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蒼術(米淚浸三宿,炒)30克 川芎(酒洗)30克 神曲(炒)30克 香附(童便浸,炒)30克 梔子(炒)15克 陳皮30克 半夏(炮)30克 白茯苓30克 連翹15克 萊菔子(炒)15克 枳實(麩炒)30克 白術90克 黃連(酒炒)30克 山楂(去核)60克 木香15克 當歸(酒洗)30克
制法上藥為末,姜汁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脾開郁,行氣消食,清熱化痰。治氣、血、痰、火、濕、食諸郁,胸膈痞悶,或脘腹脹痛,飲食不化,噯氣嘔吐,下痢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50丸,用淡姜湯送下,或用酒送下。
備注本方由越鞠丸合保和丸加減而成。方中香附、木香行氣解郁,以治氣郁;當歸、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梔子、連翹、黃連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白術、枳實、半夏、陳皮、茯苓理氣化痰,燥濕運脾,以治痰郁、濕郁;神曲、山楂、萊菔子消食導滯,以治食郁。諸藥合用,則氣、血、痰、火、濕、食諸郁隨之而解。
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卷三。
方名解
該方中川芎一味,《神農本草經》原名為芎窮,別名撫芎,而在《左傳》中,川芎名為鞠窮。梔子一味,《神農本草經》名木丹,《名醫別錄》稱作越桃,至《藥性論》始稱山梔子,《唐本草》又名枝子。朱震亨從“越桃”與“鞠窮”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四卷·芎?》:“【釋名】胡?、川芎、香果、山鞠窮。……丹溪朱氏六郁越鞠丸中用越桃、鞠窮,故以命名。”
異名
芎術丸、越曲丸
組成
蒼術、香附、撫芎、神曲 、梔子各等分
用法
上藥為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6~9克,溫水送下。亦常用作湯劑,水煎服。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手少陽藥也。吳鶴皋曰:越鞠者,發越鞠郁之謂也。香附開氣郁;蒼術燥濕郁;撫芎調血郁;梔子解火郁;神曲消食郁。陳來章曰:皆理氣也,氣暢則郁舒矣。
2.《刪補名醫方論》:以氣為本,若飲食不節,寒溫不適,喜怒無常,憂思無度,使沖和之氣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飲食,脾郁不消水谷,氣郁胸腹脹滿,血郁胸膈刺痛,濕郁痰飲,火郁為熱,及嘔吐、惡心,吞酸、吐酸、嘈雜、噯氣,百病叢生。故用香附以開氣郁,蒼術以除濕郁,撫芎以行血郁,山梔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五藥相須,共收疏解五郁之效。
3、本方為治療氣郁乃致血、痰、火、濕、食諸郁輕癥的常用方。氣郁則升降不行,運化失常,故見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癥。氣郁或因血、痰、火、濕、食諸郁所致,而氣郁有可導致血、痰、火、濕、食諸郁。因此本方著重于行氣解郁,使氣機通暢,則諸郁自解。方中用香附行氣解郁,以制氣郁,為主要藥物。川芎活血祛瘀,以制血郁,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消食導滯,以治食郁,均為輔助藥物。氣郁則濕聚痰生,若氣機流暢,五郁得除,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藥。
4、從臟腑來說,涉及肝脾兩臟,因肝藏血而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喜怒無常,憂思無度則肝氣不舍,形成氣郁,進而導致血郁、火郁;飲食不節,寒溫不適,影響脾土則脾失健運而致食郁,甚者會形成濕郁、痰郁。所以氣、血、火三郁多責之于肝,食、濕、痰三郁多責之于脾。本方中香附行氣開郁;川芎活血祛瘀;梔子清熱瀉火;神曲消食導滯;蒼術燥濕健脾。
5、朱震亨《百度百科》:朱氏創立了越鞠丸以統治六郁,方中用香附治氣,川芎治血,梔子清火,蒼術治痰濕,神曲治食,而其中香附又為主要者。
附注
芎術丸(原書同卷)、越曲丸(《松崖醫徑》卷下)。
加減
(1)如濕郁加茯苓、白芷。
(2)火郁加青黛。
(3)痰郁加南星、半夏、栝蔞、海石。
(4)血郁加桃仁、紅花。
(5)氣郁加木香、檳榔。
(6)食郁加麥芽、山楂、砂仁。
(7)挾寒加吳茱萸。
(8)又或春加防風。
(9)夏加苦參。
(10)冬加吳茱萸。
(11)經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逆之也。
方歌
越鞠丸治六般郁,氣血痰火食濕困,芎蒼香附梔子曲,氣暢郁舒痛悶伸。
如果我們去藥店,會看到有一個中成藥,叫越鞠保和丸,那么,這個藥是做什么用的呢?為何要起這么奇怪的名字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中成藥吧。這個越鞠保和丸,是中藥里面的兩個著名的方子:越鞠丸和保和丸合并而成的。
讓我們先來講講越鞠丸。
這個越鞠丸,是我講過的大名鼎鼎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創立的,關于為何叫越鞠丸,說法比較多。
一種說法是:方子里的川芎,《神農本草經》原名為芎窮,別名撫芎,而在《左傳》中,川芎名為鞠窮;而另一味藥梔子,《神農本草經》名木丹,《名醫別錄》稱作越桃,后來才叫的梔子。朱丹溪是有學問的人,著名儒家學者,從“越桃”與“鞠窮”中各摘取一字,給這個方子起名叫越鞠丸。
而另外一些學者,比如明代的吳昆等人認為,“越鞠者,發越郁鞠之意也”。
我個人覺得,第一個解釋還是靠譜的。
那么,越鞠丸里面都有哪幾味藥呢?
這方子里面,有五味藥,分別是:梔子,神曲,香附,川芎,蒼術。朱丹溪用這五味藥,來治療六種郁結。
朱丹溪認為,人以氣為本,氣和則升降出入才能正常。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fú)郁,諸病生焉。所以,朱丹溪認為人身諸病,多生于郁,這在朱丹溪的學術思想中,是特別重要的一個理論,我們今天看,朱丹溪的論述是特別高明的,尤其適合今天我們的實際情況,我們現代人,郁結更多,所以,多看看朱丹溪的理論,會非常有收獲的。
在朱丹溪的理論里,他說郁病有六種,即氣郁、血郁、痰郁、火郁、濕郁、食郁。
這里面,氣郁為主,由于情志不暢,導致脾胃升降失常,就會出現氣郁,氣郁則胸膈痞悶,胸脅痛;
氣郁必然導致血郁,因此會出現胸脅痛,四肢無力,月經不調,痛經等癥;
氣郁化火,則為火郁,出現口苦泛酸,瞀(mào)悶,小便赤;
肝脾失和,導致脾失運化,則產生濕郁,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遇寒則發;
氣血郁結,則水濕凝聚成痰,形成痰郁,動則喘;
而脾胃氣機郁結,則為食郁,出現噯酸,腹飽不能食的癥狀。
大家這樣一看就明白了,人體的郁結,是相互聯系著的,就跟一個連環鎖一樣,一環套著一環。所以,您情緒不佳,最終會導致全身的問題,幾乎一個都逃不掉的。這六郁病機,實乃相互挾雜,互為因果的。
那么,這六種郁結,該怎么調理呢?
朱丹溪特別擅長治療郁結,其實他有很多方法,在這些方法里面,這個越鞠丸只是其中的一個比較經典的方子而已。
朱丹溪在這個方子里,用香附作為君藥,調氣疏肝,疏解氣郁;以川芎辛溫活血,治療血郁;以梔子清肝熱而解火,解決火郁的問題;用蒼術芳香辛溫,醒脾燥濕,振奮脾陽,祛除濕郁痰郁;神曲消食和胃,健脾調中,解除食郁。
對于此方,清代的張秉成在《成方便讀》中論述:
“若夫濕痰、瘀血、食積等物有形者,一有郁遏,則為患多矣。而治郁者,必先理氣,以氣行則郁行,氣阻則郁結耳。故首以香附流行氣分之品為君,而以蒼術燥濕郁,川芎行血郁,神曲消食郁。三者皆能調有形之郁,而致平和。但郁則必熱,所謂痞堅之處,必有伏陽,故以山梔之降火,化陰中之伏熱,使之屈曲下行,而合之香附開氣郁,山梔降火郁,亦仿《內經》五郁之治。此丹溪之大法,學者尤當臨證變通,觀病之所在,加減可也。”
那么,這個越鞠丸,主要治療的是什么病癥呢?
此方具有理氣解郁,寬中除滿之功效。主治胸脘痞悶,腹中脹滿,飲食停滯,噯氣吞酸。簡單地說,就是中焦郁結阻滯,兼帶影響了上焦與下焦的氣機通暢。這種阻滯,主要體現在脾胃,同時也會引起其他臟器的不良反應。具體的癥狀,以“脹”、“悶”、“熱”為特點。
這樣的患者的舌苔,應該是厚膩的,甚至會帶有一點黃色。
如果這個方子,再加上木香和檳榔兩味藥,則成為了越鞠保和丸。
實際上,過去的越鞠保和丸是越鞠丸加上保和丸,所以方子里面還有陳皮、半夏、茯苓、連翹、萊菔子、山楂等藥,而這個保和丸的方子,也是朱丹溪開出的,后世各家在此方的基礎上加減,變出了許多了保和丸的方子,但是,大致都是以這個方子為基礎的。
現在的越鞠保和丸,沒有選那么多的藥物,只是增加了木香和檳榔兩味藥,來增加行氣導滯的作用。所以,現在的中成藥越鞠保和丸,只是名義上的越鞠保和丸,實際基本上是越鞠丸的底子,加上了一點解除食郁的藥物而已。
那么,這個越鞠保和丸,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呢?
答案是,如果遇到氣食郁滯所致的胃脘不適,癥狀是脘腹脹痛,倒飽嘈雜,納呆食少,大便不調,消化不良。總之是各種郁積導致的膨悶脹飽,噯腐吞酸,都可以使用,尤其是飽食過后出現的這些問題,更為適合。
有的時候,人體虛實夾雜,我們想用補藥,可是一補就上火 ,補不進去,這種情況,很多時候都是身體內同時存在著各種郁結,導致氣機阻滯,因此補藥無法進入身體,這個時候,有經驗的中醫,往往會開一個“開路方”,打開郁結,然后再補。所以您看四川“盧火神”的方子,往往不是上來就用附子干姜,而是南山楂、白蔻仁等等的,為什么呢?就是要打開通路,然后再用溫陽。當我見到有些人因為郁結,導致無法受補的時候,有時會建議先服用兩三天的越鞠保和丸,也是這個道理。這樣,通路打開,往往再滋補,效果就很快出來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越鞠保和丸的適應癥,是實癥,那種特別虛弱之人,就不建議使用。而且,這個方子以消導為主,暫時應用可以,一般體質的人,甚至幾天即可,最好不長期使用,除非是您郁結得特別厲害。還有就是孕婦忌服。
越鞠保和丸這個方子,代表了一個思路,就是打開郁結的思路,其實方子里面的每個方向,朱丹溪還曾經寫出過很多藥物,但是因為現在中成藥比較方便,所以我把這個方子介紹給大家。這個方子的意義就是,今天我們的身體中,郁結特別的多,各種情緒的郁結,各種肥甘厚味的郁結,各種不運動導致的痰濕的郁結,各種氣血的凝滯瘀阻。因此,您如果單單把這個方子看成是調理脾胃的,我覺得有點小瞧它了,其實,在很多您搞不懂自己的身體為何如此不舒服的時候,可以審視一下自己,是否郁結太深了?如果是,這個中成藥,可以幫助您疏散一下的。
【藥品名稱】
越鞠保和丸
【成份】梔子(姜制)、六神曲(麩炒)、醋香附、川芎、蒼術、木香、檳榔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至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開胃消食。用于氣食郁滯所致的胃痛,癥見腹脹痛、倒飽嘈雜、
納呆食少大便不調;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
【規格】每袋裝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日1~2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忌】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1.忌生冷、硬黏難消化食物
2.孕婦慎用
3.不適用于脾胃陰虛,主要表現為口干、舌紅少津、大便干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貯藏】密封
【包裝】復合膜袋裝,每袋6克
【有效期】36個月
【執行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批準文號】國準字Z11020510
【說明書修訂日期】2015年12月01日
【生產企業】
企業名稱:北京同仁堂制藥有限公司
生產地址: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北京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基地永旺路29號
郵政編碼:102600
電話號碼:(010)61252233408811881
傳真號碼:(010)6125229
注冊地址: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北京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基地永旺路29號
網址 : httd: //www. trt-pharma.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