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性猝死的臨床表現及心肺復蘇技術;心臟性猝死的概念及常見病因。心室顫動的處理步驟;心搏停搏和嚴重心動過緩的處理步驟。1. 心臟驟停(cardiacarrest,CA)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環中斷、呼吸停止和意識喪失。2. 心臟性猝死(suddencardiac death,SCD)是指急性癥狀發作后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征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臟驟停發生后,由于腦血流突然中斷,10秒左右病人即可出現意識喪失,如在4~6分鐘黃金時段及時救治存活幾率較高,否則將發生生物學死亡,罕見自發逆轉者。心臟驟停常是心臟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生率為41.84/10萬。若以13億人口推算,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的總人數約為54.4萬人。減少心臟性猝死發生率對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義。l 離子通道病,如長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等l 初級心肺復蘇即基礎生命活動的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一旦確立心臟驟停,應立即施行l 另一手的示、中兩指抬起下頦,使下頜尖、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以通暢氣道l 開放氣道后,首先進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持續吹氣1秒以上l 高級心肺復蘇即高級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是在基礎生命支持的基礎上,應用輔助設備、特殊技術等建立更為有效的通氣和血運循環。l 電除顫是終止室顫最有效的方法,時間是治療室顫的關鍵,每延遲除顫1分鐘,復蘇成功率下降7%~10%。l 電極的位置:最常用的電極片位置是指胸骨電極片置于患者右鎖骨下方,心尖電極片放在與左乳頭齊平的左胸下外側部。l 除顫能量:雙相波電除顫首次能量選擇可根據除顫儀的品牌或型號推薦,一般為120J或150J,如使用單相波電除顫,首次能量應選擇360J。l 一次除顫后立即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通氣,5個周期的CPR后(約2分鐘),再評估患者自主循環是否恢復或有無明顯循環恢復征象(如咳嗽、講話、肢體明顯的自主運動等),必要時再次除顫。l 腎上腺素:用于電擊無效的室顫及無脈室速、心臟停搏或無脈性電生理活動。l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用于2 次除顫加CPR及腎上腺素之后仍然是室顫/無脈室速。l β受體拮抗劑:難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轉型室速、快速單形性室速或室撲(頻率>260次/分)及難治性室顫,可試用靜脈β受體拮抗劑。l 碳酸氫鈉:早已存在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癥、三環類或苯巴比妥類藥物過量患者可適當補充碳酸氫鈉,但應注意防止產生堿中毒。對于CA時間較長患者,在胸外心臟按壓、除顫、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和血管收縮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使用碳酸氫鈉。l 異丙腎上腺素:可能有效終止心動過緩和藥物誘導的尖端扭轉型室速。
l 減輕心肌缺血、預防心肌梗死或縮小梗死范圍等治療措施
---------------------------------------------------------
1、為何要加原創:加原創只為可以添加話題標簽。
2、為何要添加標簽:添加話題標簽后可以按照內容分類,方便大家閱讀。
3、聲明:該內容以九版內科學內容為基礎編制,為方便大家學習考試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為謝!!!
本文章并非作為疾病診治依據,如有不適,請到醫院就醫。
內科學
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有其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它涉及面廣,包括呼吸、循環、消化、泌尿、造血系統、內分泌及代謝、風濕等常見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與外科學一起并稱為臨床醫學的兩大支柱學科,為臨床各科從醫者必須精讀的專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