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俗稱“羊癲瘋”,是一種由于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腦部疾病,發作時表現出失神、痙攣、意識喪失、全身強直等癥狀表現。根據病因和發病癥狀,癲癇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藥物、手術和神經調控。中醫對于癲癇的認識,主要是本虛標實,治標時主要從風、火、痰、瘀論治。那么,哪些中成藥可以治療癲癇呢?
羚羊角散由單味羚羊角組成,能夠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癲癇發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溫毒發斑,癰腫瘡毒。
全天麻片由單味天麻組成,能夠平肝,息風,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癲癇抽搐。
白金丸由白礬、郁金、薄荷組成,能夠豁痰通竅,清心安神。用于痰氣壅塞,癲癇發狂,猝然昏倒,口吐涎沫。
癲癇平片由石菖蒲、僵蠶、全蝎、蜈蚣、生石膏、白芍、磁石(煅)、牡蠣(煅)、豬牙皂、柴胡、硼砂。能夠豁痰開竅,平肝清熱,熄風定癇。用于風痰閉阻所致癲癇。孕婦忌用。
羊癇瘋癲丸由清半夏、厚樸(姜制)、天竺黃、羌活、郁金、橘紅、天南星(制)、天麻、香附(醋制)、延胡索(醋制)、細辛、枳殼(麩炒)、三棱(醋制)、青皮(醋制)、降香、芥子(炒)、沉香、莪術(醋制)、烏藥、防風、羚羊角組成。能夠平肝舒氣,降痰療癇的功效。用于痰熱內閉,忽然昏倒,口角流涎,手足抽動。
醫癇丸由生白附子、天南星(制)、半夏(制)、豬牙皂、僵蠶(炒)、烏梢蛇(制)、蜈蚣、全蝎、白礬、雄黃、朱砂組成,能夠祛風化痰,定癇止搐。用于痰阻腦絡所致的癲癇,癥見抽搐昏迷、雙目上吊、口吐涎沫。
癇愈膠囊由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僵蠶、六神曲、郁金、甘草、白附子(制)組成。能夠豁痰開竅,安神定驚,息風解痙。用于風痰閉阻所致的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
牛黃清心丸由牛黃、當歸、川芎、甘草、山藥、黃芩、苦杏仁(炒)、大豆黃卷、大棗(去核)、白術(炒)、茯苓、桔梗、防風、柴胡、阿膠、干姜、白芍、人參、六神曲(炒)、肉桂、麥冬、白蘞、蒲黃(炒)、人工麝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朱砂、雄黃組成。能夠清心化痰,鎮驚祛風。用于風痰阻竅所致的頭暈目眩,痰涎壅盛,神志混亂,言語不清及驚風抽搐、癲癇。肝腎功能不全慎用。
由此可知,治療癲癇的中成藥,基本上都是從緩解癲癇發作的角度入手,改善臟腑氣血功能的比較少。從組方藥味角度,有單成分中成藥(羚羊角或天麻),但更多的是以復方治療為主。從功效角度,有些以息風止痙為主(癲癇平片、愈癇膠囊等),有些以豁痰開竅為主(白金丸、羊癇瘋癲丸、醫癇丸等),有些則增加了補益氣血(癇愈膠囊、牛黃清心丸等)的作用。在用藥方面,多個中成藥會用到毒烈性飲片,例如朱砂、雄黃、白附子、全蝎等,使用時注意用法用量和療程監測。除了這些藥物之外,安腦丸、牛黃鎮驚丸等治療抽搐的中成藥,也常用于癲癇的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