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地界里一段段所謂的史話,如同歌曲“串燒”一樣給您兜售了一遍,這里所說的史話實際上離真正的史實還有很大的差距,比起大上海、大楊浦百年來風起云涌式的精彩大變革來,只能算作一根粗線條而已。
即便這樣,我的內心還是通過學習和探究得到了部分滿足,因為它使我重新見識了老宅附近曾經發生過的歷史變遷;又仿佛讓我看到了祖輩們在這塊地界內外,為追求美滿生活而拼命掙扎的面容;看到了父母為養家糊口日夜奔波的腳??;看見了我童年嬉戲歡樂的笑臉和我遠征時留下的無奈而堅強的步伐。
我家老宅地上的房屋由茅草屋變成瓦平房再翻蓋成三層樓房,足足經歷了七十多年的滄桑變遷,2000年終因市府改善民生之目的,而舉家遷入楊浦區東北角上的中原小區(那里的陳年史料更為豐富多彩待以后給您敘述)。我對自家老宅地及周邊生活區域的深切懷念卻時時涌向心頭。
為了釋懷和寫好這篇史話,不久前我特意回老宅地界巡游了一圈。首先見到老宅地西邊的太平報恩寺原址上,懸掛起了寺廟重建工委的牌子,有望今秋可動工重建;為了探個究竟,便走進在遺址上重新簡修的廟堂,并替祖輩和家人給慈眉善目的菩薩深深地拜了三拜;而安永紡織一廠的原址上卻新蓋了許多高檔的商品樓;那座架在西湖路與蘭州路上的小木橋,經過幾次改建后成了一座鋼梁結構的人行橋,整個橋身刷上了果綠色油漆,與蘭州河兩岸的景觀樹渾成一色;看見 河水經過治理已清澈如初;橋北拐角處的原中華新舞臺遺址上,早就建成了高層居民樓,當年許多拆遷戶將此樓作為他們新的棲身之地。東面的圣心醫院經過變革后成了楊浦區老年醫院,將上帝“圣心”的關懷給了天下最需要關愛的老年人。
老宅地及附近拆遷地塊歷經八年沉寂,先后建成了上海紅房子婦產科醫院楊浦分院(見圖8)和楊浦區中醫醫院(暫未開業)。
老宅地界上新建的紅房子楊浦分院
我走進醫院后仔細觀察和目測,見老宅地的位置上面,正好是醫院教學樓南側的綠色草坪,在路旁鮮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平和而熱烈,這對我來說是個極好的慰藉和最為恰當的回報,因為那是塊迎接人間小天使的福地!
(完)
注:照片引用網絡資料
落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