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痛風治療也是一場戰爭,我們和痛風之間的戰爭。
但是,大家真的了解高尿酸、痛風嗎?相信有的朋友已經有深入了解,而有的只是「一知半解」,因此治療效果也總不好。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大家能對高尿酸、痛風有個全面的認識,少走彎路少受罪。
經常有病友問「痛風不痛了,是不是就不用管、不用吃藥了?」,答案當然是不行的。
關節疼痛只是痛風的外在表現,根本問題是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超過溶解度時,尿酸就會析出,在關節等部位形成固態的尿酸鹽結晶。
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并不少:就如向一碗水中加鹽,剛開始時加進去的鹽都能溶解;當加的鹽過多超過其溶解度時,鹽就不再溶解,在碗底形成一層鹽晶體。
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大腳趾、膝蓋等關節腔里也容不下尿酸鹽晶體。
如果因為痛風暫時不發作,就不再改善生活方式、規范服用降尿酸藥物,那尿酸高的問題還會持續存在,更多的尿酸鹽晶體會析出沉積在關節等部位。
其后果就是:痛風發作更頻繁,原本一年痛一次的,變成一個月痛幾次;尿酸晶體越來越多形成痛風石,引起關節變形甚至無法正常活動;腎臟形成痛風石,甚至出現腎臟功能衰竭等。
而持續降低尿酸,沒痛風石的降到 360 μmol/L 以下,有痛風石的降到 300 μmol/L 以下,這樣有望使已經形成的尿酸鹽結晶(或痛風石)再溶解,同時降低痛風發作的頻率。
所以,「痛風暫時不發作」不等于「痛風好了」,也不等于「可以不忌口、不吃藥了」。
尿酸高不僅僅是吃肉的問題
「大魚大肉會引起痛風發作」是大家的共識,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嘌呤,嘌呤在體內會代謝為尿酸,從而直接升高血尿酸水平甚至誘發痛風。
但是,有病友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肉一點也不吃了,可是痛風還發作」。
其實,出現這種矛盾在于,進食高嘌呤食物只是尿酸高的原因之一。目前研究發現,體內的尿酸約 20% 來自食物,而 80% 為自身代謝產生的。
也就說,即使少吃肉,完全低嘌呤飲食最多也只能使尿酸降低 60 mmol/L,這對尿酸高的朋友是遠遠不夠的。
體內的尿酸不是完全的壞東西
上面說了食物中的嘌呤會升高血尿酸,但實際上幾乎所有的自然食物,比如米飯、蔬菜、豬肉、魚肉等,都含有嘌呤。
所以,要完全避免食物中的嘌呤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
同時,尿酸也并不是完全壞的東西,比如研究發現:老年癡呆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要低于正常人。維持正常的尿酸水平對身體也是有益的。
降尿酸總戰略:減少來源、增加排泄
既然尿酸不是完全的壞東西,食物對尿酸的影響有限。那痛風的朋友,為什么會出現血尿酸升高呢?
如果把身體比作一個裝尿酸的水池,進水管有兩根,一是食物來源的尿酸(20%),二是自身代謝來源的尿酸(80%);而出水管也主要分兩根,一是經腎臟隨尿液排出,二是經大便排出(約 20~30%)。
所以血尿酸升高的原因也就比較明確了,自身生成過多、通過食物進食太多、通過腎臟排泄的太少。
而知道了尿酸的來源和排泄途徑、尿酸升高的原因,降低尿酸的方向也明確了:減少來源,增加排泄。
減少來源的辦法包括:忌酒,少吃超高嘌呤食物,減少食物來源的尿酸;服用別嘌醇或非布司他抑制自身尿酸生成。
增加排泄的辦法包括:多喝水增加尿液,從而促進尿酸經尿酸排出;服用苯溴馬隆促進體內尿酸經腎排出。
當然,人不是機器,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控制體重、注意運動等健康需求應該是痛風治療的根基。
責任編輯:張菁媛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