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你是哪種類型的家長?
在進入今天的文章之前,我們先來做個小測試,測試一下你們是哪種類型的家長:
假設今天你的孩子回家時拿給你一張期中考試成績單,成績單上寫著語文99分,數學100分,英語75分。請問你心里的第一個念頭是什么?
家長A:'怎么英語考那么差!都要掉下及格線了!'
家長B:'哇你的數學考了滿分呀!'
相信絕大部分家長會是類似家長A的反應,會更傾向于看到孩子的缺點(英語75分),而不是先看到孩子的優勢(高分的語文、數學)。
這其實跟我們一直以來的教育觀念有關。就如在以往我們一直追崇的'短板理論',認為存在短板會限制孩子未來的發展空間,于是我們會格外關注短板,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去彌補'短板',比如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等。
相信很多人對這樣的話并不陌生:'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為了激勵孩子彌補'短板'。不少家長會引入一個'虛假'的競爭對手,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愛情公寓》中曾小賢有一句話就很生動地描述了這樣的現象:'我一直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他脾氣很好,天天就知道讀書,長得又帥,每次考試都能考年級第一。'
為什么會出現'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為家長過多地關注孩子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點。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短板理論'逐漸被人否認和淘汰,越來越多的人會更信服'長板理論',更多的人認為聚焦孩子的長處,培養孩子的長處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
澳大利亞一流大學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莉·沃特斯在《優勢教養》一書中便提出了'優勢教養'這一理念,并且認為對孩子進行'優勢教養'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02關注'優勢'在當下更有意義
何為'優勢教養' ?
莉·沃特斯把'優勢教養'定義為,讓孩子時刻牢記自己的個性特長和美好品質。 也就是說,家長要關注和重視孩子的'優勢' ,并幫助孩子培養。
那么什么是'優勢'呢?優勢就是我們有優異表現,并且經常愿意展現的一面。
為什么我們要重視'優勢教養'?
傳統的教育理念總是傾向于'避短',總是擔心孩子身上的'缺點'會限制孩子的發展,所以家長們總是會盯著孩子的缺點,并且想方設法地想要孩子改掉缺點,在他們看來,如果孩子的缺點越少,那么就會越容易接近成功。
但是根據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理念,想要孩子有更好的發展,科學的教養方式反而是'揚長'而不是' 避短'。積極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的人往往擁有強大的內心去支撐自己正視并且完善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往往會運用自己的優勢去掌握人生。
莉·沃特斯通過30年的研究向我們說明,當我們采用'優勢教養'教育孩子,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表現都會更好,幸福感會更好,也更能應對壓力和挫折、正視缺點和不足。
'優勢教養'下成長的孩子的具體優勢體現在:
· 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工作中,幸福感和參與度都會更高。
· 學業年級過渡會更順暢自然。
· 有更高的學術研究和成就
· 更能夠堅持
· 身體健康程度更好
· 面對壓力和逆境能力更強
03有關'優勢教養'的3個疑問
由于我們的傳統思維和傳統的教育方式,讓我們鮮少關注孩子的'優勢',也更少根據孩子的'優勢'進行鼓勵和培養,因此,很多人在剛剛接觸這個教育理念時往往會存在疑慮和疑問,以下我就根據普遍存在的3個疑問進行分析:
這是很多人會存在的疑慮,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愿意'夸'自己的孩子的原因,就算看到了孩子的優勢、長處,也害怕造成孩子的盲目自信而選擇忽視。
答案是不會,優勢教養并不會讓孩子盲目自信。
首先,我們要將'優勢教養'和虛偽、夸張的表揚區分開來。
孩子為什么會盲目自信,就是因為對他的夸獎很大程度上是夸大的,與自身的真實情況不符的。但是'優勢教養'講究的是從真實情況出發,真正地在孩子身上挖掘到優勢,并且優勢不可能時時被展現,因而對孩子優勢的表揚并不會產生過度的情況,也不會讓孩子產生盲目自信的情況。
其次,優勢教養能夠讓孩子對自身優勢有清晰的了解,而一個對自己優勢有清晰了解的人也能夠更好地面對和改進自己的不足。因為優勢帶給自己足夠的自信,讓孩子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
由于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讓我們經常性地聚焦孩子的缺點,以至于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優勢,因而當要求家長關注、培養孩子的優勢時,就會產生迷茫,想不出孩子的優勢是什么。
優勢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表現優勢,比如跳舞、畫畫、唱歌等外化的技能;一種是性格優勢,比如善良、勇敢、熱情等優秀的品質。
前面我們已經講到,優勢由三個核心要素組成:優異的表現、充滿激情的、經常用到的,因此根據這三個要素,我們可以在日常觀察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性地問自己三個問題:
1 . 孩子擅長做什么事?
2 . 孩子經常做什么事?
3 . 孩子做什么事時充滿激情?
一般來說,這三個答案的匯合處就是孩子的優勢所在。但是發掘孩子的優勢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需要耐心和細心觀察的。因此也需要家長在日常中多留心關注。
對孩子優勢的培養并不單單只是夸獎孩子的優勢那么簡單,如果培養方式不當,也會產生不良的效果,因此我們要講究方式方法。
莉·沃特斯在《優勢教養》一書中便講述了優勢培養的4大策略和3個關鍵能力,我們將具體展開來講。
'優勢教養'的4種策略:
第一個策略便是運用'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與固定思維相對應的思維模式。固定思維則是認為人的能力和性格是固定不變的,固定思維的人面對困難會固化地認為自己無法完成而放棄。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人的能力和品質都是可以改變的,當遇到挫折困難時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并不斷尋求進步。
在孩子的成長上,我們也會運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孩子。孩子的一些優勢并不是一開始就顯露出來的,它需要一定的成長空間,因此當家長沒有發現孩子的'優勢'時,不要急于下定論,而是要給孩子成長空間,讓孩子逐漸顯現并發展自己的優勢。
其次,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古話說:'身教大于言傳',在幼童時期,孩子的一舉一動、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等等都是來自于父母,因此在孩子沒有發現自己的優勢時,或者沒有自信時,家長就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并且幫助孩子發揮優勢,甚至當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優勢,就跟著孩子一起去做,給予孩子信心,讓孩子的'優勢'得以更好的培養。
比如孩子喜歡畫畫,那么在一開始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報繪畫班,一起上課。
第三,給予孩子'優勢培養'的資源和支持。
這一點是指當家長在日常觀察孩子的過程中,發現了孩子的某個優勢后,及時地給予孩子一些有利于'優勢培養'的資源和支持。
給予資源和支持的形式可以是:建議、技巧、規劃、鼓勵、金錢等等。而且要注意,給予孩子支持并不代表要'干涉'或者'代替'孩子,這孩子'優勢培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給予孩子建設性的指導,但是不要對孩子進行干涉。我們要鼓勵孩子利用自己的優勢獨立解決問題。
最后,給孩子設立合理的'最近發展區'
簡單講,'最近發展區'就是指孩子的進步空間。'優勢'的發展也是有階段的,也是需要通過時間不斷強化的,因而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對'最近發展區'的設置把握一個'度',也就是要把'難度'設置在合理的空間,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優勢'的同時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優勢教養'的3個關鍵力
優勢教養的第一個關鍵力便是'注意力'。
為什么要培養孩子的優勢,關鍵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因為前文我們說了,'優勢'的培養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的過程,就算一開始我們發現孩子在某個方面很有優勢,但是沒有通過持續地訓練,孩子的優勢也不能被充分地發揮出來。
而持續地訓練就需要長久的注意力。但是孩子的注意力并非天生優異的,需要后期的培養。因此家長要讀孩子的'注意力'給予更多的關注。
優勢教養的第二個關鍵力是'正念力'。
什么是'正念力'呢?正念,其實就是大腦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當下的注意力,'正念力'能夠幫助孩子擺脫消極的想法,并且能夠跳動自身優勢去處理問題。
那么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鞏固'正念力'呢?
父母要盡可能多地鼓勵孩子表達當下的感受,在孩子表達感受的過程中孩子就能夠逐漸產生自我觀察,并且逐步確認和發揮自身的優勢。
比如孩子產生了消極的情緒,那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表達出情緒:'試試想想自己有什么優勢可以幫助自己的?'
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優勢,并且讓孩子利用自己的優勢將自己從消極情緒中拉出來。
優勢教養的第三個關鍵力是'自制力'。
自制力也是優勢培養的重要能力之一。因為一個擁有自制力的人,更能夠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練習,從而發揮出自己'優勢'的無窮力量。
因此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優勢教養'時也要注重對孩子的自制力的培養,并且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自制力消耗。
在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時代,會越發注重還是的優勢、長處,這是大勢所趨,同時注重孩子的'優勢培養'更能夠提升孩子在未來生活中的幸福感、參與感和成就感。
因而家長們,不要再關注'別人家的孩子'了,多看看自己家孩子的'優勢'吧,為了孩子更加幸福的未來!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