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淘寶商城高調宣布推出開放的B2C平臺戰略,并與38家垂直B2C企業簽訂戰略合作。而巧合的是,一天后,騰訊電商新平臺QQ網購被曝光,6家B2C企業將先期入駐QQ網購。
兩大互聯網巨頭的開放平臺戰略將B2C電子商務帶入了平臺級競爭的新階段。業界人士幾乎一致的判斷是,未來B2C平臺級的競爭也將主要在淘寶商城與騰訊之間展開。由此,同樣進行平臺開放嘗試的京東商城、當當、卓越亞馬遜三大綜合型B2C將不得不面臨“是合作還是單干”的再次抉擇。
寡頭間的較量
淘寶商城稱,除了已經簽約戰略合作將在淘寶商城開設官方旗艦店的38家垂直B2C企業,短期內很可能看到國內絕大部分垂直B2C企業都與淘寶商城合作。
前后相差一天,用不約而同形容淘寶商城與騰訊在電商平臺的舉動一點也不為過。
9月20日,QQ網購平臺的推廣公告顯示,騰訊超級電商平臺將于10月11日正式上線。
事實上,這比年底推出電商平臺的計劃提前了兩個多月。
淘寶商城總裁張勇表示,淘寶商城不會把所有環節大包大攬,而是要打造開放的B2C平臺,自己不會成為零售商,與垂直B2C企業本質上不存在競爭關系,而是競合關系。
淘寶商城與騰訊電商平臺采取的都是B2B2C平臺模式,他們本身不供貨,通過向平臺上的商家收取傭金來賺取利潤。
開放平臺帶給平臺企業最為直接的效果是,能夠短期內形成規模效應,同時由于運營成本不隨業務規模增長而增加,所以又能帶來可觀的收入與利潤。據了解,平臺的成本結構相對簡單,主要是人員、服務器、儲存、營銷、管理等費用。
一個占據網上零售半壁江山,一個擁有中國數量最多的注冊用戶,淘寶商城與騰訊電商平臺爭奪戰打響的同時,也讓電商平臺的競爭格局變得幾無懸念。
目前,淘寶商城在整個B2C市場份額中已經占有最大的比例。據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6月中國B2C網絡購物市場上,淘寶商城交易規模占據絕對的優勢,高達48.5%。
B2C的實力與經驗讓人們找不到理由懷疑淘寶商城的未來發展,而騰訊強大的流量與社交優勢也讓其開放平臺擁有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對于騰訊來說,社交化電商平臺將逐步把這些用戶群和流量開放出來,配合整個騰訊的平臺開放戰略。”分析師莫岱青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然而騰訊一開始不是從事電商的,它擁有的更多是社交優勢,但目前“社交化電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一個概念,所以騰訊要把他的社交優勢有效轉化并加以利用。
騰訊高級副總裁吳宵光之前透露,騰訊將整合QQ、QQ郵箱、QQ空間、騰訊微博、騰訊朋友等產品,為眾多電商建立一個比較有效的流量分配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也有可能加入開放平臺的競爭中來。”艾瑞咨詢分析師蘇會燕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雖然目前還沒有消息表明百度計劃推出開放平臺,但是在電商的高誘惑下,一切又皆有可能。
有條件的開放?
對外宣稱為開放平臺,但卻都是帶有前提條件的開放。“開放平臺的不開放”是外界對開放平臺質疑的焦點所在。
張勇表示,“我們歡迎所有零售商品牌,前提是,垂直B2C網站必須接入支付寶。”而這也被認為是京東商城尚未加入淘寶商城開放平臺的主要原因之一。
莫岱青認為,騰訊的開放平臺也會要求入駐B2C企業使用財付通,這種“有條件開放”也是為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實力。在她看來,作為電商開放平臺提出“有條件地加入”是可以理解的。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同樣認為,加入這個平臺就要接受其規則,“沒有完全開放的平臺”。
一家垂直B2C企業市場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隨著物流倉儲與營銷推廣成本的不斷上漲,沒有能力做獨立推廣的中小B2C企業很樂意加入開放平臺。“對他們來講,只需要搭建一個對接平臺的團隊即可。”該負責人表示。
而規模與品牌B2C企業不會把平臺作為主要渠道,重心還是對自身網站的推廣與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與淘寶商城的開放程度相比,騰訊顯得更為“小氣”。
據了解,騰訊將采取類目特許經營方式,即讓某一家核心B2C單獨運營服裝、日用百貨等某一品類。其中,獲得騰訊投資的好樂買、珂蘭鉆石、易訊“近水樓臺先得月”,將分別獨家運營運動鞋包、珠寶首飾與3C,而服裝、日用百貨、化妝品則分別由凡客旗下的V+、1號店、天天網運營。
對于開放平臺“嫌貧愛富”的獨家合作,騰訊方面表示,是為了保證平臺的良性發展和積累用戶口碑。
“某一個類目只有一個商家,肯定不能形成競爭機制。”蘇會燕表示,如何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建立一個良好的產品與服務體系,將是對騰訊的一大考驗。
蘇會燕認為,開放程度很關鍵,誰更加開放,誰能夠提供更多的扶持與資源,誰就將獲得更多B2C企業的青睞。
“京東們”的選擇
在互聯網大佬推出開放平臺戰略后,B2C市場份額中僅次于淘寶商城的京東商城如何選擇備受關注。
“不去入駐,自己也可以實現營收與成長的高速增長,為什么要去合作呢?”蘇會燕分析說,近一兩年內京東商城與淘寶商城合作的可能性不大。
除了與支付寶的不友好過往外,“緊迫性不強”被認為是京東商城不會選擇與淘寶商城合作的另一主因。
此外,京東商城也已經在運營自己的開放平臺。去年12月,京東商城開放了自己的平臺,設立了品牌直銷頻道,目前已經引入了4000多個品牌入駐。
在陳壽送看來,京東商城“既做自有業務又做開放平臺”的定位并不清晰。
“開放平臺是一把雙刃劍,在迅速做大規模與利潤實現增長的同時,也會消耗平臺開放企業的品牌與資源。”陳壽送說,更為重要的是,京東商城的自有B2C業務具有競爭優勢,而在開放平臺上,則很難與騰訊、淘寶商城競爭。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最為直觀:用戶買的有些商品是開放平臺的商家發貨,這往往造成整個購物體驗大打折扣,京東商城的品牌感知相應就會受到影響。
莫岱青表示,京東商城應該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并不能因為淘寶商城和騰訊的戰略而亂了自己的腳步。
除了京東商城,當當網、卓越亞馬遜同樣沒在入駐淘寶商城與騰訊開放平臺的B2C企業之列。
綜合型B2C、平臺的開放等同樣的標簽讓這3家B2C企業看起來更像是同一陣營。在京東商城、當當網推出允許第三方開店的開放平臺后,卓越亞馬遜于今年7月也正式推出了“我要開店”的平臺服務。
而與京東商城一樣,自有業務與開放業務同步推進的當當網、卓越亞馬遜也面臨下一步如何走的抉擇。
某種程度上,如果他們選擇了與淘寶商城或者騰訊開放平臺合作,則意味著他們自身開放平臺的失敗。
“京東商城、當當網、卓越亞馬遜的開放平臺都還遠沒有達到一定的量級,而如果在一兩年時間內做不好開放平臺的話,將無法與淘寶商城、騰訊開放平臺相匹敵。”陳壽送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