。
③血清鐵、轉鐵蛋白飽和度下降,總鐵結合力升高。
④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FEP)增高。
COPD體征
(1)視診 胸廓前后徑增大,肋間隙增寬,劍突下胸骨下角增寬,稱為桶狀胸。部分患者呼吸變淺,頻率增快,嚴重者可有縮唇呼吸等。
(2)觸診 雙側語顫減弱。
(3)叩診 肺部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肺下界和肝濁音界下降。
(4)聽診 兩肺呼吸音減弱,呼氣延長,部分患者可聞及濕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腦梗死的大腦中動脈梗塞的臨床表現:主干(三偏征)、皮層支-上分支為對側偏癱和感覺缺失,下支為失語和行為障礙,無偏癱、深穿支閉塞-三偏為主,或有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