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多路公交線路可直達景區。自古以來,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于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占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巖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布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巖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進入清源山風景區后,首先參觀的是老君巖景區。
老君巖的山門上下兩級平臺呈曲尺狀,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老君巖”,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是老子“崇尚自然”思想的體現。
孔子問禮于老子雕塑。雕塑講述的是《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一則故事: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孔子當時雖然也是聞名天下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但他認為自己的思想和學問遠不及老子,于是始終想著有朝一日能向老子求學問道。
這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譽的老君造像。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于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老君像前,有人正在跪拜祈福。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占地面積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
老君石雕坐像生動逼真的造型,精美傳神的韻味,夸張寫意的線條,質樸淳厚的內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這尊老君石像顯得格外親切可愛,充滿令人心馳神往、百看不厭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憑幾,雙眼含笑,須眉皓然,真可謂“風過髯動,指能彈物”。
我們再拉近鏡頭細細觀賞一下。近年來,老君巖被各地景區仿造,各地造像不論是從歷史淵源上,還是藝術價值上,怎能與清源山老君造像媲美。我們注意一下老君巖的胡子,外行人可能看不出,對于從事石雕的人來說,這樣的胡子需要雕‘六層’,在宋代是很高的工藝技巧。”再仔細看一下,清源山的老君巖因為眼部僅有細線而無眼珠,而被戲稱為“有眼無珠”,但恰好因為沒有眼珠而體現出雕像眼部的深邃感,這也是許多仿造品與老君巖不同的地方。
老君巖景區是游客進入清源山風景區的第一個參觀項目,后面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