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一個硬朗的詞語,而當這里有了主人,成為了家,就可以成為一首流動的詩歌。
“流動”,是第一眼看到這個家時就出現在腦海中的詞語。
從事影視行業的屋主,外在熱情開朗,內里堅韌有力量。于是她的家,就以溫暖的淺色作為主色調,但又巧妙搭配胡桃木和黑色元素的茶幾、擺件讓空間立體、有質感,正如她的內核,穩定堅韌。
家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倫屏居”。起源于很多年前姥爺為自建的別墅起的名字,“倫”字取自屋主的名字。在20年后,屋主將新家如此命名,是隔空致敬,也寄托了對姥爺的思念。
滑動??認識設計師
訶子
/ 90后獨立設計師
熱愛一切古老的事物,喜歡貓、vintage、藝術。從美的觀念出發,兼顧空間藝術氛圍與實用。以設計治愈自己也治愈更多人。
“外面世界動蕩,然而每次推門而入,進入這個家,都會覺得很平和,被陽光包裹著。這是一個流動著,有生命力的家。” 設計師如是說。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改造重點
1. 原餐桌位置影響過道,通往兩個小臥室動線不合理。
2. 玄關無收納功能,且玄關背后收納間非常狹小,利用率不高。
3. 兩個衛生間都沒有干濕分離缺乏舒適性。
4. 長條形廚房操作臺面少,無法滿足廚房家電收納。
1. 重新梳理空間,打開所有非承重墻體,打造洄游動線。
2.右移臥室,餐區與客廳劃分開,滿足辦公聚餐一體化需求。
3. 圍合式起居室設計,定制柜體,讓收納功能更齊全。
4. 環形走廊利用正負空間將原本儲物間容量擴大。
5. 縮小衣帽間讓出部分給空間給到廚房,原本一字形廚房改為u字型,滿足了雙開門冰箱以及廚房家電收納。
6. 客衛實現了三分離,主衛設計浴缸且干濕分離。
沿著黑白馬賽克地面步入這個家,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幾何畫作,大面積的黑色與黑白馬賽克配合的恰如其分。墻角經過圓弧處理,讓這個家呈現出溫柔的氣質。
冷峻的馬賽克瓷磚地面和溫潤的木地板,讓入戶區和客廳呈現出自然的區分。利用材質對空間進行區分,是巧妙的做法。
右手邊是一排半高柜,黃銅不銹鋼的臺面,金屬材質和微水泥墻面的碰撞,讓空間剛柔并濟。矮柜上方是微水泥覆蓋的曲線隔板,流動感從進門處就可窺一二了。
這組半高柜沿著墻面繼續延伸,從入戶到窗邊,足足有六米長。高、矮、半高,各個尺寸的柜體通過顏色和材質的變化區分功能。掃地機器人的“家”安置在玄關柜下方,胡桃木玄關柜沒有落地保留了呼吸感。
左手邊是通往臥室的海棠玻璃門,像是一幅駐足的畫作。
起居室是家的核心位置,屋主對家的想象都在這里呈現出來。淺色調微水泥墻面,給了空間足夠的發揮空間。硬裝是皮骨,軟裝是性格。屋主精心挑選了Kar的洞穴邊幾、藝術吊燈、肌理油畫。
只需要把自己喜歡的家具搬進來,按照心意進行組合,就有了一個寫著自己名字的空間。
定制的凹字型沙發,中間部分采用軟硬適中的乳膠墊,為看電視休閑時候的躺平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兩側的定制柜體,同時滿足了邊幾的功能。擺放上喜歡的裝飾品,花瓶里插上應季的花,坐在這里,被心愛之物包圍。
光是傳遞情緒的好幫手,不同的時間,家的場域也是不同的。白天的時候,陽光穿過百葉窗進到房間里,明媚和諧,待到日暮降臨,日落光暈便讓家籠罩在了一層故事氛圍里。
在這里,可以徹底放松下來,喝一杯咖啡, 重溫一部老劇, 可以好好享受獨處、享受當下美好。
為空間挑選植物也是個有趣的過程,不同造型氣質的植物,會給空間帶來不同的驚喜。橡皮樹延伸的線條感打破了模塊沙發的棱硬朗。一塊小小的非洲木門板作為擺件,讓客廳充滿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時常在想,主人不在家時,那些來自世界各處的家具,是否也會開啟它們的對話?
以一張圓茶幾做為中心點,將高低錯落的單椅和邊幾圍合到一起,空間的關系也更加密切,朋友或者家庭聚會,你靠著我,我挨著你,已經可以想象到在這里約三五好友一起小聚的生活場景。
窗邊做了卡座,提高了飄窗的利用率,材質依然選用胡桃門板,冬日坐在這里曬太陽,可以感受陽光帶來的溫暖。卡座盡頭是由木工打造的置物隔板,可以用來放置樂高和喜歡的書籍。隨手拿一本書在這里閱讀,就進入了一種心安的狀態里。
餐廚區與客廳遙望,依然是黑色 胡桃木的家具配色,讓客餐廳空間保持了統一性。餐廳和廚房之間,采用了不同的花紋玻璃組合做為隔擋,光影在玻璃上的明暗變化也為空間帶來了流動感。
餐桌上方選用了中古吊燈,錯落排布,讓餐廳更靈動起來。屋主長期居家辦公,一個足夠大的餐桌兼工作區是必要的。她可以辦公、學習,或是和朋友聚會,一轉身,身后的水吧區就可以隨手泡茶,煮咖啡。
餐邊柜選用了胡桃色中古風柜門,餐椅特意挑選了不同形式,來做客的朋友可以憑心情挑選自己喜歡的餐椅,也成為生活中的小樂趣。貓貓也有自己的位置,一把騰面的餐椅是它的最愛,一到吃飯時間它就會飛奔過來。
走廊,是家中非常容易浪費的區域,卻是將不同空間鏈接起來的重要陣地。
設計師采用了玻璃隔斷,將其他區域光線引入,讓原本昏暗逼仄的走廊也充滿了生機。家政區、收納區、貓砂盆也置于此,最大程度地充分提高了過道利用率。
通往主臥的路是浪漫的,一組雙弧形海棠紋玻璃雙開門作為入場券。門框采用了和餐邊柜、電視墻一致的棕色,使空間充滿了整體感。
來到臥室,空間變得簡單了許多,只實現單一而簡單的睡眠功能。在這一點上,屋主和設計師達成了共識。去除多余的可能會干擾睡眠的物品,讓臥室只用來睡覺。
于是在床頭刷了復古深棕色微水泥,利用深色調讓空間安靜下來,使臥室包裹感更強,更加有利于睡眠。
床尾做了一整面衣柜用來儲物,當所有的物品都被很好安置時,人就可以從雜亂無章的生活中解放出來。
日落時分,夕陽會從窗戶進入,打在床頭的一盞小小的吊燈上,讓整個家變得寂寂溶溶的。
從主臥穿過弧形門洞,就進入了主衛,洗手盆位于主衛和睡眠區之間。懸空的豎紋洗手盆,讓這個空間充滿了呼吸感。上方的弧形梳妝鏡,和弧形門洞巧妙呼應。
推開門,里面藏著小小的白色浴缸,微水泥色墻地磚讓小空間視覺上更加干凈純粹、完整,自帶氛圍感。
客衛門口同樣采用了馬賽克地磚,和玄關呼應。兩扇黑色門框的折疊門分別是馬桶區與淋浴區,可以說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三分離。加上弧形門洞,讓這個區域充滿了一絲神秘氣息。
客衛內部則另辟蹊徑,采用了復古小綠磚,區別于其他空間,試圖在一個家里,造出不同的視覺體驗。家,也可以處處都是小驚喜。
廚房是承載著煙火氣息的空間。采用了大面積的暖灰色柜體,搭配乳白色珍珠磚,透露出一種浪漫的氣氛。布局上采用了U型廚房的設計,擴大了原本的廚房臺面,也增加了收納空間。
在這樣清新溫暖的空間里,為自己做一頓美食,好好照顧自己的胃,吃好了,心也就暖了。
掛畫的那天,設計師一遍又一遍地穿梭在走廊里,她說自己感覺這個家像是150平,或許這就是空間改造的魔力。
釋放一些區域,合并一些空間,讓每個空間都恰如其分地發揮它的作用。
家,是可以變化的,一個流動的家,就像一條緩慢的河,我們泛舟在其中搖搖晃晃,沿途看到的皆是美景。
監制 / Vivian
文字 / 七月
視覺 / LZZ
攝影 / 立明
設計及圖片提供 / 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