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高血壓跟成年人的高血壓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應對起來也是有其獨特的特點。那么老年人高血壓到底有什么特點?專家又帶來了什么簡單易行的方法呢?
老年人因為動脈硬化和血管內環境的改變,導致神經—體液調節失常,出現一種“脆性高血壓”。就像蹺蹺板一樣,有血壓數值波動性大、血壓失去正常節律、機體調節能力下降 ,維持正常血壓困難等情況出現。
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老年人更容易因為血壓不穩定處于一種極其危險的狀態,瞬間就可能暈厥、跌倒,甚至發生意外。
專家總結了生活中三大容易發生危險情況的場景。
“脆性高血壓”的老年人無論是起床、吃飯還是睡覺都需要注意,因為體位性低血壓、餐后低血壓、血壓節律異常都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01
起床
“脆性高血壓”的老年人起床時尤其要注意體位性低血壓,當從臥位變成立位時,或者頭部傾斜位置大于60度,可能導致嚴重的血壓急劇下降,進而影響大腦的供血。
體位低血壓:收縮壓(高壓)降低大于2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壓)降低大于10毫米汞柱,同時伴有眼前發黑、頭暈、飛蚊癥、暈厥、跌倒、乏力、衰弱等心腦血管供血不足的癥狀。
避免體位性低血壓危害的四個15:
①躺15秒
建議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醒來時不要馬上起床,先躺15秒鐘,然后再坐起來。
②坐15秒
坐起來后先不要下床,靜靜地坐15秒。
③坐在床邊15秒
再慢慢把雙腿放在床下,坐在床邊清醒15秒。
④床邊站立15秒
最后從床邊站起來,先不要邁步走,床邊站立15秒。這樣即使發生頭暈等不舒服的癥狀,可以馬上坐到床邊休息,避免發生意外。
02
吃飯
如果老年人飽餐負荷過重,血液都會跑到消化系統幫助消化吸收,容易造成心腦腎供血不足,導致餐后低血壓的發生。
出現上述任意一種情況,就說明可能已經出現了餐后低血壓的情況。
專家建議:老年人不宜吃得過飽,有餐后低血壓的老年人建議少食多餐。餐前可以適量飲水,緩解餐后低血壓,年齡不大的中老年人可以餐前喝300ml水,80歲以上的人可以減少到200ml,心衰、腎病患者不建議水補。
03
睡覺
正常的血壓節律表現為“雙峰一谷”,也就是說在上午6-10點之間和16-20點之間會有一個峰值,過了20點后,血壓開始逐漸下降,凌晨2-3點達到血壓的最低谷。
而“脆性高血壓”的老年患者,血壓節律可能會變得不正常,日間血壓變低了,夜間血壓反而變高了,長期如此會對我們的靶器官造成損害。
更可怕的是,80%的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有血壓節律異常問題,那么如何發現自己的血壓節律是否異常呢?
專家介紹了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儀,它測量血壓非常勤奮,白天20分鐘測量一次,夜間30分鐘測一次,戴一天我們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屬于這種血壓節律異常的人。
起床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吃飯發生餐后低血壓以及失去正常血壓節律的人,都可以到醫院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專家演示如何正確使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儀
老年人一旦出現了“脆性高血壓”,應該怎么辦呢?
專家提示,對于老年人來說,除了遵醫囑吃藥鍛煉以外,飲食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甚至一部分患者單純通過飲食管理,血壓就能達到目標血壓值。
生活中有兩種鹽,一種是常見的鈉鹽,一種是低鈉高鉀鹽,鉀對于心臟血管有保護作用,還可以協助機體排出過多的鈉負荷,因此用適當鉀鹽代替一部分鈉鹽,可以緩解“脆性高血壓”。
專家推薦,星期一到星期五吃鈉鹽,星期六、星期日吃鉀鹽。但注意每日的鹽攝入量不能超過5克,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攝入過多的鉀。
研究發現,適當喝點綠茶可以降低缺血性心臟病、腦卒中發病風險;還能降低冠心病風險,同時改善血脂和尿酸水平;每天飲茶≥4杯,糖尿病發病風險降低20%。
當然,綠茶也不能多喝,也不能喝濃茶,一個月的綠茶消耗量最好不要高于50克。
專家出診信息
王潔妤
暫不出診
備注:突發原因導致門診時間、出診地點、門診類型(普通、專家或特需門診)、掛號費用的改變,請以醫院當日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