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是接觸到的第一首寫梅的詩,那時候我還在讀小學,背詠這首詩的時候,似乎總覺得有隱隱的梅香傳來。是呀,寒冷的冬季,又怎能缺少這一縷梅香。
今天在院子里,突然看到有幾株臘梅開了,氣溫驟降,終于是該它們登場的時候了。印象中梅花的花和葉向來是各自生長、“各自為政”的,樹葉繁茂的時候,花朵早已隱退,花朵們努力綻放的時候,樹葉卻不知所蹤。而今天第一次看見這樣的臘梅,樹枝上的葉子青的青著、黃的黃著,那黃色的葉子在微雨中搖搖欲墜,盡管如此,那原本屬于葉子的“領地”上,卻突然出現了星星點點的黃,細細一看,原來是那些迫不急待的花朵們提前來趕場,微雨中它們的姿態略顯憔悴,梅花特有的香味兒也未能釋放出來,少了香味兒的梅花似乎總是缺了一點什么。
院子里種的都是臘梅,應該是梅花中最泛濫的那種吧。花型小,不顯眼,就連那黃色也是不夠明亮的那種,總覺得那花上似乎抹了一層臘,讓花瓣看起來略厚卻不夠光彩奪目。這樣的花,當然不足以吸引人們的眼球,人們之所以會注意到它,多半還是緣于那縷暗送的梅香。
很喜歡院子里的冬天,大約也是因為那縷梅香。冬日的清晨,走進院子里,濕潤的空氣中暗香襲來,來不及設防便被這縷幽香給“俘虜”了,被擊中的恰恰是冬日里那顆郁郁的心。于是,突然會覺得這樣的境況也蠻好,盡管天空灰沉陰暗,盡管寒風凜冽刺骨,可這股隱匿在空氣中的梅香卻讓聞者精神一振,就連灰著的天空也突然生出幾分色彩來,周遭的事物似乎也變得更加生動和可愛。
是的,就是這縷梅香,一直打動著世人,梅花的孤高與堅毅也被這縷幽香演繹得更加深刻和純粹。所以,詠梅者不少,聞梅香者更甚,比如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盧梅坡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等等。
或許,梅香就是梅花的魂,那股清新淡雅的幽香就是它的氣韻,不畏天寒地凍,不懼刀霜風劍,脈脈不語,淡定從容,只把那縷暗香送與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