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匯路與黃陂南路、馬當路組成的“U”字形區域間正在施工中的地鐵9號線和13號線工地上,幾根木頭隨著挖土機浮出地面,木頭之下,兩個墓穴清晰可辨。
經過進一步挖掘和專家的初步鑒定,確定古墓年代為明末清初時期。目前挖掘出來的古墓為一墓兩穴,讓現場專家感到奇怪的是墓中兩人都為女性,上海市盧灣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張富強推測,挖掘出來的墓可能只是墓群的一角。有關方面將繼續進行挖掘。
施工人員發現兩個墓穴,經考古專家初步鑒定,確定年代為明末清初。
記者趕到現場時,徐匯區文管所和上海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員已經趕到了現場。一個大坑內幾根木頭豎立在泥土中,地下的積水將整個棺木淹沒。這塊空地正好是地鐵9號線和13號線施工工地,工地負責人朱先生向記者講述了古墓的發現過程。
古墓所處位置的大坑是工地挖出來的集土坑。當時挖土機正在挖坑,突然幾根木頭被挖出地面,朱先生感到好奇,立刻走到土堆前查看,發現挖上來的木頭像是棺木。
經過仔細辨認,他認定了木頭就是棺木后,立刻跑到集土坑前,這時挖土機已經將表層的土挖開,一個含有兩個墓穴的墓已經顯現出來。朱先生立刻招呼挖土機停下來,但還是晚了一步,挖土機已經鏟到了棺蓋,并將一個棺蓋鏟開,另一個棺蓋也被鏟掉了一個角。
待挖土機停下時,周圍的積水立刻淹到了棺內,見此情景,朱先生立刻撥打了報警電話并與文管部門取得了聯系。盧灣區文管所張富強所長接到電話后立刻與市文管所取得聯系,并一同趕赴現場。
由于發現及時,施工方停止了施工,等到文管部門趕到后開始清理墓地旁邊的渣土。經過勘查,張富強認為這個墓的旁邊還有其它的墓,而且有存在墓群的可能。
張富強告訴記者,懷疑有墓群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經過勘查發現,在這個墓西南角的泥土還非常堅硬,是由糯米和石灰混合而成,而這種處理方式正是墓葬外圍防腐的標準處理方法,已發現的墓最外層正是由糯米和石灰混合而成的。第二,在徐家匯路附近曾發現過墓群,以及盧灣區出土的第一具干尸,所以有理由懷疑這只是一個墓葬群的冰山一角。
張富強告訴記者,發現干尸的地方是在打浦路徐家匯路的海華花園,當時是一具男尸,現保存在科技館內。而發現墓群的地方是在新肇周路徐家匯路,當時清理出來的尸骨就裝了十幾盆。
這兩個地方發掘出來的古墓都屬于明代,更重要的是此前的兩次發現位置距離昨天發現的明代古墓相隔都不到一公里,且此次所發現的古墓正好處于先前發掘的兩個古墓之間,這種情況使他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對于明代古墓都出現在徐家匯路附近的情況,張富強所長向記者進行了解釋。
他說,徐家匯路原來是一條河,那時期的居民都居住在城隍廟附近,今天的黃陂南路徐家匯路處都是農田和荒地。古代人關于死亡有個說法就是西去,而這個地方正好處于城隍廟的西側,且地勢較城隍廟要高,所以這里就成為了古代人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