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靈魂片刻自由
在“婚姻”這道題上,
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問心無悔。
隨著時代飛速進步,“剩女”已經不再是新鮮的詞,也不是隨便能把女性定義的標簽。
女性的獨立和成功,貌似掩蓋了“剩女”的負面影響。
但揭開堅硬的外殼,女性依舊逃不開婚姻。
世俗意義上,婚姻意味著完整、圓滿、幸福、溫暖……
有人與心儀的另一半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人為了完整,匆匆交了答卷;有人還在為了心中的夢想,與千軍萬馬抗爭著……
01
以色列女導演耗時4年,拍攝的紀錄片《剩女》,又將中國剩女們重新拉回大眾視野。
《剩女》講述了三位主人公的“剩女之旅”。
35歲的律師HuaMei,來自于山東農村,家中5姊妹,靠自己的努力在北京做一名律師。
影片開頭,便是她被婚戀介紹所的顧問“批評”一番。
在婚戀介紹所的工作人員看來,她不是美女,年齡很大,性格太硬,結婚而不生育是不被男人接受的。
一方面,這是婚戀市場為了利益給女性造成的焦慮,另一方面,也是大眾所認為的事實。
短短的三個“質疑”,就將如今傳統世俗的固執偏見暴露無遺。
顏值、年齡、性格、不想生育,沒一個占優勢。相親就得任人挑?
給本來還自信的HuaMei當頭一擊。
回家更是慘遭圍攻,集體炮轟。
在家人看來,到了結婚年齡不結婚就是不正常、不幸福,甚至是不孝和自私,不管結婚有啥好處,到了年齡就該結婚,一個人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不得不承認,這些觀念和話語就是出自于我們最親的人,最愛我們的人。
他們害怕周遭冷眼嘲諷,顧及面子,怕你老了沒人照顧……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都是為了你好”。
HuaMei不理解家人的想法,但一張嘴始終無法說服家人。
同時,HuaMei又理解家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擔憂是出于好意。她也認為家人的憂慮都是因自己不結婚而起,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化解家人的憂慮。
她試圖改變自己,跟自己妥協。一邊戰斗,一邊撤退。
她改變自己的形象,她輾轉于各大相親市場,去美容,去健身,去約會,去做孕檢。
但越往前走,越發現敵人太多,刻板印象、大男子主義……
她認清現實之殘酷,自己孤軍奮斗,即便勝利也依然要承受壓力。
HuaMei的腳太大,不能被裹住。
她選擇徹底逃離,逃離大環境,去走自己的路,追自己的夢。
02
28歲的XuMin,北京人,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有車有房。
優越的個人條件,并沒有讓她找到合適的對象。
更大的障礙,來自于強勢嚴苛的母親。
XuMin從小聽媽媽話,一味順從,不敢反抗。因為一反抗,媽媽就拋棄自己。
談過的對象都被媽媽一票否決。
面對XuMin對媽媽不尊重自己的控訴,媽媽把“不尊重”的問題轉移到自己對女兒的付出上。認為自己對女兒的付出,應該得到無條件的順從,不得反抗,甚至是人格自由,都要強勢掌控。
一言不合就爭吵,一氣之下就離場。這樣的溝通怎么能有效?這樣的關系怎么能緩和?
XuMin的順從換來的是壓抑,喘不過氣。
03
同樣35歲的大學教授GaiQi出身于書香門第,理性優雅,談吐不凡。
但同樣逃不掉結婚的魔爪。
影片中的GaiQi似乎沒有被逼婚的煩惱,一年之內解決了婚姻三部曲,戀愛、結婚、生子。
看似過上了幸福圓滿的生活,但這只是她認清現實后,向生活妥協,匆匆交了婚姻的答卷。
婚禮中,她平淡如水,媽媽都比自己激動。她說“我沒有華麗的辭藻去形容,只想說‘讓我們擁有和創造最世俗的幸福’”。
從她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她也曾憧憬過美好的愛情和婚姻,但也許是父親的離世,改變了她的人生觀,讓她不得不屈服于世俗,放棄有趣的單身世界,走向圓滿的煙火人生。
對她來說,這樣的妥協只是天秤兩段的舍與得。世俗是一張逃不掉的網,網里只不過是換一種生活方式,舍棄個人欲望,也可換得幸福的滋味。個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
04
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著選擇和妥協。
妥協意味著讓步,暗藏著索求。如果得不到預期的回饋,妥協將會變作爭執的籌碼,進而道德綁架他人。
像結婚這樣的選擇題,有經驗的人都說這是一輩子的大事,也是一輩子一定要走的路。你要慎重選擇,快點決定,有了它就會改變,就會幸福。沒有它就是怪物,不會幸福。
世人對“結婚”的無限夸大,讓很多女性望而卻步,不敢輕易做出決定。以至于被誤解為“高要求、高標準,太挑剔”。難道在這樣重要的一道高風險的選擇題上,不應該慎重選擇嗎?如果結婚僅僅是為了“應試”,那人生還有什么意義?
愛我們的人總怕我們老了沒人照顧,孤獨終老,但成年人不應該具備自理自立的能力嗎?孤獨不是人生常態嗎?為何要依附于他人?一個人生活不香嗎?一個人的世界太小嗎?
合適的Ta,錦上添花;不合適的Ta,還是單身快樂。
在“婚姻”這道題上,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問心無悔。
不妥協,不讓步,不綁架,不索求。
不強迫結婚,不反對單身,尊重選擇,尊重自由。
留言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更多的人
評論功能已開啟,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贊美
撰文|YoungMelody
圖片來源|Colorlub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