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書中對郭琇的記載:“琇,字瑞甫,號華野。康熙已酉科經魁,庚戌科進士。江南蘇州府吳江縣知縣。辛酉科同考試官。敕授文林郎行取江南道試監察御史,巡按直隸,督理京通各倉監察御史。都察院協理院事。左都僉都御史。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篡修政治訓副總裁。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經筵講官。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總督湖廣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誥授通議大夫例授資政大夫。生于崇禎十一年六月十八日巳時,終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寅時,享壽七十八歲。崇祀鄉賢名宦。配屈氏,敕封孺人,誥封淑人,例封夫人,生于崇禎十年十一月初二日申時,終于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十六日子時,享壽六十一歲,合葬新郭莊塋。庶王氏,誥封宜人,例封恭人。又庶田氏,附葬新郭莊塋。嗣子一廷翼,生子二廷翥廷翕王出,廷翕奉田氏祀。一女屈出。”【郭顯平點校及圖片】
(1)前二空格補全應為“我‘本枝’高祖諱‘綸’”,此“綸”乃“羽扇綸巾”之“綸”【讀guan】,實指“羽扇”之偏旁“羽”,我濰縣郭氏是郭禮攜子郭“翠”始居濰縣,從郭翠開始在濰生子繁衍分枝,此暗指始祖為“郭翠”,字帶“羽”旁,那么郭琇三個兒子名字“郭廷翼、郭廷翥、郭廷翕”均帶“羽”字偏旁,可理解為是因紀念濰縣始生祖“郭翠”而起。
(2)“我本生曾祖諱師仲”:實指“我生祖是‘尚忠’”,其濰縣祖父是郭“尚忠”,青州和臨朐郭姓始祖分別為“郭師得、郭仲得”,系由此化出,然各取一字又非言其本意。
(3)“曾祖而上莫稽所出”:我不知曾祖以上即墨郭氏來自何方。。。
(4)“我兩枝世居城郭,。。。尚無枝系可尋。”:我【只和郭瑚】兩枝人一個祖宗,并無其他分支,也不可能找到和我兄弟二人一個枝系的。。。
(5)“。。。諸族人,世務農業,不事詩書,又何怪其遠而無稽耶!”:此話將不修續族譜,不稽考先祖的責任歸于“農民和不事詩書”,講不通,其實自古以來不管是否文盲和農民,家譜是照樣修的。話之本意是與即墨其它郭氏不想連,也連不起來,隨便找一托詞,結果落到成文盲的農民頭上了,農民無辜背一黑鍋。。。
(6)“由我登高祖視之,皆一脈之相傳。”:從中華郭姓老祖宗汾陽王高度看,我們姓郭的都是一家子,包括即墨郭家巷郭氏。。。
(7)“其不即付梓人者,緣前兩枝世次秩然,后各支尚俟詳考”:我沒有立刻找人印刷的原因【只有稿本足夠,族人又不多】,我弟兄兩人分支很清楚,沒多少人亂不了,別支郭姓與我們又沒關系,根本沒必要錄入去印刷。希望將來有人搞明白所以如此的原因就行了。。。
(8)“采訪、核實。。。余固重有望于后嗣矣!”:“采訪核實”我兩支真實情況的“重”任,也只能靠我將來的后代【如顯平輩】了。一個“重”字真乃是滿懷傷心,無以言表,重重寄托,老淚縱橫,年近八旬,悲思祖根。。。一般寫法不會去用“重”這個字的。
據《即墨郭氏族譜》(光緒三十一年版)的序言記載,即墨郭氏共有五次修譜:
一、未刊稿本
二、第一版本
三、第二版本
四、第三版本
五、第四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