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個旅游景區,相信很多人都去過,就是“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據說是全國尋根和祭祖的圣地,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山西大槐樹流放出多少姓氏,可謂是遍布全國各地甚至海外。
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么要說流放出多少姓氏?
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這里曾經發生過多次官方移民事件,根據歷史記載,明朝洪武年間到永樂年間,期間50年的時間移民8次,遷徙地高達18個省份,準確地點足足500個縣市。
現如今經過600多年的時間,各地繁衍生息,大槐樹移民的后裔早已經遍布中國或者世界各個角落,其姓氏之多,有心人統計過大約有1230個姓氏,雖說沒有切確數據,但是無論是何姓,大多都是以洪洞大槐樹處為祖宗之根。
中國多地流傳著歌謠“咱是山西洪洞縣老鸛窩底下的人”,甚至有人說但凡小腳趾甲是兩瓣的就是大槐樹移民的后人。
那么山西洪洞大槐樹為何要移民?
元朝末期,因為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農民起義四起,而中原地區此時又發生天災(水、旱、蝗、疫四大災害),尤其是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后來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雖說兵災已經結束,但是長年的積貧積弱、天災影響,導致這些地方城市村莊都成為廢墟,與山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山西沒有天災人禍,一直風調雨順,連年豐收、人丁興旺、經濟繁榮,加上當時山西周邊地區許多人都流入山西,所以人口就更加密集。
朱元璋登基后,認為山西富有,其余省份皆人煙稀少,于是想到將山西百姓移民到各個省份,增強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而山西又以洪洞縣人口最為稠密,百姓外遷可謂是首當其沖。
《洪洞縣志》以及洪洞縣《大槐樹志》記載:“明朝永樂年間,當地政府曾7次在大槐樹左側的廣濟寺集中了許多沒有土地的農民前往全國各地,但凡遷移的百姓都登記在冊,還可以領賞。”
具體怎么以,當時有移民條律“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這樣做確實是最悲痛的,一家人幾乎都要分離,被活生生拆開,很多百姓雖不情愿,但是也沒有辦法,最后只能在大槐樹底下哭訴,告誡被遷出去的兒女或者其他家人,如果以后不認識自己家住哪里,就以這顆大槐樹為標記,再慢慢尋找自己的家。
現如今看見的大槐樹是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枝葉繁茂,高大威武。而槐鄉的后裔遍布全國18個省份,姓氏囊括了幾乎我們所有見過的姓氏,后也有專家考證,有足足812個姓氏從山西大槐樹下被流放出來。
你們的姓氏是否從這里遷出?可以留言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