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脾胃虛弱主要包括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等。
脾氣虛:氣短乏力、頭暈、大便糖稀、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蒼白。
脾陽虛:胃腹冷痛、怕冷、四肢不溫、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瀉,大便稀。常見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腹瀉、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不完全性腸梗阻等。
胃氣虛: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后腹脹。
胃陰虛:虛火上炎、口干、容易饑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
健脾益氣、助運化濕
方藥: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
常用加減藥物:木香 香附、炮姜、肉豆蔻、黃芪、升麻、葛根等;
中成藥:脾氣虛者可用參苓白術散、香砂養胃丸,對于脾陽虛可用附子理中丸等。
輕癥患者經過及時有效地對癥治療,通常可治愈。若病情嚴重頑固或治療不徹底而轉為慢性過程,均會導致病程遷延不愈。治療后若患者仍存在過度勞累、飲食不節、情緒失調等情況,患者可再次出現脾胃虛弱。
注意*對于脾胃虛弱患者,飲食宜偏溫,食物以精、細、軟為主,如山藥、蘿卜、地瓜、南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