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連著肝腦心!可惜很多人都不重視!
小腿皮膚粗糙,毛孔粗大,有污垢黑點,是因為出汗較少(或者不會出汗所致),應用麻杏甘石湯發汗。因為汗水停在皮肉間,不能透發。
在中醫專家看來,小腿健康的重要性早已超過了它本身的支撐作用。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小腿的健康知識。
在中醫專家看來,在我們的身體上,小腿甚至可以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
小腿=第二心臟
幫助血液流動,延緩衰老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代金剛博士解釋說:
人體血液運行包括動脈和靜脈。動脈運行,心臟推動作用最重要;對靜脈來說,肌肉收縮產生的壓力是血流動力之一,腿部靜脈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
▲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
代金剛 博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疼痛科主任劉長信教授表示,把小腿照顧好,就等于在身體下部加了一個“泵”,可助心臟一臂之力。
這意味著,小腿的重要性已經到了人體“第二心臟”的地位。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上有勁才能壽命長。中老年人是腿部疾病的高發群體,尤其要注意保持腿的健康。
小腿是“承重墻”
小腿就像人體的承重墻,包括站立、走路在內的任何運動都離不開小腿肌肉的收縮。可以說,人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活動和能量消耗都要靠小腿完成。代金剛補充說,老人容易跌倒就和小腿功能降低有很大關系。
小腿是“交通要道”
人體50%的神經、血管、血液都在雙腿。小腿上還分布著60多個穴位,足三陽經、足三陰經這六條重要經絡也從小腿經過,是人體重要的交通要道,維護著氣血的上行下行。
小腿是“保健重鎮”
小腿在養生保健、防病治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小腿經絡多、穴位多,經常按摩小腿就像給五臟六腑按摩一樣;另一方面,小腿像“嘴巴”一樣可以吃藥,因為全身皮膚中耳后和背部皮膚最薄,小腿排位第三,但它面積更大、血管更多,更適用藥浴浸泡。現在足療店開遍街頭,但小腿皮膚厚度僅是足底的1/5,面積和血管數量卻是足部的4~6倍,腿療其實比足療功效更好。
小腿是“疾病反映區”
楊力指出,很多疾病都會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鈣有關、腫脹說明臟腑有病、發涼意味著體質虛寒等,及時發現癥狀,利于早期防治疾病。
很多傷腿習慣,嚴重威脅到您的健康
小腿如此重要,很多人卻不懂得愛惜,放任不良習慣傷害健康。
1 久坐久站
坐著時,除腰部肌肉,包括小腿肌肉在內的人體大部分肌肉都處于放松狀態,但長時間的放松并不好,因為肌肉需要不斷收縮,才能保持彈性和韌性。外科醫生、警察、保安等久站人群,小腿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也不健康。
2 穿高跟鞋
坐著時,除腰部肌肉,包括小腿肌肉在內的人體大部分肌肉都處于放松狀態,但長時間的放松并不好,因為肌肉需要不斷收縮,才能保持彈性和韌性。外科醫生、警察、保安等久站人群,小腿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也不健康。
3 受寒著涼
寒氣鉆進小腿不利于血液循環,久了還可能誘發骨關節炎。代金剛表示,臨床常見“上熱下寒”患者,腰部以上容易出汗、發熱,腰部以下容易沒勁、冷痛,這和人們不注意腿部保暖有一定關系。
4 蹺二郎腿
蹺二郎腿時,被墊壓的膝蓋受到壓迫,容易影響下肢血液循環,誘發腿部靜脈曲張,甚至血栓。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者尤應注意。
5 過度運動
讓肌肉閑著不好,過度運動也不行。中醫講“久行傷筋”,小腿和腳部連接處存在筋肉,在抬腳、走路時發揮重要作用。適當運動利于肢體筋腱和筋膜的強健,但長途跋涉、用力過猛,超出應有負荷,就會造成肌肉勞損、筋肉損傷。
6 穿緊身褲
緊身褲、塑形絲襪可能會阻礙小腿血液循環,甚至導致下肢靜脈曲張,使小腿皮膚出現清晰可見的蜘蛛網狀毛細血管,甚至蚯蚓狀靜脈隆起。
中醫專家護小腿有絕招
三步降低小腿年齡
腿年輕,人不老!
小腿的健康如此重要,養護小腿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特別是年過40以后,身體的各部分機能,下降加速,更要注意保護小腿。鍛煉肌肉,增強靜脈收縮能力。
“背后七顛百病消”是健身氣功·八段錦里的一式動作,可以對小腿肌肉進行有效鍛煉,還可以緩解足跟痛等。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員丁麗玲表示,顛足能發展小腿后部肌群力量,拉長足底肌肉、韌帶,提高平衡能力。
走路是最簡單的練腿方法。美國運動醫學會也推薦,走路是增強腿部力量較好的運動。鍛煉腿部力量可以有效預防跌倒。
做法:
每天堅持30分鐘,每周5次以上為宜,循序漸進提高步速。
甩腿可促進血液循環,放松肌肉,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做法:
雙手叉腰,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蹺起,然后向后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后,腳面繃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
搓揉腿肚能增強腿力。
做法:
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
專家建議,每個人都養成每日泡腳的習慣。小腿像“嘴巴”一樣可以吃藥,因為小腿皮膚薄,面積大、血管多,更適用藥浴浸泡。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疼痛科主任、教授劉長信看來,小腿皮膚厚度僅是足底的1/5,面積和血管數量卻是足部的4~6倍,腿療其實比足療功效更好。
做法:
選擇深一點的盆,水量浸過小腿2/3;
水溫以40℃~45℃為宜,時間不超過半小時。
泡腳后,稍加按摩穴位效果更好,并注意雙腳保暖。
用上面的五種方法,每天堅持做,能讓小腿保持健康年輕,如此,才能壽命長,少病痛!小腿是第二心臟,保養小腿,從現在就要開始。快告訴身邊的朋友們吧!
幾種皮膚病區別:
麻黃加術湯的皮膚病多是有汗且疹,為濕濕的;
麻杏薏甘湯的皮膚病則是干癬且硬硬的;
若不能發汗的癢,則用五苓散,走小便解。
麻杏薏甘湯是用于有皮膚病(如癬瘡,粗皮等)的皮癢,
? 麻黃加術湯是用于外表看不出有啥皮膚病的皮膚癢。
260皮膚癢針炙處方,皮癢五針:血海、三陰交、筑賓、曲池、合谷。
.小腿,一身陰毒的大本營!
很多患者有一個很明顯的癥狀,就是小腿常年脹卜卜的,用手一摸,涼、軟、麻......
出現這種情況,就要考慮是否身體已沉積了陰毒。
小腿:一身陰毒的大本營!
人體外感六淫或內傷七情,常導致體內陰毒積聚,這些陰毒以濕毒、寒毒、瘀毒為主,特別喜歡沉積在小腿。
那么,為什么“一身陰毒聚小腿”?原因有二:
1、陰毒本就具有沉重、趨下的特性,容易往下沉積;
2、小腿處于身體的邊緣地帶,“山高皇帝遠”,陽氣照顧不到那里,陰毒很難被氣化。
因為上述兩個原因的存在,陰毒在小腿安營扎寨,天長日久,小腿就成了一身陰毒的大本營!
陰毒有哪些危害?
1、濕毒
很多女性朋友發現,自己明明不胖,小腿卻很粗,這種粗與肥肉無關,而是浮腫,嚴重者甚至一按就是一個坑。此外,她們往往還有肌肉乏力、步履沉重、不愛動彈等癥狀。
這其實是脾腎虛弱所致,脾主運化水濕,腎主水液代謝,脾腎虛弱,水濕滯留,就會出現四肢及面部浮腫的狀況,由于濕性重濁,故而,小腿浮腫最為嚴重。
2、寒毒
有些女性朋友一年到頭雙腿寒涼,以膝蓋為分界點,大腿稍微好些,小腿就嚴重多了,并且,越往下越涼。
腿寒的危害極大,除了大家熟知的“老寒腿”,還會招來以下疾病:
小腿寒涼,就會血瘀,就跟“凍住了”一樣,氣血就難以下行,就會轉而瘀滯于盆腔,形成肌瘤囊腫。
腿部靜脈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寒主收引凝滯,直接影響小腿肌肉的收縮功能,導致靜脈血難以回流到心臟,長此以往,極易誘發心臟病。
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腳根),且腳跟為“四根”之本。小腿寒涼,就會影響腿部與大腦之間指令的傳導,繼而累及全身健康。
3、瘀毒
瘀毒主要指瘀血。
小腿屬肢體末端,距離心肺太遠,氣血運行最受影響,最易發生瘀滯,靜脈曲張就是小腿瘀血的最直接后果。
靜脈曲張的可怕之處不僅在于會導致皮膚潰爛,變成“老爛腿”,還易發生肺栓塞,帶來生命危險。
陽氣不足、陰寒積聚,必須艾灸
《黃帝內經》曰“陽化氣,陰成形”,人體的垃圾廢物必須借助陽氣的氣化功能才能排出體外。一旦陽氣不足,不能及時氣化,這些垃圾廢物就會成為陰毒滯留體內。
所以,中醫認為,從人體病理來說,凡是成形的疾病,都是陰性的,最常見的就是婦科肌瘤。
為什么婦科肌瘤術后總是復發?因為手術不能改變患者的體質,只要陰毒存在,婦科肌瘤就永遠不可能根治。
陰陽相克,治療任何陰毒導致的疾病,或者預防陰毒釀成疾病,都必須扶陽氣以化陰寒,其治本之道在于:扶陽、散寒、逐瘀。
這時就要用到艾灸了,艾灸具有扶助陽氣、祛寒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作為“天下扶陽第一方”,它是祛除陰毒的不二之選。
艾灸時,艾火的熱力和藥性層層推進,循經感傳,直達病灶部位,使得施灸區域乃至所波及的經絡,由淺至深形成一個熱環境,促進各種陰毒等病理產物消散排出,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此外,艾灸還能激發正氣、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從根本上調節陰陽,消滅疾病形成的隱患,達到防治未病的保健效果。
女人不灸腿,灸了也白灸
全身皮膚中,小腿的薄度排第三,可以像嘴巴一樣“吃藥”,加上小腿面積大、血管多,故而艾灸見效特別快。
而且,人體是個圓,腰腹是上半圓,腿是下半圓,單灸腰腹,氣血只能在上半圓局部打轉,不能形成完整循環。現代女性身體大多寒濕,或上熱下寒,更需灸腿改善。
在艾灸界,也有“女人不灸腿,灸了也白灸”的說法。
小腿穴位有很多,一般而言,灸除小腿陰毒,建議重灸5穴:
1、足三里:增強脾胃的運化生血能力,脾胃差、體虛必灸!
2、陰陵泉:屬于脾經穴位,祛濕必灸!
3、三陰交:通調脾、肝、腎,婦科疾病必灸!
4、太溪:滋生腎水,全身最補穴位,不孕、腎虛、月經量少必灸!
5、復溜:調節腎經的樞紐,專治水液代謝失常及活血化瘀的要穴,血瘀必灸!
此外,大家也可以參考這種方法:輕輕敲打按揉小腿,一旦發現結點或痛點,就在那里重點艾灸,也就是說,直接灸阿是穴,不必照本宣科。
此外,在艾灸前,先用熱毛巾敷小腿,等水氣干透后艾灸,效果會更好。
灸小腿,有4大好處!
通過增強小腿陽氣,守住陰毒入體的通道,并將陳年的陰毒氣化驅逐出去。此時加灸涌泉這一“排污口”,瘀積的毒素就能下行由它排出!
有些朋友灸后易上火,而灸小腿可以把上半身的火氣引到腳上,清降虛火,使機體上下寒熱保持在均衡狀態。
小腿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灸之可以滋陰,上熱下寒的灸友一定要多灸三陰交、太溪、復溜,在滋陰的同時,還能同調肝脾腎三臟,補益一身元氣!
艾灸小腿有助于加速氣血循行雙腳,改善雙腳冰涼的狀況,并且艾灸本就是補益陽氣的,整個體寒癥狀都能得到有力緩解。
.
?①皮膚奇癢用鮮橘皮一搽即可見神效。
②點按血海穴治瘙癢癥
③香蕉皮擦皮膚治癢。
④米泔洗皮膚治癢。
主治;手掌皮下小紅點癢痛。處方;鮮艾全草約200克。用法;上藥切段煎20分鐘取汁,200毫升,將手放入熱湯中【敢下手為度】浸泡至水涼,每天2次,原湯可再利用。次日另作。療效百分百;采用本法一般4次可愈。
治手庠,手癬:黃柏,土茯苓各30克,水楊酸50克,苯甲酸15克,冰片5克。共研細末,加凡士林50克,混合調勻即成藥膏。用溫水浸泡15分鐘,去凈皮屑涂藥膏,消毒紗布覆蓋,用繃帶嚴密包扎。每隔3天用藥1次。一般用藥5~7次可愈,此方對指掌皮膚角化干裂,奇癢,出血有效果。
特驗方:生甘草100克 白蒺藜100克 75%酒精300毫升甘油300毫升上兩味中藥置酒精侵泡7天,過濾去渣,加入干油中,擦患部,1天2——3次,擦藥前先將患部洗凈。 用上方治療手部脫銷發癢癥,皮膚瘙癢癥,治愈少復發。一般治愈時間3——8天。
臍療秘方治皮膚癢: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各等量,冰片適量。用法:將上藥共研為細末,用凡士林或蜂蜜調成糊狀,敷臍上固定,約三乘三乘一厘米,每日一次。
偏方治全身癢:新鮮的艾葉和大米放鍋里炒香了(鍋里要先放油)然后放水燜熟,這樣的炒米飯吃了會好,而且會斷根,是在有瘙癢癥狀發生的時候吃。懶得炒米飯,就在瘙癢癥狀又發生的時候把新鮮的艾葉煮水喝了,整根的艾草當水喝,喝了慢就退了,從那以2天,結果瘙癢慢后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頭皮癢驗方:晚蠶砂(自己動手炒一下吧,放在炒勺里,炒,一炒會粉的)研末 用5克左右,放在水里 ,先洗頭,濕潤幾 分鐘, 再用硼砂10克,小蘇打(俗稱起子,蒸饅頭用的,商店都賣,千萬別用成堿面)10克 ,研末混勻,再洗一次。 一次不愈,連用2次。特效。
婦科炎癥癢秘方:馬齒莧、丹參各30g,黃柏、百部、茯苓、菟絲子各15g,白芷12g,細辛6g。用法:將上藥煎湯坐浴熏洗三十分鐘,早晚各一次。十天為一個療程。
下陰奇癢,陰道炎3個驗方:
驗方 1;黃柏45克,蛇床子60克,蒼術45克,白礬30克。用法;將上藥分作三付,每付煎熬后,用干凈毛巾擦拭陰道部,每日三次。或用吸管沖洗陰道。
驗方2;氯霉素片0.25,強的松10mg甲硝唑0.2 用法;每晚將手洗凈,然后把上三種藥輕輕塞入陰道深部,7天一療程,一般用藥7天即痊愈。對頑固者,可間斷使用。
驗方3;鴉膽子,20個,【去皮】用法;將上藥放入砂鍋內,加一杯半水,煎至半杯,放溫后,用20ml注射器抽藥液注入陰道,輕者一次,重者2--3次即癒。
鵝掌風,西醫稱為角化性手癬,是一種較頑固的皮膚病。其表現為手掌局部有邊界明顯的紅斑脫屑,皮膚干裂,甚至整個手掌皮膚肥厚、粗糙、皸裂、脫屑,亦可出現水皰或糜爛,自覺瘙癢,或瘙癢不明顯,多始于一側手指尖或魚際部。若反復發作或治療不徹底,則可使病情延長,甚至終年不愈。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外感濕熱之毒,蘊積皮膚,或由腳氣傳染而來。本病初期皮膚起小水皰,散在或簇集,不久皰破脫皮,中心已愈,而四周續起皰疹,致手掌粗糙裂紋如鵝掌。鵝掌風效驗方:
一[來源]《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配方]當歸、生百部、木槿皮、黃柏、白鮮皮各15克,川椒10克,黑醋1000毫升。[用法]上藥共入黑醋中,浸泡2小時后煎煮至沸,趁熱先熏后洗患處,洗至藥液涼后止,用布擦干,暫禁下水。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潤膚。適用于鵝掌風(手癬)。 [功效
二[來源]《遼寧中醫雜志》(8)1984年[配方]花椒、大楓子、明礬各10克,皂角15克,雄黃5克,土槿皮30克,信石1.5克。[用法]上藥加鮮鳳仙花朵適量,酸醋500--1000毫升同放入砂鍋內浸泡1夜,次日煮沸后,將藥汁倒入瓷盆內,待溫時將患手浸入藥液中浸泡之(第一次浸泡8小時,第二次浸泡2小時)。[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適用于鵝掌風、灰指甲。
三[來源]《新中醫》(7)1981年組方∴側柏葉250克,蘄艾60克,桐油適量。 [配方。[用法]先將柏葉、艾葉加清水適量煎至3000毫升,候用。再用桐油抹擦患處,以紙蘸桐油,用火點燃,熏烤患處片刻。然后將患手置藥湯上面熏之,俟溫度稍低,即將患手置湯中浸泡,泡至藥涼止。[功效]涼血祛風、消炎止癢。適用于鵝掌風(手癬)。一般輕癥用藥1次即愈,重癥3--5次可愈,效佳。
四[來源]《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配方]貫眾、烏梅各60克。[用法]用陶器盛藥,加水高出藥面約4厘米,煎沸20分鐘后,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后浸患處,待藥溫變涼即停。每日2次,2日1劑。[功效]清熱解毒、護皮止癢。適用于鵝掌風(手癬)。
五[來源]《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配方]大楓子、木鱉子、防風、紅花、地骨皮、五加皮、荊芥各10克,明礬、皂角各3克,米醋2000毫升。[用法]上藥共研粗末,浸入米醋中浸泡1周后,過濾去渣取汁,用其浸泡患手。每日浸泡1--2次。[功效]消炎活血、祛風止癢。適用于手癬。
.柴胡桂枝湯加石膏治皮膚癢
患者,女,28歲,已婚,2019年2月18日初診,中等身材,主訴,全身奇癢多年,多處治療無效,滿臉通紅,一邊說話一邊抓癢,全身皮膚沒有明顯的皮疹,只有多處抓痕;問診得知,患者皮膚易發紅,惡風,夜汗,咽干,口不苦,不渴,心煩易怒,眠差,納可,大偏硬,小便量多,已三產,三小寶有點先天缺陷,月經后期一周左右,某醫院懷疑她有地中海貧血,舌紅苔薄白,脈沉滑,左脈短。
考慮三陽合病,與柴胡桂枝加石膏
柴胡24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棗3枚,黃芩9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6克,姜半夏9克,蒺藜9克,五付,日1付水煎分3次服。
2019.2.24,二診
藥后,大便好排,睡眠好轉,心煩減,身癢已消,惟有兩耳癢,雙手抓耳,夜汗怕風仍然,小便次數減,舌暗紅,苔薄白,脈沉滑,再與原方減石膏為15克,再進五付,另給予桂枝茯苓膠囊口服。
這個身癢的后來全好了,面也不紅了。
患者,女,86歲,撐膝走路狀,兩人扶其來診,語聲低微,主訴胃部辣痛多天,易饑餓感,周身骨節疼痛,特別是雙下肢疼痛曲伸不利,腰困重,自稱是固疾已不記得發病起因,平時都是在當地診所治療,也常自服止痛藥,惡寒,無汗,時失眠,無心煩,口苦,不渴,納可,大便二天一次,小便正常,舌淡暗偏胖,苔薄白,水滑,脈沉澀。
考慮為三陰合病,與當歸四逆湯加腎著湯
白芍12克,炙甘草9克,桂枝6克,細辛3克,當歸6克,大棗10枚,通草3克,生姜9克,黨參9克,茯苓18克,干姜6克,炒白術6克,五付,日1付水煎分3次服
2019.2.26,家人代訴各方面已好轉,現在只有右下腹有點痛,要求按原方再進五付。
盧某,女,80歲,患高血壓多年,常年吃降壓藥,最近出現雙下肢浮腫多天,多處求醫無效,問之,有鼻塞,口渴喜喝溫水,但不喜歡喝多,小便頻數量少,舌紅偏胖,苔薄白,脈像稍浮。
當時辨為太陽表未解隨經下達造成膀胱氣化失常的水腫病,給與五苓散原方,由于患者年齡已高,又有高血壓,自己第一次開方也沒有什么經驗,五苓散里的每一味藥我只開了6克,只開一付,而且反復叮囑她少量多次服用,如果有效再來開第二付,如果出現什么不適就馬上停服。第二天她又來了,看到我在忙時她都不進門,在門外坐著,當時我心里有點不安,她會不會是出現不適來著。
等我忙完了她就進來了,很開心地抽起了褲腳給我看,雙下肢水腫全消了,要求再開一付鞏固,我又給她開了一付,叫她也按原來的方法服用。一周后,她來測血壓,血壓正常,兼反饋了上次的用藥情況,說自從服了那兩付藥后,雙下肢水腫和鼻塞等都已經好了,更奇怪的是連她不說的雙下肢火辣辣的觸電感也沒有了,還稱贊我開的藥方很靈。
自那以后,我也陸陸續續地把學到的中醫知識投用到了臨床,一年來也幫到了不少人脫離了疾病緾身的痛苦。也用中醫知識感染了周邊的一些人。每當聽到有人說來我這做了一次針灸后病就好了或吃了幾付中藥后病就好了的時候,我的心像用蜜炙一樣。
我的中醫都是在佳明老師的傳授下學來的,我今天能運用中醫治病,佳明老師的功勞最大。雖然能治愈一些人,但有時候還是不如人意,遇到的難題不少,是愚徒學得不夠,還需斷努力,希望能用中醫武裝自己,服務大眾,造福一方百姓。謝謝佳明老師用汗水滋養了我,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時常去拜見恩師,心感慚愧!
作者簡介:黃先洪,女,出生于1980年來自廣西省欽州地區靈山縣煙墩鎮,是一名中醫愛好者,2014年有幸認識佳明老師并跟隨著佳明老師學習中醫到現在,也算用中醫幫到了不少人,2019年有幸拜佳明老師為師,并感受到中醫的魅力,讓我幫助到了越來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