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茶有性儉、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質,茶藝中表現出的超然空靈,默會于心,“靜待”品賞過程,這些都與崇尚虛靜自然的道教有著內在的溝通和契合。茶道自然地成為這種學說的理想載體之一。 魏晉時期,士大夫崇尚老子思想和講究飲食清淡。此時,飲茶之風盛行,并在民間開始流傳。茶以其獨具的自然功能和精神作用受到道家的喜愛,成為最佳飲料。
在道教思想中,十分強調人與自然的聯系和協調,物質和精神相互包融,互為依托。這種與萬物為友、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追求,精神和物質的統一,正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道教思想與茶道精神相通的重要基礎。
道家在飲茶中除了重視其中的藥理價值和功能外,也注入了道教的理論和精神。道家所說的仙風道骨,有其清高遠俗的一面,又有抗拒塵世干擾、追求長生的一面。他們主張擺脫世俗塵垢,清心寡欲,思想精一純粹,這與茶人奉行的廉潔之風、清虛之懷有著內在的契合。
道家十分重視養生,而飲茶對人的機體大有益處。現實的滿足感與精神上的追求聯在一起。茶人要在大自然山水風光之中體現茶的空靈潔虛。道家也往往要選擇深山幽谷煉丹,與茶為伴,以山水自然為助力,虛靜守一,返樸歸真,融合生命于自然萬物,感受其生生不息之律動,與自然為友,求得神光體固。正如唐代詩人盧仝的《七碗茶詩》那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此詩膾炙人口,堪稱千古絕唱。
道家喜靜,靜中喜愛飲茶,視茶為“甘露”和“仙水”,像神物那樣尊崇。由于道家飲茶的普及,對社會上飲茶之風的推廣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