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兵者,所以禁暴討亂也。炎帝為火災,故黃帝擒之;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教之以道,導①之以德而不聽,則臨之以威武。臨之威武而不從,則制②之以兵革。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櫛發(fā)耨苗③,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殺無罪之民,而養(yǎng)無義之君,害莫大焉;殫天下之財,而澹④一人之欲,禍莫深焉。使夏桀、殷紂有害于民而立被其患,不至于為炮烙;晉厲、宋康行一不義而身死國亡,不至于侵奪為暴。此四君者,皆有小過而莫之討也,故至于攘天下,害百姓。肆一人之邪,而長海內(nèi)之禍,此大倫⑤之所不取也。所為立君者,以禁暴討亂也,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為殘賊,是為虎傅⑥翼,曷為弗除!夫畜池魚者必去獝獺,養(yǎng)禽獸者必去豺狼,又況治人乎!
①導:勸導。
②制:制伏。
③櫛(zhì)發(fā):梳理頭發(fā)。耨苗:除草。
④澹:滿足。
⑤大倫:大的道義。
⑥傅:增加。
戰(zhàn)爭的目的是制止兇暴和討伐禍亂。炎帝釀成了火災,因此被黃帝擒獲;共工釀成水患,因此顓頊誅滅了他。先用道理加以說服教育,還輔助以德行對這些惡人加以開導,如果他們還是不聽從,就用武力來加以震懾,武力威勢還是制伏不了他們,就只能出兵制伏了。所以圣人用兵,就和梳理頭發(fā),給地除草一樣,是為了多數(shù)百姓的利益,清除少數(shù)害蟲。為了保護不義的君主而殺害無辜的百姓,這是天下最大的禍害;為了滿足一個暴君的欲望,把天下的財物消耗盡,這是最為沉重的災難了。假若夏桀和商紂所做的危害百姓的事,在剛開始時就被阻止了,所謂的炮烙酷刑也不會出現(xiàn)了;假若晉厲公和宋康王在干第一件不正當?shù)氖虑闀r被及時制止,就不會出現(xiàn)侵別國施強暴的事了。這四位暴君,之所以后來殘害百姓、擾亂天下,是因為他們的惡行沒有人及時出來制止。放縱一個暴君的邪惡,等于為天下增加禍亂,對百姓帶來禍害,因此出于天理人倫,放縱一個邪惡的暴君是不可以的。之所以要確立君主,目的是防止強暴討伐叛亂,可是這個統(tǒng)治萬民的君主卻來殘害百姓,是基本倫理所不允許的;設(shè)立這樣殘害百姓的君主,就好比給惡虎添翼,留著干什么呢!養(yǎng)魚的人知道,要養(yǎng)魚必須除掉吃魚的獝獺,養(yǎng)家禽的人知道,要養(yǎng)家禽必須要消滅豺狼,又何況是管理天下百姓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