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肌肉

第二節肌學

一、概述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多數附著于骨骼。少數附著于皮膚者,稱為皮肌。在人體內分布極為廣泛,有600多塊,約占體重的40%(圖2-2-1、2-2-2)。每塊肌都有一定的形態、結構、第二章運動系統115

和輔助裝置,執行一定的功能,且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經的支配,所以每塊肌都可視為一個器官。表情肌


肱頭肌

肱三頭肌肱肌


胸大肌肱橈肌


前鋸肌指伸肌


橈側腕

腹外斜肌伸肌


腹白線伸肌支持帶


一恥骨肌

一長收肌

股四頭肌股薄肌


一縫匠肌

脛骨前肌

趾長伸肌116實用人體學肱橈肌


肱二頭肌

肱肌

斜方肌肱三頭肌


三角肌

岡下肌大圓肌


背闊肌

胸腰筋膜淺層

臀大肌

股二頭肌股薄肌


半腱肌

一半膜肌

一腓腸肌

圖2-2-2全身肌的配布(后面)

(一)骨骼肌的形態、分類及構造

1.骨骼肌的形態和分類

肌的形態多樣,按其外形大致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4種(圖2-2-3)。

(1)長肌:主要分布于四肢。多呈梭形,肌束幾乎與肌長軸平行,收縮時肌顯著縮短,可引起大幅度運動。有些長肌的起端有兩個以上的頭,以后聚第二章運動系統117

些長肌肌腹被中間腱劃分成兩個肌腹,稱二腹肌;有的由多個肌腹融合而成,中間隔以腱劃,如腹直肌。

(2)短肌:小而短,具有明顯的節段性,收縮幅度較小,多見于軀干深層。

(3)闊肌:寬扁呈薄片狀,多見于胸腹壁,除運動功能外還兼有保護內臟的作用。

(4)輪匝肌:主要由環形的肌纖維構成,位于孔裂的周圍,收縮時可以關閉孔裂。

肌腱腱膜

肌腹


肌腹肌腱


肌腱

長肌短肌闊肌輪匝肌二腹肌

ニ頭肌三頭肌半羽肌羽肌多羽118實用人體學

2.骨骼肌的構造

每塊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兩部分(圖2-2-3)。肌腹由大量平行排列的肌纖維(即肌細胞)以

結締組織包裹構成,色紅而柔軟,具有收縮功能。

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膠原纖維束構成,色白、強

韌而無收縮功能,位于肌腹的兩端,肌腹借肌腱附

著于骨骼。闊肌的肌腱呈薄膜狀,稱腱膜。

(二)骨骼肌的起止、配布和功能

起點肌腹

止點一肌腱


圖2-2-4肌的起、止點

1.骨骼肌的起止

肌通常以兩端附著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骨面上,

中間跨過一個或多個關節(圖2-2-4)。肌收縮時

使兩骨彼此靠近第二章運動系統119

塊骨必定有一塊骨的位置相對固定,而另一塊骨相對地移動。通常把靠近身體正中面或四肢靠近近側端的附著點看作肌肉的起點或定點;把另一端則看作為止點或動點。肌肉的定點和動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置換。例如胸大肌起于胸廓,止于肱骨,收縮時使上肢向胸廓靠攏,但在作引體向上動作時,胸大肌的動、定點易位,止于肱骨的一端被固定,而附著于胸廓的一端作為動點,收縮時使胸廓向上肢靠攏,故能引體向上。

2.骨骼肌的配布

肌在關節周圍配布的方式和多少與關節的運動軸一致。在一個運動軸的相對側有兩個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稱為拮抗肌。如肘關節前方的屈肌群和后方的伸肌群;橈腕關節和拇指腕掌關節,除有屈肌和伸肌外,還配布有內收肌和外展肌。在運動軸的一側,作用相同的肌,稱為協同肌,如肘關節前方的各塊屈肌。

3.骨骼肌的功能

肌的功能是收縮,由肌的運動單位完成。運動單位是由一個運動神經元及其所支配的120實用人體學

構成。肌的工作方式包括靜力作用和動力作用。靜力作用,肌具有一定張力,使身體各部之間保持一定姿勢,取得相對平衡,如站立、坐位和體操中的靜止動作。動力作用,肌具有一定的收縮力,通過杠桿運動使身體完成各種動作。

(三)肌的輔助裝置

在肌的周圍有輔助裝置協助肌的活動,具有保持肌的位置、減少運動時的摩擦和保護等功能,肌的輔助裝置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筋膜

筋膜遍布全身,分淺筋膜和深筋膜兩種(圖2-2-5)。內側肌間隔

皮膚


股骨淺筋膜


股動、靜脈

股外側肌一皮神經


一大隱靜脈

外側肌間隔

坐骨神經深筋膜


一后肌間隔

圖第二章運動系統121

(1)淺筋膜:又稱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內富有脂肪。人體某些部位淺筋膜內缺乏脂肪組織,如眼瞼、耳郭。淺動脈、皮下靜脈、皮神經、淋巴管走行于淺筋膜內,有些局部還可有乳腺和皮肌。

(2)深筋膜:又稱固有筋膜,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位于淺筋膜的深面,它包被體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經等。深筋膜與肌的關系非常密切,隨肌的分層而分層。在四肢,深筋膜插入肌群之間,并附著于骨,構成肌間隔;包繞肌群的深筋膜構成筋膜鞘保證肌單獨活動;深筋膜還包繞血管、神經形成血管神經鞘。在肌數目眾多而骨面不夠廣闊的部位,它可供肌附著或作為肌的起點。

2.滑膜囊

滑膜囊為封閉的結締組織囊,壁薄,內有滑液,多位于腱與骨面相接觸處,以減少兩者之間的摩擦。在關節附近的滑膜囊可與關節腔相通。滑膜囊炎癥可影響肢體局部的運動功能。

3.腱鞘

腱鞘是包圍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122實用人體學

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處(圖2-2-6)。腱鞘可分纖維層和滑膜層兩部分(圖2-2-7)。腱鞘的纖維層位于外層,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骨性纖維性管道,它對肌腱起滑車和約束肌腱的作用。腱鞘的滑膜層位于腱纖維鞘內,是由滑膜構成的雙層圓筒形的鞘。鞘的內層包被在肌腱的表面,稱為臟層;外層貼在腱纖維層的內面和骨面,稱為壁層。臟、壁兩層互相移行,形成腔隙,內含少量滑液,使肌腱能

N在鞘內自由滑動。若手指不恰當地作長期、過度且快

速的活動,可導致腱鞘損傷,產生疼痛并影響肌腱的滑動,稱為腱鞘炎,為一種常見病。血與


手指腱鞘腱結合


屈肌總腱鞘拇長伸肌腱


拇短伸肌腱

拇長屈肌拇長展肌腱

腱鞘橈側腕長、


指淺、深屈小指伸肌腱


拇長屈短伸肌腱


肌腱肌腱

指伸肌腱側腕伸


手掌第二章運動系統123

腱滑膜鞘壁層

腱滑膜鞘臟層滑膜腔

指屈肌腱滑膜鞘腱纖維鞘

生建;指屈肌腱


指骨一腱系膜


腱滑膜鞘臟層腱滑膜鞘壁層


一滑膜腔

指屈肌腱一腱纖維鞘


一腱系膜

一指骨

一指背腱膜

圖2-2-7腱鞘示意圖

二、頭頸肌

頭頸肌包括頭肌和頸肌。

(一)頭肌

頭肌分布于頭面部,包括面肌和咀嚼肌兩部分。1.面肌

面肌為扁薄的皮肌,位置淺表,大多起自顱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膚,主要分布于面部口裂、眼裂、鼻孔周圍,可分為環形肌和輻射肌兩種,有閉124實用人體學

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故面肌又叫表情肌(圖2

2-8)。人耳周圍肌已明顯退化。

(1)顱頂肌:闊而薄,左右各有一塊枕額肌

它由兩個肌腹和中間的帽狀腱膜構成。前方的肌腹

位于額部皮下稱額腹,額腹止于眉部皮膚。后方的

肌腹位于枕部皮下稱枕腹,枕腹起自枕骨。帽狀腱膜很堅韌,連于兩肌腹,并與頭皮緊密結合。枕腹可向后牽拉帽狀腱膜,額腹收縮時可提眉并使額部皮膚出現皺紋。

(2)眼輪匝肌:位于眼裂周圍,呈扁橢圓形。作用是使眼裂閉合

(3)口周圍肌:位于口裂周圍,包括輻射狀肌和環形肌。輻射狀肌分別位于口唇的上、下方,能上提上唇、降下唇或拉口角向上、向下或向外。在面頰深部有一對頰肌,此肌緊貼口腔側壁,可以外拉口角,使唇、頰緊貼牙齒,幫助咀嚼和吸吮,與口輪匝肌共同作用,能作吹口哨的動作,故又稱吹奏肌。環繞口裂的環形肌稱口輪匝126實用人體學

2.咀嚼肌

咀嚼肌包括咬肌、顳肌、翼外肌和翼內肌(圖2-2-8),配布于下頜關節周圍,參與咀嚼運動。(1)咬肌:呈長方形,起自顴弓的下緣和內面,肌束斜向后下止于咬肌粗隆。

(2)顳肌:呈扇形,起自顳窩,肌束如扇形向下會聚,通過顴弓的深面,止于下頜骨的冠突。(3)翼內肌:起自蝶骨翼突窩,行向外下,止于下頜角內面。

(4)翼外肌: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側,向后外止于下頜頸

作用:咬肌、顳肌和翼內肌可上提下頜骨(閉口)。兩側翼外肌收縮可使下頜骨伸向前下方(張口)。一側翼外肌和翼內肌同時收縮,使下頜骨向側方運動;兩側交替收縮,產生研磨動作。

(二)頸肌

頸以斜方肌前緣分為前、后兩部,后部為項部,

前部為狹義的頸。頸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為頸淺肌

群、頸中肌群、頸深肌群三組(圖2-2-9)。1.頸淺肌群

(1)頸闊肌:位于頸部第二章運動系統127

薄而寬闊,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止于口角。作用:拉口角向下,并使頸部皮膚出現皺褶。

(2)胸鎖乳突肌:在頸部兩側皮下,大部分為頸闊肌所覆蓋,是一對強有力的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鎖骨的胸骨端,兩頭會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顳骨的乳突(圖2-2-9)。作用:一側肌收縮使頭向同側傾斜,臉轉向對側;兩側收縮可使頭后仰。一側病變使肌攣縮時,可引起斜頸。

莖突舌骨肌一下頜舌骨肌


二腹肌后腹二腹肌前腹


甲狀舌骨肌

胸鎖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夾肌肩胛舌骨肌上腹


肩胛提肌

前斜角肌胸骨甲狀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肩胛舌骨128實用人體學

二腹肌前腹

二腹肌后腹

下頜舌骨肌

莖突舌骨肌胸鎖乳突肌


舌骨

肩胛舌骨肌

肩胛提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前斜角肌

胸骨舌骨肌一

胸骨甲狀肌

圖2-2-10頸肌(前面觀)

2.頸中肌群

頸中肌群包括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圖2-2-10)。

(1)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與下頜骨、顱底之間,每側有4塊肌,包括二腹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莖突舌骨肌。作用是上提舌骨;若舌骨固定,二腹肌前腹、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可拉頜骨向下,協助張口。

(2)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下方的頸部中線兩側,每側有第二章運動系統129

胸骨甲狀肌和甲狀舌骨肌。作用是拉舌肌和喉向下;

吞咽時甲狀舌骨肌還可提喉向上,使其靠近舌骨。

3.頸深肌群

頸深肌群可分為內、外側兩群。

(1)內側群:在脊柱頸段的前方,有頭長肌和頸長肌等,合稱椎前肌。作用是屈頸、低頭(圖2-2-11)。頭前直肌


寰椎頭外側直肌


頭長肌頸長肌

(-


肩胛提肌一中斜角肌


前斜角肌一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臂叢


斜角肌間隙鎖骨下動脈


鎖骨下靜脈

圖2-2-11頸深肌

(2)外側群:位于脊柱頸段的兩側,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圖2-2-11)。各肌均起自頸椎橫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130實用人體學

隙為斜角肌間隙,有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神經通過。前斜角肌肥厚或痙攣可壓迫這些結構,產生相應癥狀,稱前斜角肌綜合征。

作用:一側肌收縮,使頸側屈;兩側肌同時收縮可上提第1、2肋以助深吸氣。如肋骨固定,則可使頸前屈。

三、軀干肌

按其所在部位分為背肌、胸肌、腹肌、膈和會陰肌。會陰肌將在生殖系統中敘述

(一)背肌

背肌位于軀干的背面,分為淺、深兩群。

1.淺群

淺群主要包括斜方肌、背闊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圖2-2-12)

(1)斜方肌:位于項部和背上部的淺層,為三角形的闊肌,左右兩側合在一起呈斜方形,故而得名。該肌起自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第7頸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的肌束平行向外,下部的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鎖骨的外側1/3部、肩峰和肩第二章運動系統131

胛骨向脊柱靠攏,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如果肩胛骨固定,一側肌收縮使頸向同側屈,臉轉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可使頭后仰。該肌癱瘓時,產生“塌肩”。

(2)背闊肌:為全身最大的闊肌,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側,以腱膜起自下6個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處。肌束向外上方集中,經肱骨的內側至其前方,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結節嵴。作用:使肱骨內收、旋內和后伸。當上肢上舉固定時,可引體向上。

(3)肩胛提肌:位于項部兩側、斜方肌的深面。起自上4個頸椎的橫突,止于肩胛骨的上角。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角轉向內,如肩胛骨固定,可使頸向同側屈曲。

(4)菱形肌:位于斜方肌的深面,為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頸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肌束行向外下,止于肩胛骨的內側緣。作用:牽引肩胛骨向內上并向背132實用人體學頭半棘肌


胸鎖乳突肌一頭夾肌


一肩胛提肌

斜方肌岡上肌


-菱形肌

三角肌岡下肌


小圓肌

聽診三角一大圓肌


前鋸肌

背闊肌下后鋸肌


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


腹外斜肌腹內斜肌


腰下三角臀中肌


臀大肌

圖2-2-12背肌(右側斜方肌、背闊肌已切除)

2.深群

深群在脊柱兩側排列,分數層。淺層為長肌,其中最主要的是豎脊肌(圖2-2-12)。深層為短肌,為數眾多,呈節段性分布,具有廣泛的起止點。作用:使脊第二章運動系統133

豎脊肌(骶棘肌)為背肌中最長、最大的肌。縱列于軀干的背面、脊柱兩側的溝內。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的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就近止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到達顳骨乳突。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頭,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屈。

(二)胸肌

胸肌可分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1.胸上肢肌

胸上肢肌位于胸壁的前面及側面,起自胸廓,止于上肢帶骨或肱骨,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鋸肌(圖2-2-13)。

(1)胸大肌:位置表淺,寬而厚,呈扇形,覆蓋胸廓前壁的大部。起自鎖骨的內側半、胸骨和第1~6肋軟骨等處,各部肌束聚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結節嵴。作用:使肩關節內收、旋內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軀干,與背闊肌一起完成引體向上的動作,也可提肋以助吸氣。

(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當肩胛骨固定時,可上134實用人體學

(3)前鋸肌:位于胸廓側壁,以數個肌齒起自上8~9個肋骨,肌束斜向內后上,經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內側緣和下角(圖2-2-14)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緊貼胸廓;如肩胛骨固定時,可上提肋以助吸氣。若此肌癱瘓,肩胛骨下角離開胸廓而突出于皮下,稱為“翼狀肩”。鎖骨下肌

鎖骨部胸小肌


胸大肌{

胸肋部肩胛下肌


肱二頭肌

三角肌喙肱肌


大圓肌

背闊肌

前鋸肌圖2-2-13胸肌

2.胸固有肌

胸固有肌位于肋間隙,參與胸壁的構成,主要包括肋間內肌、第二章運動系統135

前鋸肌

肩胛下肌肋間內肌


大圓肌肋間外肌


背闊肌

圖2-2-14前鋸肌和肋間肌

(1)肋間外肌:位于各肋間隙的淺層,起自肋骨下緣,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緣。作用:提肋,使胸廓縱徑及橫徑均擴大,以助吸氣。

(2)肋間內肌:位于肋間外肌的深面,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緣,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緣,肌束方向與肋間外肌相反。作用:降肋以助呼氣。

(三)膈

膈位于胸、腹腔之間,構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頂。膈向上膨隆呈穹窿狀,其周圍部為肌腹,中央為腱膜稱中心腱(圖2-2-15)。肌腹扁薄,可分為三部:胸骨部起自劍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對肋骨和肋軟骨;腰部以左、右兩136實用人體學

椎。各部肌束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膈上有三個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兩個膈腳與脊柱之間有主動脈裂孔,有主動脈和胸導管通過;主動脈裂孔的左前上方,約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經通過;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內有腔靜脈孔,約在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靜脈通過。

腔靜脈孔一中心腱


食管裂孔

主動脈裂孔

腰方肌腹橫肌


腰小肌

髂肌髂肌


腰大肌梨狀肌


髂腰肌一圖2-2-15膈和腹后壁肌

作用:膈為主要的呼吸肌,收縮時,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積擴第二章運動系統137

升恢復原位,胸腔容積減小,以助呼氣。膈與腹肌同時收縮,則能增加腹壓,協助排便、嘔吐、咳嗽、噴嚏及分娩等活動。

(四)腹肌

腹肌位于胸廓與骨盆之間,參與腹壁的組成。按其部位可分為前外側群、后群兩部分。

1.前外側群

前外側群構成腹腔的前外側壁,包括帶形的腹直肌和3塊寬闊的扁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圖2-2-16)一肋間內肌


肋間外肌

腹直肌鞘前層第7肋軟骨


腹直肌

白線一腹橫肌


半月線腹直肌鞘后層


腹外斜肌腹內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弓狀線


腹橫肌

腹股138實用人體學

(1)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居腹直肌鞘中,上寬下窄,起自恥骨聯合和恥骨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劍突和第5~7肋軟骨的前面,肌的全長被3~4條橫行的腱劃分成幾個肌腹。

(2)腹外斜肌:為寬闊扁肌。位于腹前外側壁的淺層,以8個肌齒起自下8個肋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前內下,后下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其余肌束向內下移行于腱膜,經腹直肌的前面,參與構成腹直肌鞘的前層,至腹正中線終于白線。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緣卷曲增厚連于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之間,稱為腹股溝韌帶。

(3)腹內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溝韌帶的外側1/2,肌束呈扇形,后部肌束幾乎垂直上升止于下位3個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延為腱膜,在腹直肌外側緣分為前、后兩層包裹腹直肌,參與構成腹直肌鞘的前層及后層,在腹正中線終于白線。

(4)腹橫肌:位于腹內斜肌深面,起自下6個肋軟骨的內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溝韌帶的外側1/3,肌束橫行向前延為腱膜,腱膜越過第二章運動系統139

面參與組成腹直肌鞘后層,止于白線。

腹前外側群肌的作用:保護腹腔臟器,維持腹內壓;使脊柱前屈、側屈與旋轉;與膈同進收縮,可增加腹壓,以助排便、分娩、嘔吐和咳嗽等。

2.后群

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將在下肢肌中敘述。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兩側,其內側有腰大肌,后方有豎脊肌,二者之間隔有胸腰筋膜的中層(圖2-2-15)。起自髂嵴的后部,向上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椎橫突。作用: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側屈。

四、上肢肌

上肢肌按其部位可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一)肩肌

肩肌又稱為上肢帶肌,配布于肩關節周圍,均起自上肢帶骨,而止于肱骨。能運動肩關節,又能140實用人體學

1.三角肌

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鎖骨的外側段、肩峰和肩胛岡,肌束從前、外、后包裹肩關節,逐漸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體中部外側的三角肌粗隆(圖2-2-12、2-2-13)。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蓋,使肩部呈圓隆形。腋神經受損可致該肌癱瘓萎縮,使肩峰突出于皮下。作用:使肩關節外展。前部肌束可以使肩關節屈和旋內,后部肌束能使肩關節伸和旋外。

2.岡上肌

岡上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岡上窩,肌斜向外上方經肩峰和喙肩韌帶的深面,跨越肩關節,止于肱骨大結節的上部(圖2-2-17)。岡上肌腱與喙肩韌帶、肩峰及三角肌之間有一大的肩峰下囊,感染時,外展肩關節引起疼痛,該肌腱也是肩關節周圍肌腱中最易斷裂的肌腱之一。作用:使肩關節外展。

第二章運動系統141

經肩關節后面,止于肱骨大結節的中部。作用:使肩關節旋外。

一岡上肌

岡下肌

三邊孔三角肌一


一三角肌一肩胛下肌


喙肱肌

大圓肌一小圓肌肱二頭肌短頭


一四邊孔肱二頭肌長頭大圓肌


背闊肌長頭

胸大肌

背闊肌


外側頭

肱三頭肌肱二頭肌一

長頭肱三頭肌


內側頭

內側頭肱肌一


肱橈肌肱橈肌

鷹嘴肱二頭肌腱一

旋前圓肌


肱二頭肌腱膜

圖2-2-17肩肌及臂肌后群圖-2-18肩肌及臂肌前群4.小圓肌

小圓肌位于岡下肌的下方,起自肩胛骨外側緣背面,止于肱骨大結節的下部(圖2-2-17)。作用:使肩關節旋外。

5.大圓肌

大圓肌位于小圓肌的下方,其下緣被背闊肌遮蓋。起自肩胛骨下角的背面,肌束向上外方移行,止于142頭用

6.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窩,肌束向上外經肩關節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結節(圖2-2-18)。作用:使肩關節內收和旋內。

肩關節頭大盂淺,關節囊松弛,其穩固性主要依靠周圍肌腱來維持。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的肌腱分別止于肩關節的前方、上方、后方,腱纖維與關節囊纖維相交織,形成“肌腱袖”(圖2-2-19)。這些肌收縮時,可保持肱骨頭與關節盂相接觸,從而加強肩關節的穩定性。此外,三角肌也有保持肩關節穩定的作用。

喙肩韌帶

肩峰喙突


肩袖肌內群肱二頭肌長頭腱


盂肱韌帶中部

關節盂窩軟骨滑膜


圖2-2-19第二章運動系統143

()臂肌

臂肌均為長肌,覆蓋肱骨,分為前、后兩群。前群為屈肌,后群為伸肌。

1.前群

前群包括淺層的肱二頭肌和深層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頭肌:呈梭形,起端有兩個頭(圖2-2-18),長頭以長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結節,通過肩關節囊,經結節間溝下降;短頭在內側,起自肩胛骨喙突。兩頭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個肌腹,向下移行為肌腱,止于橈骨粗隆。作用:屈肘;協助屈肩關節;當前臂在旋前位時,能使其旋后。(2)喙肱肌:在肱二頭肌短頭的后內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的內側(圖2-2-20)作用:協助肩關節屈和內收。

(3)肱肌:位于肱二頭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部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圖2-2-20)144實用人體學肱二頭肌短頭

喙肱肌

肱肌一

圖2-2-20肱肌和喙肱肌

2.后群

后群位于肱骨的后面,即肱三頭肌(圖2-2-17)。肱三頭肌起端有三個頭,長頭以長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結節,向下行經大、小圓肌之間;外側頭與內側頭分別起自肱骨后面橈神經溝的外上方和內下方的骨面。三個頭向下以一堅韌的肌腱止于尺骨鷹嘴。作用:伸肘,長頭還可使臂后伸和內收。

(三)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橈骨的周圍,分為前(屈肌)、后(伸肌)兩群。主要運動腕關節、指間關節。前臂肌大多數是長肌,肌腹位于近側146實用人體學

以下四肌共同以屈肌總腱起自肱骨內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

2)旋前圓肌:止于橈骨外側面的中部。作用:前臂旋前、屈肘關節。

3)橈側腕屈肌:以長腱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使腕外展。

4)掌長肌:肌腹很小而腱細長,連于掌腱膜。作用:屈腕和緊張掌腱膜。

5)尺側腕屈肌:止于豌豆骨。作用:屈腕和使腕內收。

(2)第二層:只有1塊肌,即指淺屈肌(圖2-2-22)。肌的上端為淺層肌所覆蓋。起自肱骨內上髁、尺骨和橈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為四條肌腱,通過腕管和手掌,分別進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止于中節指骨體的兩側。作用:屈第2~5指近側指骨間關節、屈掌指關節和屈腕。

(3)第三層:有2塊肌(圖2-2-22)

1)拇長屈肌:位于外側半,起自橈骨前面和前臂骨間膜,以長腱通過腕管和手掌,止于拇指遠節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指間第二章運動系統147

旋前圓肌旋后肌


一指淺屈肌指深屈肌


拇長屈肌一

拇長屈肌一旋前方肌


蚓狀肌蚓狀肌


指淺屈

肌腱

一指深屈肌腱

圖2-2-22前臂前群深層肌

2)指深屈肌:位于內側半,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間膜,向下分成4條肌腱,經腕管入手掌,在指淺屈肌腱的深面分別進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止于遠節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遠側指骨間關節、近側指骨間關節、掌指關節和屈腕。

(4)第四層:為旋前方肌(圖2-2-22),是方形的小肌,貼在橈、尺骨遠端的前面,起自尺148實用人體學

2.后群

后群共10塊肌,分淺、深兩層排列。

一肱橈肌

一橈側腕長伸肌肱橈肌


肘肌橈側腕長伸肌


尺側腕屈肌一橈側腕短伸肌

旋后肌


尺側腕伸肌

指伸肌橈側腕短伸肌


拇長展肌拇長展肌


小指伸肌拇短伸肌


橈側腕短伸肌腱

橈側腕長伸肌腱拇長伸肌


側腕伸肌

拇長伸肌拇短伸肌


示指伸肌

圖2-2-23前臂后群淺層肌圖2-2-24前臂后群深層肌

(1)淺層:有5塊肌(圖2-2-23),以一個共同的腱即伸肌總腱起自肱骨外上髁以及鄰近的深筋膜。自橈側向尺側依次為:

1)橈側腕長伸肌:向下移行于長腱至手背,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使腕外展。

2)橈側腕短伸肌:在橈側腕長伸肌的后內側,止于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使腕外展。

3)指伸肌:肌腹向下移行為第二章運動系統149

近,四條腱之間有腱間結合相連,各腱到達指背時向兩側擴展為扁的腱膜,稱指背腱膜,止于中節和遠節指骨底。作用:伸指、伸腕。

4)小指伸肌:是一條細長的肌,附于指伸肌內側,肌腱移行為指背腱膜,止于小指中節和遠節指骨底。作用:伸小指。

5)尺側腕伸肌:止于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使腕內收。

(2)深層:也有5塊肌(圖2-2-24),從上外向下內依次為:

1)旋后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尺骨上端,肌束斜向外下并向前包繞橈骨,止于橈骨上1/3的前面。作用:使前臂旋后。

以下4肌皆起自橈、尺骨和骨間膜的背面。2)拇長展肌:止于第1掌骨底。

3)拇短伸肌:止于拇指近節指骨底。

4)拇長伸肌:止于拇指遠節指骨底。

5)示指伸肌: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以上150實用人體學

(四)手肌

手的固有肌位于手的掌側,全是短小的肌肉,其作用為運動手指。人類手指靈巧,除可作屈、伸、收、展外,還有對掌運動,因而也配備了相應的肌。手肌可分為外側、中間和內側三群(圖2-2-25)

一指深屈肌腱

纖維鞘環狀部指淺屈肌腱


纖維鞘交叉部拇收肌


蚓狀肌一

小指短屈肌拇長屈肌腱


小指對掌肌拇對掌肌


屈肌支持帶拇短屈肌(切斷)


(腕橫韌帶)拇短展肌(切斷)


小指展肌(切斷)

圖2-2-25手肌(前面)

1.外側群

外側群較為發達(圖2-2-25)。在手掌拇指側形成一隆起,稱為魚際,有4塊,分淺、深兩層排列。(1)拇短展肌:位于淺層外側。

(2)拇短屈肌:位于淺層內第二章運動系統151

(4)拇收肌:位于拇對掌肌的內側。

上述4肌的作用是可使拇指作展、屈、對掌和收等動作。

2.內側群

內側群在手掌小指側,形成一隆起,稱小魚際,有3塊肌(圖2-2-25),也分為淺、深兩層排列

(1)小指展肌:位于淺層內側。

(2)小指短屈肌:位于淺層外側。

(3)小指對掌肌:位于上述兩肌深面

上述3肌的作用是分別使小指作外展、屈和對掌等動作。

3.中間群

中間群位于掌心,包括蚓狀肌和骨間肌。

(1)蚓狀肌:為4條細束狀小肌(圖2-2-25),起自指深屈肌腱橈側,經掌指關節橈側至第2~5指的背面,止于指背腱膜。作用:屈掌指關節,伸指間關節。

(2)骨間掌側肌:3塊,位于2~5掌骨間隙內,起自掌骨,分別經第2指的尺側,第4~5指的橈側,止于第2、4、5指的指背152實用人體學

作用:使第2、4、5指向中指靠攏(內收)。

(3)骨間背側肌:4塊,位于4個掌骨間隙的背側,各有兩頭起自兩指相鄰面,止于第2指的橈側、第3指的橈側及尺側、第4指尺側的指背腱膜(圖2-2-26)。作用:以中指為中心外展第2、3、4指。由于骨間肌也繞至第2~5指背面,止于指背腱膜,故能協同蚓狀肌屈掌指關節、伸指骨間關節。

骨間背側肌作用示意圖骨間掌側肌作用示意圖


圖2-2-26骨間肌及其作用

(五)上肢的局部記載

1.腋窩

腋窩位于臂上部內側和胸外側壁之間的錐形空隙,有頂、底和前、后、內側及外側四個壁。前壁為胸大、小肌;后壁為肩胛下肌第二章運動系統153

和肩胛骨;內側壁為上部胸壁和前鋸肌;外側壁為喙肱肌、肱二頭肌長、短頭和肱骨。頂即上口,由鎖骨、肩胛骨的上緣和第1肋圍成的三角形間隙,向上通向頸部。腋動、靜脈和臂叢等即經此口進入腋窩。底由腋筋膜、淺筋膜和皮膚構成。此外,窩內還有大量的脂肪及淋巴結、淋巴管等。

2.肘窩

肘窩位于肘關節前面,為三角形凹窩。外側界為肱橈肌,內側界為旋前圓肌,上界為肱骨內、外上髁之間的連線。窩內自外向內有肱二頭肌腱、肱動脈及其分支、正中神經。

3.腕管

腕管位于腕掌側,由腕橫韌帶和腕骨溝圍成。管內有指淺、深屈肌腱,拇長屈肌腱和正中神經通過。五、下肢肌

下肢肌可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由于下肢功能主要是維持直立姿勢、支持體重和行走,故下肢肌均比上肢肌粗壯。

(一)髖肌

髖肌主要起自骨盆的內面和外面,跨過髖關節,止于股骨上部,主要運動髖關節154實用人體學

和作用,可分為前、后兩群。

1.前群

前群包括髂腰肌和闊筋膜張肌(圖2-2-27)。(1)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組成。腰大肌起自腰椎體側面和橫突。髂肌呈扇形,位于腰大肌的外側,起自髂窩。兩肌向下會合,經腹股溝韌帶深面,止于股骨小轉子。作用:使髖關節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時,可使軀干前屈,如仰臥起坐。

(2)闊筋膜張肌:位于大腿上部前外側,起自髂前上棘,肌腹在闊筋膜兩層之間,向下移行于髂脛束,止于脛骨外側髁。作用:使闊筋膜緊張并屈髖。

一腰大肌

髂肌

闊筋膜張肌一腹股溝韌帶


一恥骨肌

股直肌一長收肌


縫匠肌

髂脛束股薄肌


股外側肌一大收肌


股內側肌

髕韌帶

圖2-第二章運動系統155

2.后群

后群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稱臀肌,有7塊(圖2-2-28、2-2-29)。

臀中肌臀中肌


梨狀肌

臀大肌臀大肌

閉孔內肌腱


(翻開)

股方肌臀大肌(翻開)


大收肌一

股薄肌一髂脛束

大收肌


半膜肌一髂脛束


半膜肌一股二頭肌


半腱肌股二頭肌短頭


一股二頭肌長頭

(切斷)

腘窩

腓腸肌一腓腸肌一


內側頭一腓腸肌外側頭

(切斷)


圖2-2-28圖2-2-29


髖肌和大腿肌后群(淺層)髖肌和大腿肌后群(深層)

(1)臀大肌:位于臀部淺層、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外,止于髂脛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作用:使髖關節伸和旋外156實用人體學

(2)臀中肌和臀小肌:兩肌位于臀大肌深面,前者淺,后者深。均呈扇形,皆起自髂骨翼外面,肌束向下集中形成短腱,止于股骨大轉子。作用:二肌作用相同,使髖關節外展,前部肌束能使髖關節旋內,后部肌束則使髖關節旋外。

(3)梨狀肌:起自盆內骶骨前面,肌束向外經坐骨大孔出骨盆腔,達臀部,止于股骨大轉子。作用:外旋、外展髖關節。梨狀肌將坐骨大孔分為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均有血管和神經通過

(二)大腿肌

大腿肌分為前群、后群和內側群。

1.前群

前群位于股骨前面,有縫匠肌和股四頭肌(圖2-2-27)。

(1)縫匠肌:是全身最長的肌,呈扁帶狀。起自髂前上棘,經大腿的前面,斜向下內,止于脛骨上端的內側面。作用:屈髖和屈膝關節,并使已屈的膝關節旋內。

(2)股四頭肌:是全身最大的肌,有四個頭,即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和股第二章運動系統157

自髂前下棘;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分別起自股骨粗線

;;,

內、外側唇;股中間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在股內、外側肌之間,起自股骨體的前面。四個頭向下形成一腱,包繞髕骨的前面和兩側,向下續為髕韌帶,止于脛骨粗隆。作用:伸膝關節,屈髖關節。

2.內側群

內側群共有5塊肌,位于股骨的內側(圖2-230)。均起自閉孔周圍的恥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結節等骨面,分層排列。淺層自外側向內側有恥骨肌、長收肌和股薄肌。在恥骨肌和長收肌的深面,為短收肌。在上述肌的深面,有一塊大而厚,呈三角形的大收肌。

閉孔外肌恥骨肌


髂腰肌長收肌


恥骨肌短收肌


長收肌十大收肌


一大收肌腱

一收肌結節

圖158實用人體學

除股薄肌止于脛骨上端的內側以外,其它各肌都止于股骨粗線。作用:使髖關節內收。

3.后群

后群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均起自坐骨結節,跨越髖、膝兩個關節,常稱之為“腘繩肌”(圖2-2-28、2-2-29)。

(1)股二頭肌:位于股后部的外側,有長、短兩個頭,長頭起自坐骨結節,短頭起自股骨粗線,兩頭會合后,以長腱止于腓骨頭。

(2)半腱肌:位于股后部的內側,肌腱細長,幾乎占肌的一半,止于脛骨上端的內側。

(3)半膜肌:在半腱肌的深面,上部是扁薄的腱膜,幾乎占了一半,肌的下端以腱止于脛骨內側髁的后面。

后群肌的作用:屈膝關節、伸髖關節。屈膝時股二頭肌可以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可使小腿旋內。

(三)小腿肌

小腿肌可分為三群:前群在小腿骨間膜的前面,后群在骨間膜的后面,外側群第二章運動系統159

腿肌的后群強大,與行走或跑步時足的跖屈動作、產生巨大推動力以及維持人體直立姿勢有關。

1.前群

前群由脛側向腓側排列,有3塊肌(圖2-2-31)

"股內側肌

股二頭肌

縫匠肌髂脛束


腓骨頭

腓腸肌

腓骨長肌比目


魚肌

脛骨前肌腓骨長肌


脛骨前肌

趾長伸肌

一長伸肌

腓骨短肌一第三腓骨肌


伸肌上支持帶

趾短伸肌一伸肌下支持帶


短伸肌趾短伸肌


圖2-2-31小腿肌前群和實用人體

骨內側面和第1跖骨底。作用:伸踝關節(背屈),使足內翻。

(2)跟長伸肌:位于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之間,起自腓骨內側面的下2/3和骨間膜,止于鉧趾遠節趾骨底。作用為伸踝關節、伸趾。

(3)趾長伸肌:起自腓骨前面、脛骨上端和小腿骨間膜,至足背分為四條腱到第2~5趾背,形成趾背腱膜,止于中節、遠節趾骨底。作用:伸踝關節、伸趾。

2.外側群

外側群有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兩肌皆起自腓骨外側面,長肌起點較高,并掩蓋短肌(圖2-2-31)。兩肌的腱均經外踝后方轉向前,短肌腱向前止于第5跖骨粗隆,長肌腱繞至足底,斜行至足內側,止于內側楔骨和第1跖骨底。

外側群肌的作用:使足外翻和屈踝關節(跖屈)。此外,腓骨長肌腱和脛骨前肌腱共同形成“腱環”,對維持足橫弓,調節足的內翻、外翻第二章運動系統161

半腱肌一股二頭肌


半膜肌一

縫匠肌腱半膜肌肱頭肌


蹠肌

蹠肌腓腸肌


外側頭

一胭肌

腓腸肌一比目魚肌

腓骨長肌


脛骨后肌

比目魚肌√腓腸肌


趾長屈肌長屈肌

腓骨長肌腓骨短肌


腓骨短肌

脛骨后肌腱內踝

外踝

趾長屈肌屈肌支持帶

脛骨后肌腱


一跟腱跟腱一


圖2-2-32小腿肌后群

3.后群

后群分淺、深兩層

(1)淺層:有強大的小腿三頭肌(圖2-2-32),淺表的兩個頭稱腓腸肌,起自股骨內、外側髁的后面,內、外兩頭相合,約在小腿中部移行為腱;位置較深的一個頭是比目魚肌,162實用人體學

腸肌的腱合成人體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作用:屈踝關節和屈膝關節。在站立時,能固定踝關節和膝關節,以防止身體向前傾斜。

(2)深層:有4塊肌,?肌在上方,另外3塊在下方(圖2-2-32)。

1)?肌:斜位于?窩底。作用:屈膝關節并使小腿旋內。

2)趾長屈肌:位于脛側,起自脛骨后面,它的長腱經內踝后方,至足底分為4條肌腱,止于第2~5趾的遠節趾骨底。作用:屈踝關節(跖屈)和屈第2~5趾。3)長屈肌:起自腓骨后面,長腱經內踝之

后,至足底與趾長屈肌腱交叉,止于趾遠節趾骨底。作用:屈踝關節(跖屈)和屈鉧趾。

4)脛骨后肌:位于趾長屈肌和長屈肌之間,起自脛骨、腓骨和小腿骨間膜的后面,長腱經內踝之后,至足底內側,止于舟骨粗隆和內側、中間及外側楔骨。作用:屈踝關節(跖屈)和使足內翻。(四)足肌

足肌可分為足背肌和足底肌(圖2-2-33)。足背肌較薄弱,為伸趾的踇短伸肌和第二章運動系統163

趾短伸肌。足底肌的配布情況和作用與手掌肌相似,也分為內側群、外側群和中間群,但沒有與拇指和小指相當的對掌肌。

長屈肌腱

骨間肌腱

收肌收肌


趾長屈肌腱展肌


第1蚓狀肌短屈肌

短屈肌


第1、2蚓狀肌

小趾短屈肌足舟骨


小趾展肌腓骨長肌


趾短屈肌足底

脛骨后肌腱


展肌方肌

趾長屈肌腱


長屈肌腱

第1骨間背側肌

收肌橫頭

第2骨間足底肌

收肌斜頭踇短屈肌


內側楔骨

腓骨短肌腱足舟骨


腓骨長肌腱距骨頭


164實用人體學

在中間群中,足底有一塊足底方肌,它與其他足底肌一起維持足弓;在跖骨間隙也有骨間足底肌3塊和骨間背側肌4塊,它們以第2趾的中線為中心,分別使足趾相互靠攏或彼此分開。

(五)下肢的局部記載

√1.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


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位于臀大肌的深面,在梨狀肌上、下兩緣和坐骨大孔之間。梨狀肌上孔有臀上血管和神經出骨盆,梨狀肌下孔有坐骨神經、臀下血管和神經、陰部血管和神經等出骨盆。

2.股三角

股三角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為腹股溝韌帶,內側界為長收肌內側緣,外側界為縫匠肌的內側緣。股三角內有股神經、股血管和淋巴結等。

3.?窩

窩在膝關節的后方,呈菱形。窩的上外側界為股二頭肌,上內側界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側界和下內側界分別為腓腸肌的外側頭和內側頭,底為膝關節囊。窩內有腘血管、脛神經、腓總神經、脂肪和淋巴結等。脛骨后肌腱

足底長韌帶距骨


圖2-2-33足底肌(淺、中、深層)伸第2~4趾的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脛骨的比目魚肌線,肌束向下移行為肌腱,和腓有重要作用。外側群

(1)脛骨前肌:起自脛骨外側面,止于內側楔在腓骨的外側面。小2-2-30大腿肌內側群(深層)中間肌。股直肌起。下肢固定時,能伸直軀干,防止軀干前傾,是維持人體直立的重要肌肉。2-27髖肌和大腿肌前群及內側群(淺層)。按其所在的部位、大圓肌、背闊肌腱膜(圖2-2-26)。側。

(3)拇對掌肌:位于拇短展肌的深面。各肌的作用同其名。四條肌腱,經手背,分別到第2~5指。在手背遠側部,掌骨頭附骨,止于橈骨。作用:前臂旋前。關節和掌指關節。,細長的腱位于作用:屈肘。打開的肩關節(外側面觀)肱骨小結節嵴(圖2-2-17)。作用:使肩關節內收、內旋和后伸。3.岡下肌增強關節的穩固性。腹直肌后溝韌帶精索


圖2-2-16腹前外側壁肌大,以助吸氣;松弛時,膈穹窿上個膈腳起自上2~3個腰肋間外肌(圖2-2-14)。提肋以助吸氣。柱后伸、側屈、旋轉,對維持人體直立姿勢起重要作用。柱靠攏。胛岡。作用:可使肩斜角肌止于第2肋。前、中斜角肌與第1肋之間的空4塊肌,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肌下腹

圖2-2-9頸肌(側面觀)淺筋膜中,為一皮肌,肌,收縮時閉口。合或開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時牽動面部皮膚顯屈肌手背伸肌

肌腱

圖2-2-6手的腱鞘在于活動性較2-2-5大腿中部水平切面(示筋膜)全部肌纖維或分離而產生運動。一般來說,兩肌

圖2-2-3肌的形態及構造成一個肌腹,稱為二頭肌、三頭肌或四頭肌;有虪()


圖2-2-1全身肌的配布(前面)位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教你半小時之——速記人體肌肉
四肢肌—系統解剖(圖文)
全身重要肌肉及其作用1
全身肌肉組織解剖圖
肘關節的解剖結構與超聲檢查技術
解剖學資料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公安县| 双辽市| 百色市| 江源县| 灵璧县| 杭锦后旗| 云林县| 汝南县| 洛隆县| 黑龙江省| 安岳县| 本溪| 龙游县| 叙永县| 西城区| 长岭县| 盱眙县| 遂川县| 大埔县| 昌都县| 吐鲁番市| 阿鲁科尔沁旗| 离岛区| 兴和县| 句容市| 南安市| 香河县| 翁牛特旗| 辽阳市| 二连浩特市| 高青县| 上杭县| 桦南县| 太和县| 静安区| 平安县| 贡觉县| 潍坊市| 新疆|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