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村村游代言人------諸城昌城萬畝板栗園(劉墉板栗園) 推薦人:郭增明 推薦美食:諸城燒烤、密州鳳翅、諸城辣絲、濰河鯉魚、諸城烤豬臉等。 推薦語及景點介紹: 歡迎來山東諸城旅游! 劉墉板栗園位于素有“中國板栗之鄉”之稱的山東省諸城市昌城鎮。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曾是楚漢相爭的古戰場,著名的“濰水之戰”就發生在這里。漢初,這里曾兩度成為侯王封地,被后人稱為昌王城。呂后七年(前181),昌城設縣,因此,昌城也被稱為“昌縣故城”。 昌城境內有濰河、蘆河、百尺河三條河流過境,屬于沖積平原,氣候溫暖濕潤,所以這里土肥水盛,林木繁茂,百草蔥蘢,再加上處于濰河東岸,水源條件充足,細沙土壤,非常適宜板栗生長。據《諸城市志》記載:諸城板栗自明朝末年開始栽植,主要分布在昌城、芝靈、桃林等鄉鎮,尤以昌城鎮最為盛產。在當時,濰河東岸的昌城境內就已“墾植家栗,漸成大行”。至清康熙年間,栗園已達數千畝,該鎮的蘆河、濰東村等村莊即已大量出產,至今尚有200多年樹齡的老栗樹。據說為當朝尚書劉墉和諸城首富王巴山王氏大財主所有,至解放前,劉墉后裔諸城大財主“劉三棒槌”仍占有3000多畝栗子園。 ![]() 昌城板栗以其品特質優而蜚聲海內外。清末,東瀛人游至此園,嘆為觀止,品嘗栗果,天下無雙,遂購運回國,作為晉見天皇的貢品。1938年,日本侵占諸城后,對栗園進行肆意盤剝與掠奪。每到收獲季節,便迫使栗農挑抬推拉將栗子運至青島,裝船出海。時有歌謠唱道:“下栗子,下栗子,下了栗子撈不著吃,換點糠菜來充饑,好東西全喂了***?!?nbsp; 這古老的栗園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辛酸和屈辱! 解放后,老栗園為蘆河、濰東村、趙家屯、雙塘等8個村莊所共有,栗樹變成了栗農的搖錢樹。今天,板栗的種植面積已在原來明清古板栗園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擴大,形成了南北覆蓋長達15公里的板栗種植帶,種植面積達18000畝。并且,引進的部分中外名貴栗種,統一組織對品質差、產量低的古栗樹進行高接換頭,使古樹煥發了勃勃生機,產量不斷提高,交易量也越來越大,同時大搞板栗深加工,開發出栗子粉、栗子粥、栗子雞、烤栗子、栗子面條等系列產品,銷往全國許多大中城市,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F在,“昌城板栗”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特色產業,聞名遐邇。 ![]() ![]() ![]() 栗園不僅給人們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栗園優越地理環境還帶來了寶貴的生態效益。板栗園內古樹密布,僅明清古樹就有3000余棵,50年以上的古樹8000棵,是山東省內平原地區面積最大、古樹最多的古板栗園區。最古老的栗樹名為“祖孫樹”,樹齡已有400多年。另外還有老歪脖子樹、宴官樹、鳳凰樹、幸福樹等古栗樹,都是因其形似而被人們冠以其名,表達了對生活的美好祝愿與向往。園內有木本植物80多種,草本植物120多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園中候鳥成群,鳴聲悅耳,綠樹掩映著護栗紅房、看瓜圓屋,恰如人們憧憬的世外桃源。 古老的栗園孕育了瑰麗神奇的板栗文化。園中既有鳳凰送栗的神話,又有戀人殉情的傳說,特別是那歷經滄桑的古板栗樹和鳳鳴坡、濰東明園、迎官道、眺水臺、情人島等眾多的歷史遺跡,更讓身居其中的人們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 ![]() 鳳鳴坡。傳說,明代時有一家農戶漂泊至此,墾沙植柳栽桐,把沙丘治理得柳蔭森森、桐花飄香。一天,一只鳳凰銜著一顆金珠飛至此坡,棲息片刻,鳴叫一聲飛走了,老農趕忙撿起金珠一看,見金珠變成了栗子。他頓時感悟,遂把栗子埋好,精心培育,三年之后,栗樹長成合抱粗的大樹,并開始結果,當年獲栗三石,第二年大旱,河流干涸,赤地千里,餓殍遍野,而老農一家以栗果為食,不僅度過饑荒,而且人人康泰,后來日子越過越紅火。歲月悠悠,古老的神話使昌城人對栗子梧桐格外偏愛,特別是沿河一帶,家家都有栽桐植栗的習慣,栽桐為的是筑巢引鳳,植栗則是為了生活更甜美,這便是“鳳鳴坡”的來歷。至今園中倔強樹、虬龍樹等古樹尚存,其枝丫遒勁、彎曲,造型別致,且枝葉繁茂,結果甚多。如今,在鳳鳴坡園內,還建起了極具古典風韻和濃郁文化氣息的栗園書院,是游人度假暢游、娛樂休閑的好去處。院中建有主要建筑三座,正面是主殿三間,東西各有風格迥異的二層閣樓一座,周圍院墻高聳,似波浪起伏,綠樹掩映著青磚黑瓦,飛檐斗拱,整個庭院古色古香。在這里,你可以端坐石桌旁,或靜心品茗,或聽琴賞月,或觀魚賞花,尤其是在栗子收獲時節品嘗香甜可口的栗子宴,更讓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 濰東明園。據傳建于明隆慶年間。解放前,原為諸城市首富——王家巴山村“王四老虎”的栗子園,后來成為“帶網園”。這里面有一段離奇曲折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家相州王姓農民,一擔筐簍到此安家。其子五六歲時不慎掉入濰河深淵,被一打魚老翁用魚網打撈上來救活了性命。“帶網”綽號由此而來。“帶網”大難不死,長大后,繼承父業,苦心經營,勤儉持家,家境漸好。一年發大水,地界沖平,他遂撒灰圈地300多畝?!八睦匣ⅰ敝篮笤V諸公堂,但因“帶網”投靠了相州在朝為官的同宗財主,“四老虎”有財無勢,輸了官司。從此,“帶網”迅速發家,逐漸由一個窮漢變成濰東村的首富?,F在濰東明園中有不少明清古樹,“祖孫樹”、“連理樹”皆在此園中。該園東有“帶網”祖家舊址,北達“賞月嶺”,西通“迎官道”,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游樂勝境。 ![]() ![]() 迎官道。據傳清乾隆年間,劉墉回故里省親,到園中游玩,地方官吏率學子、栗農在此夾道相迎。劉墉為答謝厚意,在此住宿一晚,晚間到北部沙嶺賞月,與民同歡。后人們將此路稱為迎官道,并由地方大戶出錢建造“石庵亭”,在官道兩旁置石桌石凳,供人游覽,此道亦成為封建官吏視察民情的必經之道。后幾經變遷,原建筑設施已蕩然無存。時至今日,“迎官道”和“石庵亭”已經恢復重建,不過“迎官道”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意義,成了當地人歡迎遠方朋友賞景訪園的“迎賓道”。 ![]() 賞月嶺。因劉墉在此賞月而得名。嶺上地勢高闊,是賞月的佳處,曾建有“賞月亭”?,F在亭子早無,中秋也很少有人來此賞月,倒是栗子收獲季節,農家便在此搭棚或借樹杈搭架,夜間守樹,談笑風生,別有情趣。 ![]() 觀鶴崖。位于萬畝板栗園北部靠濰河的小片刺槐林。此處地貌未改,地勢逶迤自然。盛夏時節,槐葉成蔭,篩出碎碎的日影,疏落在草地上。來此納涼,席地而坐,沙地軟軟的,小草綠綠的,花香淡淡的,心里甜甜的;如臨崖而眺,但見蘆葦叢生,濰水急流,水中沙洲,芳草萋萋。近幾年,濰河環境得到改善,每到春夏之際,常有天鵝來此度夏消暑,這時,你會看到幾十只或上百只白天鵝時而水中嬉戲,時而沙洲覓食,時而紛爭競起,令人稱奇。 情人島。亦稱情人舟,位于趙家屯村西200米處,原為老河中的沙洲,全長200多米。相傳一位楊姓青年和一位美麗的姑娘相愛私奔,被家人追到河邊,時逢大雨,河水咆哮,濁浪排空,他們無路可走,抱頭痛哭,遂跳河殉情。河神為其忠貞所感動,喝令河水對流,轉眼之間,積沙成洲。于是,這對男女得救了。沙洲呈船狀,前人稱其為“情人舟”。為紀念這一古老而動人的傳說,改造老園時,人們繞邊載植栗樹將島保護起來,島上則多植楊樹、花生。如今島上仍見戀人攜手相游,為戀情山盟海誓的情景。 金沙灘和眺望臺。金沙灘原為劉墉家園西南角,靠濰河的半圓形沙地。灘中有古遺跡“眺望臺”一處。眺望臺,又稱眺水臺、磨盤塔,是由1500多盤石磨砌成,狀如金字塔,頂有平臺,并設圍欄,是金沙灘的制高點和觀景點。站在塔前,無不被它的雄偉所震撼,同時也為它的建造設計之巧妙所折服。登上塔頂,周圍之景致,可盡覽無余。西望濰河攔河閘,將滔滔河水攔腰鎖住,只見河水如飛瀑般從泄水口瀉出,氣勢恢弘;上游河道,波光粼粼,泛舟點點,碧波蕩漾,宛若一面巨大的鏡子。每當傍晚來臨,落日的余暉灑在水面,霧靄與野鴨齊飛,濰水共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濰河大橋雄偉壯麗,如一條巨龍橫空出世。北望巴山若隱若現,傳說二郎神曾擔山在此歇腳,讓人不由得悠然而神往之。 眺望臺周圍沙地起伏,已多被墾植,錯落有致的瓜豆地和剛栽植的栗子樹苗,宛如綠色輕舟蕩在沙浪之上,地塊之間有彎曲小道從中穿過,人行其間,仿佛進入了綠色的峽谷。遠處栗園郁郁蔥蔥,碧綠的樹叢似海洋般波濤洶涌。清風徐來,栗花飄香,使人覺得無比愜意,產生無盡的遐想。 ![]() ![]() ![]() ![]() ![]() 整個板栗園天造地設,環境優美,古板栗樹造型奇特,千姿百態,巧奪天工,惟有親臨其境,才能真正領略到它美麗獨特的風光。 另外,在板栗園附近還有眾多歷史遺跡:巴山后坡的康家古冢,巴山以東的漢墓群落,巴山前面的光陰寺遺址和蘆河村的炳燭寺遺址等。 ![]() ![]() ![]() ![]() ![]() 古板栗園歷史悠久,樹齡年長,是不可再生的天然資源,也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巨大財富。為了有效地保護這些古板栗樹,近年來,昌城鎮黨委政府聯合市林業局等相關部門,對板栗園中的所有古板栗樹進行了逐一編號、登記掛牌,為每棵古板栗樹建立了詳細的檔案。按照“生態為主、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對外招商、統一管理”的原則,制定了“劉墉板栗園”整體開發規劃,加大了板栗園開發力度,一期工程選擇緊鄰濰河的1200畝地開發。利用板栗園中的空閑地,規劃建設諸城燒烤園,并配套建設停車場、兒童游樂園、眺望臺等設施。同時,與濰河開發相結合,建設水上游樂場,形成集水上游樂、板栗觀光、林中美食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園區。二期工程重點搞好北片和東片區的開發,通過系統、科學開發,把板栗園建設成為省內乃至全國知名的古板栗特色飲食游樂園區。不久的將來,劉墉板栗園定會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景區位置:中國>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昌城鎮 推薦交通路線:現在交通發達,各種交通工具方便??勺孕羞x擇諸城至昌城劉墉板栗園線路。 農家院推薦:景區附近諸城燒烤城。農家樂也較多,游客可以自行選擇,都是以原生態各類蔬菜為原材料做的各種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