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金錢忘不了。事實上,金錢只是假象,能帶來金錢的事情才是真相;然而,事在人為,事情也是假象;人,才是所有生意唯一的真相。錢源于事,事源于人,懂人才能懂事,懂事進而成人,人成才能事成,事成金錢自然來。可惜的是,太多人卻搞反了。貼近人,了解人,影響人,你將無所不能。
錢只是萬事萬物的價值尺度,人才是萬事萬物的永恒主宰。紅塵一念,眾生著相,因果顛倒,急于求成。財富之道在于破妄為真,借假修真。因此,你要進入人的世界,洞見人心,洞察人欲,洞悉人性。認識世界需要從認識自己開始。所謂成長,其實就是對抗人性。人性是一個人一切行為的動機本源,支配著人的欲望。
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凡性者,天之就也;在覺,在察,在揣,在摩;如切如磋,湛然妙生,非悟不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同,性乃遷。人性本私,相向以外而反。在人性本質(zhì)上,自利大于一切。自利不同于自私,無節(jié)制的自利才是自私。當你想不通一件事情時,就往利益上想,準能想通。
人性產(chǎn)生于人情,人情改造人性。人情是面上的來往關系,人性則是深入人心的東西。人心本相同,所以才有平等,做事從本心出發(fā),故應以心馭器;世間器物千般變化,有變化就不平等,所以修為以器馭心。人生的目標就是要滿足人性。尊重人性,駕馭人性,從人性出發(fā),是所有生意的最大奧秘……鬼谷商經(jīng)十三篇。
別糾結(jié)于錢,你要多研究人。
太多人整日為錢忙碌,到頭來還是沒賺到錢。為什么?一個真相:錢的背后是事,事的背后是人。凡是直接奔錢去的,往往會被撞得頭破血流。金錢是隱藏著的財富,其本質(zhì)上是人與人的關系。欲念生于微末,繁華各有歸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要掌握兩個社會游戲邏輯:一個是規(guī)則,一個是人性。
規(guī)則就是進入圈子的規(guī)矩,這是共性邏輯,人人都要遵守。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方圓界定圈子。圈子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里有外。有圈子自然就有邊界,邊界就是出入圈子的門檻。門檻有高低,位置很關鍵。位置不同,你切分蛋糕的主次就會不同。有主次就有利益明暗區(qū)別,規(guī)則也就分為顯規(guī)則和潛規(guī)則。
所謂的顯規(guī)則,就是道德、倫理、法律等等,這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規(guī)則,普通人尤為重視,奉為標準準則。所謂潛規(guī)則,就是你不進入圈層你就很難真正知道的規(guī)則,普通人很難了解,
高手強者卻堅定恪守。顯規(guī)則常常大而化之,潛規(guī)則往往決定成敗。一顯一潛,一明一暗,兩套規(guī)則,這才是這個社會運轉(zhuǎn)的真相。
規(guī)則之下有人性,人性是人心的主導,人心的背后是隱藏著的欲望,這就是個性邏輯。人的圈子不同,生存方式各異,欲望也就不同。欲望的本質(zhì)就是苦樂,代表著每個人切身的生存利害。利害因人而異,但離苦得樂和趨利避害,卻是所有人行為背后的不變本性。是人就有苦樂:因樂而貪,因利而婪;因苦而恐,因害而懼。
人性的本質(zhì)隱藏在這貪婪和恐懼兩個維度之中。我們所有人的一生都在貪婪和恐懼中,來回反復,周而不停。關于這一點,只要是人就沒有差別,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以及具體要求形式的各異。錢權名色,福壽利祿,蘿卜茄子各有所好。你要懂得:不要企圖回避貪婪和恐懼,這是人性的本然,也前行的動力,但這更是對人性的背棄。
自知以明,知人者智。有社會就有圈子階層,有江湖就有利害紛爭。你要活的足夠明白,就既要懂得規(guī)則又要知曉人性,這才是明白人。一個人活得明白,跟時間無關。你的閱歷、認知、思維、格局、見地等決定著你的內(nèi)在結(jié)構,人的成熟遠比成功更重要。對于人性,我們既想去了解人性,又怕看到人性的真實。
事實上,人性是一體兩面的。
無論古今,無關中外,人性從未改變。一切生意的底層邏輯本質(zhì)上都是從人性出發(fā)的。不可否認的事實:誰更能深刻地理解人性,誰的產(chǎn)品和服務就更有吸引力,誰的生意就更容易成功。產(chǎn)品服務如此,營銷傳播也是如此。生意本質(zhì)上就是對人的影響,其核心在于對人性的洞悉,對人欲的洞察,對人心的洞見。
事實上,人性是一體兩面的。一方面,人性具有動物性。自私的基因決定了人的自利本性。也就是說,在人性的最本來處,人性都是自私自利的。于是,個體的生存與繁衍成為人性的根本追求。求生自保、離苦得樂、趨利避害、權利自由等等就此構成了潛意識中的最為本能部分。這些部分恰恰就是人類行為的根本動機與動力。
另一方面,人性還具有社會性。人的良知來自于人類長期進化中道德的形成,道德對個體行為的長期束縛,個體對整個社會進化的不斷調(diào)整與適應。長此以往,道德感逐漸沉淀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之中,成為人類個體良心的構成基礎。因此,如果道德是天道,是社會進化與發(fā)展的必然,那么良知就是天道,它存在于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人性中的動物性與社會性是相互制約互為前提的,構成了人性中對立統(tǒng)一的復雜整體。你關心他,給他利益,他感恩,他回報,這是人性;也是簡單邏輯。你對他好,他不滿足,還損人為己,甚至恩將仇報,這更是人性;卻是復雜邏輯。任何成功的老板都是洞悉人性與駕馭人性的強者高手,游刃于簡單和復雜的邏輯之中。
老板都需要建立在對人性的深刻覺悟之上。否則,對內(nèi)難以籠絡人心;對外難以感召市場。因此,在對待人性問題上,不天真、不幻想、不偏執(zhí),你要明白這是在經(jīng)營中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這就如同天上下雨最終要落到地上一樣自然而然;因此,作為老板你不能對人性失望傷心,而是要在接受這一現(xiàn)實的基礎上順勢而為。
人性本然,不離貪婪和恐懼。
人性的本質(zhì)是什么?那就得首先把人性是什么弄明白。人性,人的本性,從生命意義上講,就是先天的本能。食色,性也。是人就要吃喝,就要繁衍后代等等,這都是人的本性。這種本性與動物沒有多大的區(qū)別,文雅地說也叫原始性。
從人之所以成為人,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標志性是什么呢?是因為有了社會的屬性。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那么勞動關系就是人的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也是最早的社會關系。從這個角度講,人性的本質(zhì)也是勞動,這就是人性的社會性一面。
人性的復雜就在于,我們很難真正的走入別人的內(nèi)心,真正的了解另外一個人,即使是我們自己也很難真正的了解自己。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面對同樣的事情,可能會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因此,洞悉人性,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敢于直面自己,然后推己及人。
人性就是,有時候?qū)ψ约合矏鄣臇|西趨之若鶩,甚至飛蛾撲火也在所不惜;對自己憎惡的東西,聽到有頭皮發(fā)麻,情緒失控,甚至是唯恐避之而不及;還有些時候,我們對一些東西又愛又恨,想去了解,又害怕去了解,在貪婪和恐懼中,左右搖擺,無所適從。
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逐名利是自然現(xiàn)象,這是人性的必然,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利,是很實在東西,見的到摸的著;名,屬于精神層面思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對名利的貪婪和恐懼,既是人性的本然,又會讓人失去人性。
人生在世,無論古今,無關中外,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這兩個字。應該說,人首先面臨的就是利益的紛擾和誘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著經(jīng)濟問題,生存的困惑。天下人財富,你爭我奪,永不停息。這是每個人心中的一顆永不磨滅的火種。
有句話說:雁過流聲,人過留名;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難了。有多少人不為利所惑,卻為名所累,即使圣賢仁君,也都希望名垂青史。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想要走出這個局限,卻難于上青天。捫心自問,活著不為名不是為利,那到底還想為什么呢?
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jié),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規(guī)律是天道,人性是人道。
規(guī)律是天道,人性是人道,它們的合力就是天機。一個人的欲望越淺,對天機洞察的就越深。經(jīng)營管理不僅要靠制度和系統(tǒng),更重要的而是靠人。人的靈活性非常大,社會機制中,沒有絕對的紅與黑,也沒有絕對的黃與白,各式各樣的灰色藝術才是赤裸裸的現(xiàn)實。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月滿必虧,否極泰來。所有強大的東西,都正在變?nèi)酰凰腥跣〉臇|西,都正在變強。所有的快樂都潛伏在痛苦,所有的痛苦都隱藏著幸福。社會進步的本質(zhì)就是一個大平衡的過程。千萬不要指望一勞永逸,那就是你走下坡路的開端。
沒有人甘于平庸,每個人都想實現(xiàn)逆襲。這正是社會的循環(huán)和活力。變才是永恒的不變,不斷洗牌社會才能進步文明。富不過三代,窮也不過三代。每個人都有機會致富,每個人都會體驗貧窮,輪不到你也能輪到你孫子。命運都是公平的,只是所處的階段不同而已。
越聰明的人越需要下笨功夫,只有笨的人才需要走捷徑;如果聰明的人也選擇走捷徑,一定會遭到天譴。越成功越需要慎言慎行,如履薄冰;越弱小越可以膽大妄為,可以野蠻生長。而很多人卻搞顛倒了:年輕的時候做事畏首畏尾,最終一無所成;成功的時候卻膽大妄為,最后終于栽倒。
人永遠只愿意和強者合作,所以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高調(diào),只有高調(diào)你才能吸引更多的資源。天之道損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你越弱別人越遠離你;你越強別人越愿意把資源交給你。當你強對方很多的時候,對方會羨慕你,你強對方一點的時候,對方一定會忌妒你。離你遠的人羨慕你,離你近的人忌妒你。所以,遠交近攻這個戰(zhàn)略對每個人都適用。
做事需要高調(diào),但做人一定要低調(diào)。千萬不要在別人失意的時候,炫耀你的得意。易經(jīng)卦象里只有一個卦沒有災,那就是謙卦,做人一定要學會示弱,只要示弱就會遠離各種算計和是非。越有才華的人,越需要深入群眾,越不能傲慢,如果有才華的人脫離大眾,一定會窮困潦倒,孤獨終老。
不要被表面上的客氣恭敬迷惑,人與人之間都隱藏著一套內(nèi)在的利益機制,掌握著彼此的關系行為。有些事只可做而不可說,有些事是只可說而不可做,要想看透每個人的行為,你必須要懂得利益分析法:每遇見一件事,要迅速切割成不同的利益方,用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推導每個人的行為。
人永遠都會同情弱者。只要你是弱者,哪怕不占理,也一定可以博取大家的同情。同樣,大家永遠都會嫉妒強者,無論你多么牛X,多么有理,如果據(jù)理不讓人,不懂的示弱,就會成為萬夫所指。如果你想獨占一切,不留余地給別人,那么你的一切就會被清空;如果你有功卻什么都不想要,最后什么都是你的。
謹記:凡是開始能讓你爽的東西,最后一定會讓你痛苦;凡是開始能讓你痛苦的東西,最后一定也會讓你快樂。凡是讓你成功的東西,一定會讓你麻痹;比如那些成功經(jīng)驗和心態(tài),一定會成為下一次成功的阻礙;凡是讓你失敗的東西,一定也會成為你的墊腳石,總有一天你會踩著它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