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上將許多帝王將相的出生描述地非常夸張,什么滿屋金光,什么天降神跡等等。好像說這些人能成就后來的功業,都是命中注定的。可事實上,很多著名歷史人物都是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被推上時代風口浪尖的,比如今天夜讀史書要來和大家聊的這位人物,曾兩次擔任大總統的黎元洪。
黎元洪出生于湖北漢陽府黃陂縣木蘭鄉。他的家境平平,所以無法像那些富裕人家的子弟那樣,可以一心撲在通過科舉追求功名這條道路上。
黎元洪在少年時期就投身軍旅,因為勤奮好學,所以得到長官的器重。清朝光緒九年(1883年),19歲的黎元洪進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管輪科學習海軍知識。這段難得的學習經歷為黎元洪日后飛黃騰達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時清廷正大力發展海軍,黎元洪趕上了時代的風口,再加上他比周圍人更加努力,所以很快就在水師學堂中脫穎而出。光緒十四年(1888年),黎元洪以優異成績從水師學堂畢業,并同時獲得把總(相當于現在的連長)職位,正式以軍官身份在北洋水師服役。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北洋水師在海戰中全軍覆沒,黎元洪跳海得以逃生,但也從此告別了海軍生涯。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黎元洪投奔到晚清名臣張之洞帳下。由于擁有豐富的海軍經歷,所以黎元洪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在此后十余年時間里,黎元洪的仕途平步青云,從一個不起眼的基層軍官一路晉升至湖北軍界的領袖人物。
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軍中的熊秉坤等基層軍官發動了著名的“武昌起義”。當時黎元洪坐鎮司令部,可他在聽說起義的消息后,立即從司令部逃出,一路東躲西藏,最后竟鉆到了床底下。然而黎元洪還是被起義官兵發現,并將他從床底下強行拖出。
由于起義軍群龍無首,沒有一位高級軍官主持大局,于是起義官兵便把主意打到黎元洪身上。他們拿槍指著黎元洪,逼他當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
黎元洪被逼著出來主持大局后,他對官兵們說了這樣一段話:“元洪不德,受各位抬舉,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前天未下決心,昨天也未下決心,今天上午也未下決心,現在是已下決心了。成敗利鈍,生死以之。”就這樣,既不是革命者,也不是“武昌起義”策劃者的黎元洪卻意外被推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首義都督”。
黎元洪出任湖北都督說白了是被趕鴨子上架,不過他的人生卻因這場意外得到徹底改變。“武昌起義”后,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不得不選擇退位,清朝二百多年的統治也隨之宣告終結。黎元洪因在“武昌起義”中扛起大旗而名聲大噪,在此后十幾年時間里,他兩次出任大總統、三次出任副總統。晚年退出政壇后,他移居天津投資實業,頤養天年。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在天津去世,享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