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彎道駕駛技巧
碰到彎道或者汽車拐彎就要剎車減速,出了彎道再加速,比較麻煩。但只要你能掌握好高速轉彎的原則,熟稔于心,快速沖彎也屬易情。
保持“外—內—外”的轉彎路線的規則
轉彎時既安全又省時的路線是“外—內—外”。在高速行駛時,轉彎前應該先靠外線行車,到中間時靠內線,然后再切回外線。這是因為,在轉彎前要想不減速而又不希望產生太大的離心力便轉過去的話,就要充分利用道路兩邊的路幅,盡量以越趨于直線越好的大弧度來轉彎,所以,在轉彎開始前要靠外線,進入的時候要靠內線,最后再靠外線行駛,即要保持“外—內—外”的轉彎路線。
掌握“慢進快出”的規則
駕車時,轉彎的路線選擇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高速駕車又遇到急轉彎路段的時候。有不少開車人總愛以“快進慢出”的方式轉彎,雖然這些駕駛者都知道進入彎道時應該先減速,但是往往都慢了點,時間沒有抓準,總是在車子已經快進入彎道之后,才開始剎車,而此時方向盤與剎車同時作用,不僅制動不足,方向盤也不容易旋轉,結果可能造成車子越過中心線,威脅到對面的來車。而當車輛要出彎的時候,速度又因受到剎車的作用而開始降低,發動機的轉速也跟著跌下來。在扭矩輸出不足的情況下踩油門,只會讓發動機產生顫抖,無法立即加速,演變成只能緩慢行駛的狀態。一般人都不明白這種現象是因為自己的駕車技術有問題,相反還認為是車子的馬力不足所致。
事實上,轉彎時一定要秉持著“慢進快出”的原則。在還沒有進入彎道,仍然保持直線行駛時,先踩剎車讓車子減速,若是急轉彎,還需先降一擋;當進入彎道之后,立即重踩油門,此時因為車輛加速會使重心后移而讓車頭稍微浮起,方向盤變得較輕,后輪也會出現少許的橫向側滑,車子就可以簡單轉彎;當看到彎道的終點,并確認路況安全之后,將方向盤回正,加油門就行了。
在這種“慢進快出”的方式之下,車體平穩,很少傾斜,看起來似乎很慢,但實際上卻快得很,只需要極短的時間便能夠安全轉彎。有一點要記住,用力控制車輛轉彎的不是方向盤而是油門,方向盤只是用來選擇轉彎路線及修正路線之用。
利用以上兩原則的轉彎例子
知道了要保持“外—內—外”的轉彎路線和“慢進快出”的轉彎原則,還要會在實際中使用。下面通過介紹四種彎道的轉彎實例來給大家具體說明該如何運用這些技巧。
1.大S形彎道。如圖二所示,這個大S形的彎道,前面是一個較緩的彎道,后面則緊接著一個90°的急彎。在進入彎道前,同樣要先將車子往外靠,在A點之前除了必須充分減速之外,同樣還要事先決定好過這兩個彎道的路線。在前后兩個彎的過彎點,以最接近的方式通過,在這期間千萬記住不可踩剎車,完全靠油門來控制過彎的速度,或以方向盤來修正過彎的路徑。在通過第二個B點時,再切出去靠外線,在C點的位置加速出彎。
2.普通90°彎。如圖一所示,在A點之前要先盡量將車子往外靠,并踩剎車充分減速;B點代表著這個彎道的過彎點,從A點到B點之間要盡可能向內靠,并在B點的位置過彎;過了出彎點,并確認前方的路況安全以后,大約在C點的位置加油門出彎。
3.U形彎。如圖四所示,過這樣的U形彎與一般的彎不同,在A點之前除了往外靠到路面外側之外,仍然要充分減速,而這些動作都要在A點之前完成,記住“慢進快出”的原則,即使到了轉彎之處,也先別急于轉方向盤,等車子快接近彎路盡頭的時候,再急轉方向盤,往出彎點B點處,同樣盡量靠邊過了B點之后,繼續保持原來的路線向外靠,到了C點之后加速出彎。
4.?。有螐澋?。如圖三所示,這個?。有螐澮驗閮蓚€彎的弧度較小,也較接近,所以轉彎的路線應盡量取直線。同樣的,在A點之前先將車子的速度減到適當的范圍內,并向外靠;保持適當的速度通過兩個B點,在過了C點之后,靠到路面外側,并加速離開。
眾所周知,彎道行車使許多駕駛者怵頭,尤其是一些新司機最怕拐彎了。其實彎道駕車并不像有的司機所想的那樣難,下面就介紹幾種彎道的駕駛技巧,希望能夠助朋友一臂之力。
連續彎與角道彎
通過連續彎時,即使是明彎,沒有什么情況,也應走小彎,取直線行駛。若遇到明暗結合彎,暗彎處一定要做到減速。鳴喇叭,靠右行,隨時準備停車,明彎處應行小彎。
通過角道彎時,指窄山谷路,兩邊全是樹木,完全看不到前面的彎道時,左轉彎應盡量靠右,右轉彎時應減速鳴笛先靠左行,這樣可以提前發現情況,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上下坡彎和上下坡相連彎
轉上坡彎時,首先要選好路線,同時要做好隨時向右讓車和停車的準備,一般情況不必松加速踏板來控制車速,必須走好路線,隨時警惕對面來車,以防避讓不及而發生撞車事故。
轉上下坡相連彎時,當上坡彎快轉過時,應松起加速踏板,緊接著注意腳點制動踏板,完成好下坡轉彎的動作,使下坡彎能順利通過。
平道彎
轉平道彎時,要做到提前減速,車若到彎處不必制動而需加油為宜,彎處加油,表明彎前車速可以轉過彎去;彎處使用制動,則表明
彎前車速無法轉過彎去,實施制動是補救的辦法。
彎處突遇來車又占線時,應先讓方向,緊接停車,如果右邊沒有障礙,應盡量右靠,萬一事故無法避免,必須有意識地保護車頭和油箱,防止被撞而引起火災。
山區彎道
山區公路一大特點是窄彎道多,險而急,轉彎半徑小,掌握彎道的行車駕駛技能,是保證山區安全行車的關鍵。因此,首先要弄清彎道的類型:明彎、暗彎、z字彎、Z字連續彎、上坡彎、下坡彎、上下坡相連彎、平道彎等,故應耐心駕駛,切勿逞能好勝和操之過急??傊瑥澋佬熊囈龅杰囄吹綇澬南鹊?,安全行車才能有保證。
上坡
1、選擇合適的檔位和控制牽引力根據地面的溜滑狀態和斜坡的角度、長度選擇合適的檔位。
如果道路附著力好,坡道角度大,可在上坡前提速助跑,利用慣性盡量使車輛沖上較長的坡道,必要時再迅速減低一至二個檔位上最后一段坡道。
如果道路路面非常溜滑,但坡道較短,仍然可以用上述辦法沖坡,但應避免中途減檔和過度加油。否則可能由于牽引力超過輪胎的地面附著力而側滑。
如果坡道路面溜滑,既陡且長,最好在上坡之前減入低速檔,接通前橋動力,慢慢上坡。同時,要注意油門的大小,當覺得牽引力超過地面附著力,輪胎開始打滑的瞬間減小油門,保持附著力不要喪失。4x2車輛經常在這種時侯出現后輪交替側滑,一定不要慌張,迅速利用方向盤向側滑方向輕打,抵銷側滑,繼續上坡。
在極陡的坡道上掛一檔上坡,如果坡太陡,發動機轉速不斷下降,以至隨時可能熄火的時侯,迅速踏下離合器踏板解脫發動機動力,同時迅速踏下油門踏板增加發動機轉速,在車輛將后溜而未后溜的瞬間,再次放松離合器接通動力。
2、爬坡不成后的應急措施
一旦因為動力不足或打滑爬不上坡,是非常危險的。車輛在后退時剎車效力比前進時要小得多。以BJ-2020為例:前進時前輪雙蹄片均為助勢蹄(緊蹄),后退時則變成了非助勢蹄(松蹄);后退時僅后蹄片之一為助勢蹄,車輛的制動效能大幅度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后輪被剎死,前輪的剎車效力又不足,車輛很容易橫在坡上造成翻車。此時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迅速在車輛將要后退的那一瞬間掛上倒檔,同時接合離合器,利用發動機的牽阻力減緩后退車速,并且連續點剎,絕對不要把剎車踩死,保持原來的上坡路線退下來。
3、筆直爬坡
在翻越陡坡時一定要注意筆直爬坡,沿偏斜的方向攀登斜坡或半路轉彎、掉頭都可能翻車。有一些書上描述,可以在接近坡頂時左右曲折行駛,以減小坡度順利登頂。這種方法一定要慎重使用。如果坡道極為陡峭,曲折稍一過分,車輛前進的方向和陡坡形成的角度超過車輛的最大穩定斜度,車輛將立即傾覆。
下坡
下坡相對上坡要容易一些,不會同時兼顧牽引力、動力等因素,但也應注意:
任何時侯都不能在坡道上敞放,下坡前應該按照“幾檔上坡,幾檔下坡”的原則,即判斷坡道可以用幾檔爬上來,就用幾檔放下去,利用發動機的牽阻力,減緩下坡時的車速。
在坡道上盡量不要踩剎車或解脫離合器,也不要超過需要減檔而造成過度牽阻,這幾種情況如伴隨轉動方向盤,將極容易在坡道上翻車,特別是在道路附著力較低的情況下。如果非制動不可,也必須端直方向盤,在控制車速至可控制時再轉動方向盤。所以,在坡道、彎道同時出現時,要在道路端直段接近彎道時制動控制車速,再駛進彎道,千萬不要高車速沖進彎道后再剎車。
如果在下坡彎道中發生側滑和甩尾,要迅速松開剎車,用朝甩尾方向轉動方向盤的方法糾正側滑。
連續折頭彎
狹窄的山區道路上經常有許多為攀上埡口而修筑的連續彎道,甚至連續折回180度,彎道轉彎處的半徑極小,坡度又很大,這樣的道路是最危險的。在這樣的道路上行車,必須在進彎前充分減速,確定不會在彎道中和對方來車相遇時才能駛入彎道,盡可能加大轉彎半徑轉彎。否則,在彎道中回車,如己車應轉右彎(小彎),上坡時恰恰是折頭拐坡度最大和半徑最小的死角,車輛難以攀爬而熄火后溜:下坡時又因此容易翻車。如己車應左彎(大彎),則由于對方來車存在上述困難,很可能不得已加大轉彎半徑而發生對撞或將己車擠出彎道。寧可在入彎前等待對方來車駛過彎道,決不要在彎道中會車
橫穿斜坡
在山區崎嶇道路上,可能會遇到靠山坡一側崩塌,在道路上形成一段朝山谷傾斜的斜坡。橫穿這樣的斜坡時一定車頭向山坡側(向上)攀爬,待車輛已攀爬至一定距離又可能喪失斜面上的穩定時,迅速轉動方向盤朝山谷一側,加油以切線駛離斜坡。如果從斜坡靠山谷一側橫穿,在向山坡一側修正方向盤的一瞬間就可能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