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并不多,基本就是中國版SLS或是中國版能源火箭。雖然我更傾向于費用較低的太空推進劑補給站的設計,但是研制重型火箭也算是很好的選擇,畢竟這是成熟的經過驗證可行的方案,而太空燃料站則是概念中的技術,存在機會但也有很大風險。
我國重型火箭存在兩個方案,方案A為液氧/煤油助推構型,類似于俄羅斯能源火箭的設計。方案B為固體助推構型,類似美國Ares V/SLS方案。當然僅僅是類似,具體方案有很大不同。 以下文字引自《研制重型火箭支撐航天發展》: ● 多任務適應能力。重型運載火箭應能滿足多種探測任務的要求。 重型火箭的技術要求: 關鍵技術
● 大噸位運載能力。重型運載火箭為滿足一次交會完成載人登月和多次交會完成載人登火星等深空探測任務對運載能力的需求,其低地球軌道(LEO)運載能力應不低于130t。
● 高可靠使用性能。重型運載火箭應該采用高可靠總體方案,降低火箭飛行風險,確保火箭總體使用性能。
● 新技術牽引能力。通過對重型運載火箭牽引大直徑箭體、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研制,帶動航天新產品的發展和促進現有產品的更新換代。
結合重型運載火箭初步總體方案討論,現已初步梳理出重型運載火箭的幾個重大關鍵技術:
● 重型運載火箭總體方案優化設計;
● 200噸推力級液氫/液氧發動機技術;
● 千噸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 660噸推力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
● 大直徑箭體設計、制造及試驗技術;
● 重型運載火箭大功率、高負載推力矢量控制技術;
● 低溫推進劑在軌蒸發量控制技術。
不過以我國目前技術力量而言,這些關鍵技術可以說都需要技術攻關,和美國SLS的RS-25D發動機、RSRBV,J-2X、8.4米直徑箭體、重型火箭推力矢量控制技術和低溫推進劑在軌蒸發量控制技術等都是成熟產品或是在成熟產品技術上改進(J-2X)有根本的不同。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我國才更需要攻關這些技術,拉近和美國這一航天超級強國的差距。登月項目對美國是重復,但對我國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但正如我前文所言,重型運載火箭并非唯一的技術途徑,太空燃料站/加油站/推進劑補給站可能是更快更有效,成本更為低廉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