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為高血壓者如何選擇治療,目前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確診高血壓后主張馬上用藥;另一種觀點認為可先進行非藥物治療3~6個月,如無效再服藥。我們現在在這里先來了解一下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高血壓病的非藥物療法是以限制鈉鹽攝入、控制飲酒、運動、減輕體重、精神和肌肉的松弛療法等方法治療高血壓病的一種療法,適應于各型高血壓病人,尤其是對輕型高血壓病人,同時也是藥物療法的基礎療法。單獨非藥物治療措施可使血壓有一定程度下降。高血壓病人的非藥物治療包括:
⒈ 減肥、控制體重,肥胖者高血壓的患病率是正常體重的2~6倍,超體重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降低體重能降低血壓和減少降壓藥的用量。超重是發生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壓與體重的關系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就已存在,兒童期的肥胖是成年發生高血壓的基礎。
⒉ 調節飲食,中國人的飲食以谷類為主,比西方飲食習慣好,對減少高血壓、冠心病發病有一定好處。高血壓患者飲食應限制脂肪,少吃肥肉、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糕點、甜食,多進蔬菜、水果、魚、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⒊ 少吃鹽,流行病學調查證實飲食中鹽量與高血壓的發病有關,我國北方高血壓患病率比南方高,說明低鹽飲食在高血壓防治中的意義。高血壓患者每天攝入鹽量應少于5克,尤其對鹽敏感的病人效果更好。低鈉可以減少血管內血液容量,減少血管壁鈉含量,降低血管反應性,從而使收縮壓和舒張壓降低。研究表明,鹽攝入量與平均血壓值呈正相關,鈉鹽攝入每日減至 3.5克,收縮壓即可下降3~4毫米汞柱,這種關系在老年人或血壓較高的人中尤其顯著。限鹽不但可使血壓下降,提高降壓效果,還可推遲和減少各種并發癥,并使病人的用藥量減小。一些臨界性和輕度高血壓病人還可能因此使血壓完全得到控制。
⒋ 戒煙,煙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臟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過量吸煙者患心肌梗死的報道屢見不鮮。
⒌ 限酒,大量飲酒,尤其烈性酒,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有些病人即使飲酒后當時血壓不高,但過幾天仍可使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病人應限制飲酒。飲酒可導致皮質激素和兒茶酚胺水平升高,影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和血管加壓素的作用及細胞膜的穩定性,造成細胞內鈣濃度增高而引起血壓升高。飲酒量與血壓之間存在著劑量與反應的關系,隨著飲酒量的增加,收縮壓和舒張壓也逐漸升高,特別是飲酒量多者(每日65克酒精),或長期飲酒者的高血壓患病率及平均血壓值均升高。經常飲酒者與非飲酒者的高血壓病人用同樣的藥物治療后,飲酒者的血壓常不易被控制。戒酒后,除血壓下降外,病人的藥物治療效果也大為改觀;而飲酒量多者戒酒后大多數病人血壓可降至正常,只要堅持戒酒,血壓可穩定相當長一段時間,但如重新飲酒血壓又可回升。
⒍ 喝茶,茶葉中含有少量茶堿,其利尿作用對高血壓有一定好處,但喝茶過濃,茶堿含量過高,會引起興奮、失眠、心悸。因此,高血壓患者最好不喝茶或喝清淡的綠茶。
⒎ 體力活動,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減肥和維持正常體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騎自行車、體操等形式的體力活動,一般以30~60分鐘為宜,強度因人而異。有規律的體育活動對輕度高血壓是有益的,但對中、重度高血壓者須避免競爭性體育活動。人們經過快走、中跑、騎自行車等有氧訓練后,通過影響血流動力學產生降壓效果,血壓下降幅度與運動量增加的幅度呈正相關。
8.改善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按時作息,因為長期睡眠不足也可能導致血壓增高,患心臟病和死亡的危險也會增加。
9.補葉酸, 對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患者,可適當使用葉酸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萵苣、菠菜、西紅柿、胡蘿卜、青菜、花椰菜、油菜,新鮮水果橘子、草莓、櫻桃、香蕉、檸檬、桃子、李、杏、楊梅等,可以治療或者預防因缺乏葉酸而引起的h型高血壓。
10. 適量補鈣,高血壓患者普遍顯示鈣的攝入量較少,適量補鈣或增加硬水和牛奶的飲用量,可使血壓不同程度地降低。
11. 適當補鉀,每日攝入適量的鉀,可使血壓降低4~9mmHg。另有人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增加鉀的攝入量即使不顯示降低血壓的作用,亦可預防腦中風、心室肥大、腎功能低下的發生,降低由高血壓合并癥所致的死亡率,故高血壓患者應適當補鉀。水果、蔬菜、豆類等都是含鉀較多的食品,高血壓患者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12心理調節及精神療法,高血壓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切忌大發脾氣。保持情緒樂觀: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一切憂愁、悲傷、焦慮、煩躁等不良精神刺激,可使血液中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分泌增多,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病人要注意控制情緒,排除雜念,保持心情舒暢和心理平衡,這些都有利于維持高級神經中樞的正常功能,對降低血壓有益。也可以采用氣功、太極拳及松弛-默想方法。臨床的觀察發現它們對降低血壓有效,而且鍛煉時間越長,降壓效果也越好。松弛-默想方法就是在安靜環境中使注意力集中于一個恒定的心理良性意念上;其次是采取一種默想的態度,并使肌肉處于放松的體位。這種方法簡便,適合各類病人。
高血壓患者如果通過一段時間的非藥物治療,在血壓監測的基礎上,如血壓控制良好,可繼續維持。如無效,則應及時按醫囑口服降壓藥物,不能因其他原因而不愿用藥,從而耽誤了自己的病情,甚至導致其他意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