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解釋說:“竊賊經(jīng)常會窺探住戶的郵箱,如果發(fā)現(xiàn)是滿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住戶就可能要身受其害了。”
弗雷德想了想,接著說“這樣吧,只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我就把信放到里面。塞不進郵箱的郵件,則擱在房門和鐵柵門之間。如果那里也放滿了,我把其它的信留著,等您回來。”
弗雷德的建議無可挑剔,桑先生欣然同意了。
兩周后,桑先生出差回來,發(fā)現(xiàn)門口的擦鞋墊跑到門廊的角落里,下面還遮著個什么東西。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在桑先生出差期間,美國聯(lián)合快遞公司把他的包裹投到別人家了。
弗雷德看到桑先生的包裹送錯了地方,就把它撿起來,送回桑先生的住處藏好,還在上面留了張紙條,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并費心的用擦鞋墊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不同的郵政公司之間競爭市場份額,比的就是服務,而因為有一批弗雷德式的職業(yè)化員工,他們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務,創(chuàng)造了無形價值,使美國聯(lián)合快遞公司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弗雷德是職業(yè)化的典范,他真正做到了“以此為生,精于此道”。職業(yè)是人的使命所在,忠于職守、認真履行本職工作是人類共同擁有的一種崇高精神。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敬業(yè)就是尊重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一定要做好的事。敬業(yè)首要的是一個“敬”字,體現(xiàn)為忠于職守、盡職盡責、一絲不茍、善始善終的職業(yè)道德,其中包含了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敬業(yè)精神成為一種最起碼的為人之道,也是任何人成就事業(yè)的必要條件。
弗雷德是一個普通的郵差,相貌平常,外表也沒有任何出奇之處。但他的真誠和熱情卻感染著周圍的人,他人性化的貼心服務為客戶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價值,他的故事改變了2億美國人的觀念,他以他的行動向世人揭示了“每個人都能有所作為”這樣一個道理。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但是可以選擇過怎樣的生活。沒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我們應該對自己,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充滿信心。職位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表現(xiàn),反倒是工作表現(xiàn)最終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地位。只有相信自己是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哪怕即使只是一個最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也能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弗雷德的行為證明了,人們可以每天都在與自己的潛力進行競爭,把我們的工作做到本來可以達到的程度。而大多數(shù)人,都沒能完全發(fā)揮潛力,沒有做到最好。專家們分析了弗雷德的動力來源,認為從出色工作中獲得的滿足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因此他才能始終如一地帶給客戶快樂和優(yōu)質的服務。
如果你希望成長與進步,那就必須每天都調整狀態(tài),與自己的潛力進行競爭,與自己激烈角逐,讓每一天都成為你的代表作。
3.給自己積極地提問
每個人之所以會有不同的成就,原因就在于所提出的問題不同。 只有能提出好的問題,才能得到好的答案。
當一個人因飛機失事癱瘓在床,三分之二皮膚灼傷后,一般人一定自問“為什么是我?老天爺為什么如此對我?……”但一個叫米契爾的人卻在自問“我要如何重新站起來,像我這樣子能怎樣來服務社會呢?”在住院期間他結識了迷人的女護士安妮,他不顧臉上傷殘和行動不便,竟大膽的想出此舉“我怎樣才能跟安妮約會呢?”誰都認為他會碰壁的,如今安妮已成為他的太太。
你一直問自己“我為什么會這么沮喪?”“為什么別人不喜歡我”結果你一直不會改變那種無奈狀態(tài),相反你改問自己“我怎樣才能改變目前的沮喪,讓自己快樂且受人歡迎?”連續(xù)肯定積極地自我提問肯定會有神奇的效果。
再比如:有人問“你生活中最糟糕的是什么事”與有人問“什么是你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帶來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髣t得。
“為什么我的運氣就這么差?”——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你在命令你的大腦找出你是個倒霉蛋的結果。
所以,我們應多加注意平日習慣用的問句,盡可能使用具有建設性、促使奮發(fā)的、造成積極性的問句。
A、面對困難時提問自己 ——
(1)“這件事有什么好的一面?”
?。?)“還有什么不圓滿的嗎?”
?。?)“我得怎么做才能得到所想要的結果?”
(4)“如果要得到所想要的結果,有哪些錯誤我不能再犯?”
?。?)“我要如何以愉快的心情去處理這整件事”
B、每天的清晨提問自己。并對每個問題認真且仔細地想二至三個答案。如實在很難想出來,不妨把問題改為帶有“可能”的意味——
?。?)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覺得快樂?讓我快樂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覺得振奮?讓我振奮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3)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覺得驕傲?讓我驕傲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值得感謝?讓我感謝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5)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覺得欣喜?讓我欣喜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6)此刻人生中有什么值得我努力的?讓我努力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我喜歡什么人?什么人喜歡我?讓我喜歡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C、 每天晚上提問自己——
?。?)“今天我有什么樣的付出?我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付出?”
?。?)“今天我學到了些什么?”
(3)“今天我給自己的人生提高了什么樣的品質?對于未來,我把今天作了什么樣的投資?”
D、 兩個最重要的提問 ——
?。?)“這件事有什么好的一面?”
?。?)“我要如何來利用?
4.積極嘗試,邂逅機遇
生命中隨處是機遇,許多機遇就藏在一個又一個挫折之中,如果在挫折面前氣餒,就可能會與機遇擦肩而過。
積極嘗試是最好的方法。在一個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中,你不需要擔心因為嘗試而遭到失敗。一項對美國多個大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的調查表明,CEO們最欣賞的就是那些主動要求做某項新工作的員工。無論能否做好,至少這些員工比那些只會被動接受工作的員工更令人欣賞,因為他們有勇氣、積極上進,而且會從嘗試中學習到更多的經(jīng)驗。
在美國,父母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你沒有試過,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歡呢?”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嘗試做不同的事情,才能找到通向成功的路。美國人很喜歡嘗試不同的工作,他們一生中平均要換四次工作。但中國人不愿意換工作,而更傾向于終生做一件事。其實,換工作崗位的意義在于,你一開始做的決定并不一定是你的終生決定,你仍然有機會去嘗試更多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機遇不會主動上門,坐等是消極的做法。屠格涅夫說:“等待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什么事也不做地空等,另一種是一邊等,一邊把事情向前推動。”也就是說,在機遇還沒有來臨時,就應事事用心,事事盡力。在實際工作中,挑戰(zhàn)常常和機遇一同出現(xiàn)。如果不敢迎接挑戰(zhàn),就會讓機遇從身邊溜走。
著名職業(yè)經(jīng)理人李開復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天,老板突然問他什么時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他當時非常吃驚,連忙向老板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樣的管理經(jīng)驗和經(jīng)營能力。但是老板卻說,這些經(jīng)驗是可以培養(yǎng)和積累的,而且,老板希望李開復在兩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這樣的提示和鼓勵,李開復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在這方面的學習和實踐。果然,他真的在兩年之后接替了上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