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五毛錢的~
作者:青于墨
每到過年,總有人議論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走親戚。
其實,說到底,親戚之間本來就不宜走得太近,本就是逢年過節見一見。
作為熟悉的陌生人,親戚之間,因為有一些血緣上的鏈接,才不得不交往。聊不到一塊的朋友可以斷了,親戚關系相較之下就很被動了。
不過這樣的關系,也在逐漸被瓦解。
成年人生活不易,每個人都是各顧各家的,平時的生活中與親戚有太多交集總有很多不便。試想,與親戚共事,該講情面還是講原則?遇到一點誤解,究竟該與其他相關的親戚如何解釋,解釋多少算是個度呢?
不否認在過去的鄉村中,宗族、親戚之間互幫互助,的確團結出大力量。然而在城市化進程中,這種關系卻逐漸失掉了原來的優勢。
社會在發展,每個人都可以憑借自己的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不再需要親戚的幫襯了。大家平時生活的圈子都太小,現在很多農村也是如此。
再加上老一輩親戚和年輕人之間有無法跨越的文化和思想的代溝,見面只能尬聊,問學業、問婚姻、問事業……事實上年齡大的親戚也的確跟年輕的晚輩無話可說……
而年輕人也覺得這些都是無效社交,付出時間與金錢,還要遭受精神打壓,于是就覺得過年與親戚交往很是不舒服。
不過墨醬猜想,我們的上一輩、上上一輩、上上上一輩……也都覺得走親戚很心累:幾箱禮品拿回來拿回去的、為了孩子的壓歲錢還要演戲、在親戚家吃了不合胃口的飯菜還要堅持吃下去……不過,老一輩的人都更加愛面子,都不會在大過年的鬧紅臉。
不過年輕人就不怎么在乎臉面了,年輕人更注重的是自己的心不堵得慌,為了避免掰頭,有時候就只能躲著一些場合。
所以,這屆年輕人都不太愿意走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