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各自為政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
原文: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意義:各自按自己的主張辦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慮全局,各搞一套。
話說春秋時期,晉楚爭霸;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周匡王六年(前607年),當時正歸附楚國的中原墻頭草鄭國,在楚人的指使下,派公子歸生領兵攻打晉國的同盟國宋國。要說這鄭國也是春秋中后期的一個可憐國,它地處中原,夾在北霸天晉國和南霸天楚國之間,誰也打不過,只能誰來了就跪誰、受誰驅使,做墻頭草也沒辦法。
再說宋國那邊。宋國國君宋文公聽說鄭人來襲,急忙命令右師(執政)華元與司寇(司法部長)樂呂兩人點兵御敵。華元與樂呂率軍出了宋都商丘,在西南方的大棘(今河南柘城)遇上了歸生帶領的鄭軍。但當時天色已暗,雙方約定明日會戰。
晚上,宋軍照例宰羊犒勞三軍。第二天就要搏命了,古來征戰幾人回,還不得好吃好喝管個夠?不過華元正和將士們啃羊腿喝羊湯的時候,有一個人卻被遺忘在角落里了。這人是誰呢?他就是給華元駕駛戰車的御手——“司機”羊斟。可能是主帥華元覺得小車夫上不了大席面,所以沒喊他一起嗨皮吧。早先煮羊肉的時候,羊斟聞著彌漫軍營的香氣就已經口水流了一地,誰知道開吃了,香噴噴的羊肉竟然沒自己的份!羊斟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他暗暗發誓:不把我“司機”當回事,明天有你好看的!
第二天一早,宋軍和鄭軍在曠野上各自排開陣勢,準備廝殺。正在這時,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宋軍主帥華元的“司機”羊斟突然發了飆,揮鞭猛抽駟馬,把載著華元的戰車往鄭國軍陣最強的地方趕。華元一下子蒙了,大喊:“我還沒下令哩,你這是要干甚?”羊斟回頭瞪眼道:“昨天羊肉給誰吃你做主,今天車往哪開我做主!(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成語“各自為政”,就是從“司機”羊斟的這兩句話總結出的。
鄭軍一看一輛戰車把敵人統帥送來了,先是驚訝,繼而大喜,一擁而上把華元揪下來捆了個結結實實。那“司機”羊斟自然也一同被綁了,真是“損人不利己”。
主帥瞬間被敵軍俘虜,宋軍都傻眼了,失去指揮的他們很快就四散奔逃,宋軍副將樂呂也死于亂軍之中,宋國就這樣糊里糊涂地打了個大敗仗。
再說宋軍主帥華元的命運。他被鄭人俘虜后,因為宋國答應付巨資贖他,鄭人對他的看守逐漸松懈。華元瞅了機會,自己逃回了宋國。宋文公倒是沒有追究他戰敗的責任,但宋國老百姓們卻不愿輕易原諒這個葬送了很多年輕子弟的執政,編了歌謠諷刺他說:“眼瞪得多大,肚子挺得老高,丟盔棄甲跑回來!胡茬子滿臉,滿臉胡茬子,丟盔棄甲跑回來啊!”
當然,在宋國戰敗這件事上,“司機”羊斟可以說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就算主帥華元沒給你一口羊肉吃,你也不能就賣主賣國吧?因此當時人評價羊斟說,這家伙簡直不是人,為了自己“沒吃上羊肉”的小小私人恩怨,居然能干出如此禍國殃民的事兒來,真可謂是喪盡天良了。
咱們再說說當下。不知道現在的領導們知不知道“各自為政”這個成語的由來,知不知道“司機”羊斟這個人。不過現在的領導們,可比宋國領導華元懂事得多,對自己的司機一般都是很不錯的,自己有肉吃司機就有口湯喝,自己有大包提司機就有小包拿,總之是不敢得罪司機的,畢竟自己到哪里去,吃了什么見了誰,還有司機不知道的嗎?不過按制度標準,司機享有自己作為職工該有的福利待遇,那倒沒什么,如果不該享有的而享有了,那早晚難免出事,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