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為了防御倭寇的侵擾,政府在加強官方朝貢體制的同時,實行并加強了針對民間的海禁政策。當時的相關法律規定:民眾不得私自出海,若被發現,輕則處以笞刑,重則處死,且家人都會被發配充軍,而鄰居若有發現不告者,則以連坐論處。
明仇英《抗倭圖卷》局部
嚴厲的海禁政策之下,海外貿易受到制約,明朝政府逐漸陷入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中。為了擺脫財政危機,明朝政府于隆慶元年(1567)以后逐漸放開海禁,允許民間發展對外貿易。明代中期,特別是成化、正德至嘉靖時期,中國民間商隊穿梭在過去由阿拉伯人主宰的海上陶瓷之路上,民間貿易發達,瓷器輸出隨之擴大。
《隆慶開海》油畫
這種時代背景下,景德鎮的民窯瓷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為了實現效益最大化,民窯窯身往往比官窯大數倍,每座窯可容燒小器千余件,燒柴八九十擔。工匠們依昌江制瓷建窯,沿窯成市,以珠山御窯廠為核心,獨具風格的坯房、窯房、街區、弄堂、碼頭鱗次櫛比,時稱“陶陽十三里”。民謠興盛期,異常繁忙的生產,導致了雇傭工人的出現,景德鎮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較早的手工業城市之一。
陶陽十三里
明代民窯都用哪些青料?
明代景德鎮民營窯廠幾乎遍及全市,其中湖田和觀音閣地區是明代民窯青花瓷的集中生產點。從湖田采集的瓷片看,明代前期宣德年間的民窯青花瓷雖也有用含鐵量較高的“蘇麻離青”燒制宗教用器和各類民間日用品,但明初至成化以前的產品大多用的是國產料,其青色偏灰,同時也不帶黑色斑點。
到了成化、弘治年間的官窯瓷器所用的是色澤較淡的坡唐青。上等青料由官府控制,但不會和進口料一樣貴重,所以民窯通過各種途徑得到一些較好的青料。收藏在英國的弘治九年(1496)銘、青花纏枝蓮獸形雙耳瓶,是傳世弘治民窯青花器的代表作。
明弘治纏枝蓮紋雙獸耳瓶
嘉慶、隆慶以后,由于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和官搭民燒制度的實行,有一些高級的民窯青花瓷器不僅在胎、釉制作的精細和官窯相似,而且可能沖破了紋飾上的官方規定。由于政局的不穩,政府已經不能顧及官窯瓷業生產,大量優秀的人才涌入民窯,一些原來專供官窯的上等青料也被民窯采用。《江西大志》所謂的“青色狼藉……流于民間,其制無復分”,就是指官窯、民窯青花瓷器之間,不再像過于一樣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了。
明萬歷青花開光花鳥紋盤
明末天啟、崇禎時期的景德鎮青花瓷器產量是很大的。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述景德鎮制瓷使用青料的情況說:“凡饒鎮所用,以衢(qu)、信兩郡山中者為上料,名曰浙料。”又說:“如上品細料器及御器龍鳳等,皆以上料畫成。”說明當時的官窯器及高級民窯青花所用的青料是浙料,較粗的民窯器則用中料和下料。這一時期的民窯青花瓷大量運銷海外,目前留存在日本的這類產品很多。近年來在景德鎮觀音閣地區也發現了大量的碎片,從青花色澤上來看,的確沒有嘉靖、萬歷時期青花瓷那樣驚艷,藍中發灰比價明顯。
明崇禎青花人物紋缸
明代民窯都有哪些紋飾?
明代民窯的紋飾題材圖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吉祥文化題材紋飾居多,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民間審美價值取向的體現。
“一筆點畫”云氣紋
明初,在當時最普通廉價的日用粗瓷上,景德鎮工匠創造出粗狂自由的“一筆點畫”云氣紋的表現手法,一反傳統祥瑞題材圖案中的端正恭敬,工匠們筆下舒卷繚繞、飛揚流動的青花云氣紋,線條自由奔放,大膽得沒有一點矯飾,就像是從畫者心中自然流瀉出一般。
云氣紋碗
珍禽瑞獸
明青花瓷圖案中的珍禽異獸,都含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如獅子象征國泰民安、麒麟象征高貴、蝙蝠象征洪福、鴛鴦象征愛情、白鶴象征清高、雄雞象征安樂等。
奇花瑞果
在植物紋飾里,這種象征比比皆是。比如蓮喻潔身自好,藕寓意佳偶天成,芳草是君子,可以借以抒懷,梅花代表著氣節,梧桐象征高貴和正直,甚至由“梧桐不生,則九州易主”之說。
明代青花五彩七格果盤
人物題材
晚明時期,民窯吸收了宮廷院體畫、文人畫、明代小說插圖版畫等藝術給養,同時納入了民間繪畫自由瀟灑開放的格局和性情,出現了許多戲曲人物民間傳說題材的瓷畫作品,是明代民窯制瓷業發展最輝煌的時代。
明代青花八仙祝壽盤
山水題材
明代民窯青花山水,主要受到南宗文人山水畫的綜合影響,以江南景色為主,并以青花山水作為一種高雅心境的寄寓。民窯青花瓷繪工匠的作品,不強調過分寫實,通過刪繁就簡,達到以形寫神的境界,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