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為了兌現在戰爭時期許下的承諾,劉邦冊封了一批異姓王。其中,“漢初三大名將”之一的英布被封為淮南王,統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郡。
不過,劉邦對這些異姓王并不怎么信任。為了大漢江山能夠長治久安,劉邦開始絞盡腦汁鏟除異姓王的勢力。公元前196年,楚王(淮陰侯)韓信遭誅殺。沒過多久,梁王彭越也被梟首示眾。“漢初三大名將”中就只剩下了英布一人,他的恐慌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一日,英布發現自己的小妾和家里的大夫賁赫在看完病后竟坐一起喝酒,就懷疑兩人有染。賁赫回到家后,聽到外面有消息說英布要將他逮捕下獄,便趕緊逃往首都長安。賁赫知道劉邦現在正在給這些異姓王們“找茬”,于是就寫了一封舉報信,檢舉英布意圖謀反。劉邦讀了這封舉報信之后,便與丞相蕭何商量這件事情。蕭何覺得僅憑一封舉報信就斷定英布造反太武斷,他懷疑是賁赫故意嫁禍,就建議先把賁赫抓起來,然后再暗中派人去調查英布。
英布原本并非是打算造反,而是借鑒韓信、彭越等人的前車之鑒,暗中調整了兵力部署,防止出現意外情況。可是,劉邦的使者突然到來卻讓英布措手不及。在使者眼里,英布積極調兵遣將,顯然是有謀反跡象。英布知道自己已解釋不清這件事了,于是干脆就反了。
在得到英布造反的消息后,劉邦召集將領詢問該怎么辦。將領們異口同聲回答道:“發兵擊之,阬豎子耳。何能為乎!”言下之意就是說,出兵打他,活埋了這小子,還能怎么辦。
汝陰侯夏侯嬰想不通英布已經位極人臣了,為什么還要造反。于是就對門客薛公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薛公回答道:“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夏侯嬰覺得薛公看問題思路清晰,于是就向劉邦舉薦了此人。
劉邦召見薛公后,薛公分析了英布可能會采取的三種策略:如果英布采取上策,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并齊國,占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他的本土,山東地區就不再歸皇帝所有了;如果英布采取中策,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占楚國,吞并韓國占領魏國,占有敖庾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誰勝誰敗就很難預料了;如果英布采取下策,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漢朝天下就沒事了。
聽了薛公的分析,劉邦又繼續問道:“英布將會采取哪種計策?”薛公回答:“定是下策無疑。因為英布只是個驪山囚徒出身,沒有長遠眼光,他肯定只會想著自身富貴,不為黎民百姓和子孫后代考慮。”劉邦聽后大喜,立刻封薛公為千戶侯。
結果,英布果然如薛公所料,采取了下策中的進軍路線。最后被劉邦親自率領的軍隊給打敗,在逃亡途中被人殺死了。
參考文獻:《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