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互助也關停了,至此,有名的幾家互助關得差不多了:
2020 年 8 月:百度旗下燈火互助關停
2021 年 1 月:美團互助宣布關停
2021 年 3 月:輕松互助、水滴互助宣布關停
2021 年 5 月:360 互助宣布關停
現在僅存的幾家互助計劃,像 相互寶、康愛公社 等,未來會如何發展,也讓很多人心存困惑。
互助計劃為何突然大面積關停?這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原因?存活下來的互助計劃將何去何從?
我們今天爭取從專業的角度來給大家分析,想要參與探討的朋友,歡迎給我們留言分享。
過去我們測評和分析過很多互助計劃,但我們始終保持一個積極正面的觀點:互助計劃是新事物,它有存在的合理性。
有些朋友覺得保險貴的,可以考慮加入互助計劃,因為它加入門檻低,還能享受“便宜”的保障。
從相互寶近期的分攤金來看,一期 6 元,一個月 12 元,一年也才 144 元,滿足賠付條件后,能賠 30 萬。
這個價格比很多一年期的重疾險和醫療險都便宜,而且在剛加入的時候,價格更低,一年甚至就十幾元。
互助計劃的誕生,是對保險的一次挑戰,但同時也激勵著保險行業的向好。
因為它的存在,我們更加懂得高性價比保險對個人的重要性,更加在乎普通人的保障需求,更加想要保險健康向上發展。
面對互助計劃的關停,有人惋惜,覺得它們也曾幫助過很多有需要的人;有人叫好,不受監管和保護,總讓人心里沒底。
剩下的互助計劃何去何從,目前無法下定論。面對時代的巨大潮涌,每一個新生事物,都會有一段旅程,或艱難,或困苦,但至少也曾經傳遞過溫暖給需要的人。
新事物在發展變化的過程,必然經歷陣痛期,就像如今互助計劃的大面積關停。
那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秘密?為什么互助計劃會突逢巨變呢?
1、互助平臺非持牌經營
網絡互助從 2011 年的“康愛公社”發展至今,經歷了 10 年時間,一直處于監管的空白地帶,互助行業也沒有相關的準入或經營標準。
直到 2020 年 3 月,出臺了 全國首個網絡互助團體標準。
這份標準是由螞蟻金服聯合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共同制定,提出了互助平臺的 “四要一不要” 原則:
雖然這份標準對互助行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但它畢竟是 螞蟻金服 自發組織確定的,并不一定能符合監管的要求,對互助行業難以起到真正的規范作用。
而在 2020 年 9 月份,銀保監會發布了《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指出了水滴互助、相互寶等互助平臺屬于 非持牌經營,也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標準。
也就是說,這幾年大家蜂擁而入的互助計劃,無論大平臺還是小平臺,都是不合規的。
2、互助平臺要納入監管
目前國內互助平臺用戶超過 3 億,會員數量龐大。有的互助平臺甚至有資金池,比如輕松互助要預存 10 元才能加入,存在跑路風險,就像前幾年風靡一時的 P2P。
高達 3 億的會員卻沒有監管,意味著一旦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引發社會風險。
所以,銀保監會在《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里也明確了要 把互助平臺納入監管,盡快實現合法經營。
在今年的 “兩會” 上,相關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網絡互助也提出了建議:
將網絡互助納入保險監管體系,限制資金池行為。
建立創新監管方式,防止重蹈“P2P 網貸”的覆轍。
所以,互助計劃頻繁關停,監管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不到 3 個月,就有美團、輕松、水滴互助相繼“熄火”,這是不是意味著互助計劃將要涼了?那要不要趕緊退出相互寶?
你是怎么想的?先來投個票吧:
相互寶還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但相比保險有什么差異呢?我們做了一個表格:
可以看出,相互寶主要有以下 4 點不足:
保障可能被調整:相互寶條款寫明“平臺有權調整保障內容”;而保險通過法律條款確定,保險公司不能隨意更改。
分攤費用不確定:成員人數,患病人數,每期都不固定,導致分攤的費用也不固定。
可能拿不到錢:相互寶能否長期運營是個未知數,可能因為監管或其他因素而關停。而保險受銀保監會嚴格監管,安全性極高。
理賠時效不確定:從 “申請理賠” 到 “分攤打款”,具體需要多久,相互寶并沒有確切的數據披露。而保險賠或不賠,《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必須在 30 天內給出結論。
但是,相互寶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對 低收入和老年人群體。主要有以下優勢:
分攤金低:一份重疾險要幾千上萬塊,而相互寶每個月才十幾塊錢,預算再有限的人也買得起。
加入門檻低:相互寶健康告知相對寬松,年紀大、有慢性病的老人也能加入老年防癌計劃。
總的來說,互助計劃除了令一部分買不起保險的人有機會加入,更是讓那些買不了的人重新有了希望。
相互寶的存在,讓不少人得到了最基礎的保障,喚起了大家的保障意識。
所以,如果你預算有限,暫時買不起商業保險;或者是老人家,很難買保險,建議先不要退出相互寶。
但如果你買了重疾險,退不退都無傷大雅。
互助計劃因其“物美價廉”被人喜歡,但如果大面積關停,顯然會陷入信任危機。那有沒有同樣實惠的保障,可以供大多數普通人選擇呢?
我們綜合整理了以下幾個方案,看看對大家有沒有幫助:
1、醫保,一定要買
醫保人人都應該參保,不管你是 新農合、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參與了就能享受到這份來自國家的福利。
相比商業保險,它還有三大優勢:
帶病投保:不管你過去、現在身體有什么毛病,都能直接買,無需健康告知。
保證續保:只要每年按時繳費,可以保一輩子。
長期有效:職工醫保繳費滿一定年限(例如廣州是 15 年),達到退休年齡后,就能終身享受醫療報銷福利。
關鍵是醫保也不貴,一個 50 歲的人,一年新農合的繳費才 300 來塊,生病住院去定點醫院,最高能報銷 80% ,能省下一大筆錢。
醫保是屬于國家的政策福利,一般能報銷數十萬的看病花費,我們建議人人都要買醫保。
2、適當配置商業保險
普通人能想到的除了醫保,就是保險,但大多數人對保險的印象都停留在“貴”上,其實保險也有很多高性價比實惠的產品。
比如我們接下來介紹的:
① 惠民保
惠民保是近幾年保險圈的一股“清流”,幾十塊錢能買上百萬保額,還不問身體狀況、不限年齡......
與醫保相比,惠民保 保障范圍更廣,有些還能報銷社保外費用和部分特效藥費用。
如果你有了醫保,再買一份惠民保,基本能覆蓋很多疾病的治療花費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惠民保一般只賣一段時間,大家要隨時保持關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