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該如何理解這則《服務公約》?有分析指出,這實際上是奔馳針對西安發生的女車主維權事件的亡羊補牢之舉,《服務公約》的推出,也意味著這一2019年中國豪華車市的大事件告一段落。
誠然,《服務公約》的推出,同奔馳女車主坐上引擎蓋有著至密切的關系,這是奔馳為了挽回在華聲譽,重新贏得消費者信任的一次關鍵性大動作。
公開承諾60天或者3000公里內免費更換同款同型號新車,這是痛定思痛的奔馳做出的一項史無前例的服務舉措,這背后同樣是承擔了相應的風險,如果萬一出現某款新車質量缺陷大面積爆發,奔馳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價,對整個奔馳的服務體系乃至質量管控體系都會增添巨大的壓力,但這是奔馳作為一家汽車發明者的責任和擔當,是一家百年品牌面對客戶應有之舉。
當然,這則服務公約除了奔馳自身因素之外,也應該注意到里面的深意,為何這項60天內免費更換故障車的政策會在今年推出,如果說西安奔馳車主的維權是一個導火索,是一個偶然因素的話,那么,目前廣大消費者對于現行三包政策繼續換代的心愿和呼聲則是背后的“大背景”。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奔馳破天荒地推出60天換車服務公約前夜,其剛剛因為西安維權事件被約談,5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曾就“金融服務費”以及“三包”問題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影響約談奔馳。彼時曾對“奔馳4S店在收取消費者辦理貸款時所付相應報酬后,再以金融服務費、貸款服務費等名目向消費者收取費用”做了“違法”的定性。
而在市場監管總局約談的報道中,實則有一條值得注意的話,即“所有汽車廠家及經銷商必須正確理解并嚴格執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等規定。適用汽車“三包”規定的前提是交付合格汽車產品,交付不合格汽車產品的應當依法退換貨,不得曲解汽車“三包”規定來減輕自身法定責任,不得無理拒絕或者故意拖延消費者的合理要求。”
與此同時,特別提到了“加快修訂汽車‘三包’規定,推進建立第三方質量擔保爭議處理機制。”顯然,我國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醞釀修訂汽車三包規定。
”針對此次事件及全國消費者投訴舉報情況,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奔馳要樹立行業表率,誠信守法經營,真正尊重消費者,真正敬畏法律。以此為戒,舉一反三,認真自查和整改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配合各級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調查處理;切實加強對經銷商的管理,杜絕各類不合規、不規范行為;大力改進售后服務體系,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積極妥善解決消費者訴求。“
顯然,這次約談對于奔馳而言,并非是一次簡單的訓誡,同時有關部門也可能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樹立行業表率“,而13天之后,這項包含60天換車新內容的服務公約應運而生,所以,這則《服務公約》看似僅僅是奔馳一家汽車公司的升級版服務“大招”,但也或是汽車三包政策未來新趨勢和新動向的一次“投石問路”。
而奔馳《服務公約》推出,是否會引發連鎖反應,引發其他車企大面積跟進呢?60天換車是否會成為行業新規呢?這仍需要持續關注,同時也要根據各家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來決定,但是其他車企同樣需要讀懂的是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訴求在日趨成熟,中國汽車三包政策也正在全面朝著世界接軌這一大趨勢。
奔馳2019新版《服務公約》,并不僅僅只是西安女車主維權事件的亡羊補牢,也并不僅僅只是知錯就改的奔馳意志體現,它的到來,或許預示著一場對于缺陷汽車產品更強監管風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