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北京地鐵遠景規劃圖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中國開始規劃在北京、
沈陽、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鐵。北京地鐵首先開工,一期工程于1965年07月01日開工建設,其線路沿長安街與
北京城墻南緣自西向東貫穿北京市區,連接西山的衛戍部隊駐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全長23.6公里,設17座車站和一座車輛段(古城車輛段),1969年10月01日建成通車。根據預計,北京地鐵在戰時可以每天運送5個陸軍整編師的兵力自西山運至北京市區。
由于屬于戰備工程,北京地鐵在通車后很長時間內不對公眾開放,需憑介紹信參觀及乘坐。1971年01月15日公主墳至北京站段開始試運行,
1971年08月05日延長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07日延長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04月23日延長為蘋果園至北京站。北京地鐵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線路沿北京內城城墻自建國門至復興門,呈倒U字型,設12座車站及
太平湖車輛段,線路長度為17.2公里。1981年09月15日,北京地鐵正式對外運營。
北京地鐵復八線于1992年06月24日開工建設,1999年09月28日通車試運營,2000年06月28日與一線全線貫通。八通線于2003年開通,計劃與1號線貫通,對改善通州交通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最擁擠地鐵線路是哪條?最擁擠的地鐵換乘站是哪一站?此前網友評選,八通線與四惠東、四惠地鐵換乘站一直名列前茅。此前,通州區很多網友曾在八通網提出“八通線直連一號線”方案。北京市政協委員也曾建議,就線路而言,八通線和一號線本身就是一條線,只因建成年代相差太遠,未能直通。但如果兩線連通,可避免四惠、四惠東一帶大量人流“淤積”。
“地鐵擠、公交不快,這是現在公共交通的主要問題。”八通線、13號線存在相同的折返能力問題,受場地和線路設計影響,當早晚高峰地鐵發車間隔縮短至2分鐘時,從四惠東、四惠“調頭”駛向對面的地鐵列車,無法快速折返,導致全線地鐵運力受影響。但兩線連通難度較大,涉及更改站臺、統一車輛、改造信號系統等問題。未來是否會兩線連通,目前還是未知數。
地鐵1號線橫貫北京東西,目前,1號線早高峰時段列車運行間隔已縮至2分05秒,在現有設備條件下已接近極限,運力與運量的矛盾日益凸顯。“目前在規劃線網里需增加另外一條大容量可行通道,無論從技術還是經濟角度考慮,在需要的時候將建設這條R1線。”周楠森說。
在編制的《北京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20)》中,北京擬在現有地鐵1號線下方,沿長安街方向再建一條東西向交通走廊,從1號線下方沿長安街直通至通州運河核心區,建設規模將超越既有1號線。規劃中的地鐵R1快線全長52.3公里,沿長安街向東西延伸,自西向東主要經過的功能區包括門頭溝新城、首鋼廠區、魯谷居住區、公主墳商圈、金融街、王府井商業區、CBD核心區、通州運河中心區等。地鐵快線擬采用大站快車方式,停靠站點較少,運行速度快,從而便捷連接中心城區和通州新城。
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公司規劃部門有關人員表示,R1線已在2020年北京軌道交通規劃版圖之上,但具體何時啟動要看地鐵6號線開通運營后的效果,如果6號線仍無法有效分流1號線客流,那么啟動R1線的時間表將會提前。
運營車站與換乘
以下即為地鐵1號線的運營車站:
站名來歷
蘋果園(103):位于石景山區中部。東鄰西井村,西至金頂東街,南依蘋果園南路,北靠金頂山。因明代起此地就有蘋果園,故名。
古城(104):即古城大街。位于
石景山區中部。南起石景山路,北接楊莊大街。因該路西鄰原
古城村(今名老古城)得名。據傳,村東原有座
老爺廟,廟前有兩棵粗大的白皮松,長勢堪稱奇絕,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古老的城門,古城村由此得名。
八角游樂園(105):原站名“
八角村站”,1996年因游樂園興建更名,游樂園即指
石景山游樂園。該園建于1986年,占地26.7萬平方米。園內共有20多項
大型游樂設施,主要有旋轉木馬瘋狂老鼠、童活列車,高空觀光車、過山車,賽車、海盜船、碰碰船、勇敢者轉盤及
水上樂園等等,內容豐富、活動刺激,令人其樂無窮, 流連忘返。
八寶山(106):八寶山由東西兩座山峰構成,最高點海拔一百零三米,因產八種黏土礦物而得名。即:紅土、耐火土、青灰、黃漿、白土、馬牙石(方解石)、沙石、
板石。
玉泉路(107):位于永定路之西,辟于日偽時期(1939),五十年代改建。因其北端與
玉泉山遙遙相望,故而名之。
五棵松(108):因樹得名。五棵松路與復興路相交處原是清提督
邵英墓地。墓內有五棵古松,周圍泛稱五棵松。
萬壽路(109):位于海淀區西南部。北起阜成路,南至
豐臺區蓮花河。因塔而稱。萬壽路北端是阜成路,阜成路北側有明代的慈壽寺,寺內有塔曰
永安萬壽塔。明神宗圣母慈圣
皇太后于萬歷四年(1576)建。后廢棄,僅剩孤塔,簡稱萬壽塔,俗稱
八里莊塔。萬壽路即由此而稱。
公主墳(110):原名“立新站”。位于復興路與三環交會處,1965年修
地鐵時才將遺骸遷出墳墓平毀,現為街心公園。這里埋葬了兩位公主,一位是清嘉慶帝三女兒莊敬
和頤公主,另一位是嘉慶帝的女兒
莊靜固倫公主。二人都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去世。這或許是二位公主葬于一處的原因。二人
寶頂東西并列,
坐北朝南。東邊是三女兒莊敬,西邊的是四女兒莊舒。這里村子原叫王佐村,清末改名苑家村,是
北京最著名的公主墳。
軍事博物館(111):軍事博物館全稱為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于復興門外復興路9號,是以軍事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建于1959年,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館舍建筑呈山字型,中央部分有七層,兩側為四層,是北京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
木樨地(112):舊為菜地,系
白云觀廟產。以產黃花菜聞名。黃花菜即金針菜,可食,色澤金黃如桂花。桂花又稱木樨,故以此稱之。
南禮士路(113):南禮士路早在金元時代就是一條
官道。明代建都北京以后,建立了
月壇。按照舊時的規矩,通向壇門的主道,稱為神路,或或
神路街,或稱禮神路。今南禮士路即當年通往月壇的主路,明代稱禮神街,清代稱光恒街。又:北京舊時的交通運輸事業落后,騾、馬、驢、駱駝等畜力是主要的運輸工具,因此北京有騾馬市等。今禮士路北口,有驢市,稱驢市口。1911年以后,驢市雅化為禮士,此路位于驢市之南,故名南禮士路。
復興門(114\204):民國二十八年(1939)于邱祖胡同、臥佛寺街西口左近始辟城門,初名長安門。并無門樓,只是豁口。抗戰后,長安門改稱復興門,寓國家復興之意。
西單(115\408):因南端有單牌樓,故名。牌樓額題“瞻云”,稱瞻云坊。因牌樓在
皇城之西,故習慣稱西單牌樓,簡稱西單,與東單相對。《故都變遷紀略》卷六載:“西單牌樓民國十二年(1923)拆毀。”
天安門西(116):因位置在天安門以西而得名。天安門位于北京城的
中軸線上,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以示皇帝“承天啟運,受命于天”。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改稱天安門.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明、清時,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高為33. 87米;1970年翻建后高達34.7米。它造型典雅,是我國傳統建筑藝術的代表作。
天安門東(117):因位置在
天安門以東而得名。
王府井(118):名稱來源于“王府”與“井”二者。王府:明永樂十五年(1417)在此街東側修建的十王府;井:過去此地有一甜水井。1998年
王府井大街改造施工中曾掘出一口古井,據一些專家考證,這口井的位置和繪
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乾隆京城全圖》中標出的井的位置完全一致。為保護這一古跡,特在井口制一龍飾井蓋,使之成為王府井大街一景。
東單(119\507):明代,東單北大街南端建有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檐下施如意斗拱,坊額書“
景星”二字,稱單牌樓,又因位于皇城天安門之東而稱東單牌樓,簡稱東單,與西單牌樓遙相對稱。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毀于兵火。
建國門(120\211):民國二十八年(1939),日本人占領
北平,為興建東郊的所謂工業區和西郊的“新北京”,在現建國門和復興門的地方拆除了一段城墻成為豁口,當時并未顧及城門的建設,僅僅安裝了簡易的鐵欄桿(一說鐵門)。四十年代初,日偽當局曾擬議過新開豁口城門的名稱,初定東豁口名“啟明”,寓意“旭日啟明”之意,但人們仍然叫這兩處豁口為“豁子”。民國三十四年(1945)11月,改啟明為建國門,但仍沒有建正規城門。1969年興建地鐵時拆除建國門,1977年在原址上建立交橋。
永安里(121):位于朝陽區西部。永安東里、永安西里、永安南里統稱為永安里。五十年代命名,取永遠安居之意。
國貿(122\1020):原定站名
“大北窯站”,來源于原先此地附近的磚窯,三環亦有“北窯橋”(今國貿橋),而后因90年代初國貿修建更名,國貿全稱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占地十二公頃,總建筑面積四十三萬平方米,由寫字、公寓、飯店、展覽大廳、會議和宴會大廳、
商城、健身娛樂等設施組成。
大望路(123):即西大望路,北起
朝陽路,南至松榆南路。民國三十六年(1947)北平市圖,已有其稱。但南端只到沙板街(約當今之南磨房路)。西大望路原為沙石路,五十年代初鋪設瀝青。1965年6月改拓為今狀,將南端向南延伸至
北京工業大學西南。
四惠(124\BT01):原定站名
“八王墳站”,八王墳是清太祖
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的墓地,也是北京比較有名的一處清代王爺墳。
復八線和
八通線的名字皆因此得名,后因修建四環路,臨近四惠立交橋而更名。四惠立交橋坐落在規劃
東四環路與京通快速路及
通惠河北路,設計第一層為輔路系統,第二層為京通路及通惠河北路,第三層為東四環路,第四層為京通路、通惠河北路由東向南至東四環路、東四環路由北向東至京通路的匝道。整座立交橋共由3座跨線橋、8座匝道橋及相應的道路組成。
四惠東(125\BT02):原定站名
“八王墳東站”,后因位于四惠站以東,故名。
其中在古城和蘋果園東側設立古城車輛段,在四惠設立四惠車輛段。
車站信息
北京地鐵1號線車站信息站名 | 開通年份 | 車站地面位置 | 車站形式 | 衛生間位置 | IC卡充值位置 | 所屬行政區 |
---|
蘋果園 | 1973 | 金頂山南路、蘋果園路與蘋果園南路之間 | 地下/整體站廳/側式站臺 | 下行站臺南側 | A口售票處 | 石景山區 |
古城 | 1971 | 石景山路與古城大街交口東側 | 地下/分離站廳/側式站臺 | 上行站臺東側 | 南廳售票處 |
八角游樂園 | 五環路八角橋東側 | 無 |
八寶山 | 石景山路與魯谷西街交口 | 地下/分離站廳/島式站臺 | 站臺東側 |
玉泉路 | 復興路與玉泉路交口 | 站臺西側 | 本站無人工充值服務,請在自動充值機上充值 | 海淀區 |
五棵松 | 西四環中路與復興路交口 | 站臺東側 | 東站廳售票處 |
萬壽路 | 復興路與萬壽路交口 | 本站無人工充值服務,請在自動充值機上充值 |
公主墳 | 公主墳立交橋下方 | 站臺西側 |
軍事博物館 | 復興路與羊坊店路交口東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南 | 站臺東側 | 西站廳售票處 |
木樨地 | 木樨地橋東側 | 本站無人工充值服務,請在自動充值機上充值 | 西城區 |
南禮士路 | 復興門外大街與南禮士路交口 | 西站廳售票處 |
復興門 | 1987 | 復興門橋東側下方 | 地下/分離站廳/島式站臺/換乘站 | D口售票處 |
西單 | 1992 | 西長安街與西單北大街交口東側 | 地下/整體站廳/島式站臺/換乘站 | A口 | 售票處 |
天安門西 | 1999 | 西長安街與南長街交口 | 地下/整體站廳/島式站臺 | 站廳東側 | 西售票處 |
天安門東 | 東長安街與天安門廣場東側路交口及與南池子大街交口之間 | 東城區 |
王府井 | 東長安街與王府井大街交口 | 站廳西側 |
東單 | 東長安街與東單北大街交口西側 | 地下/整體站廳/島式站臺/換乘站 | 1號線站廳東側/5號線站臺北側 | 1號線東廳售票處;5號線南廳售票處 |
建國門 | 建國門立交橋下方 | 地下/分離站廳/島式站臺/換乘站 | 1號線站臺西側/2號線站臺北側 | C口售票處 |
永安里 | 建國門外大街與東大橋路交口 | 地下/整體站廳/島式站臺 | 站廳東側 | 西售票處 | 朝陽區 |
國貿 | 國貿橋西側 | 地下/整體站廳/島式站臺/換乘站 | 站廳西側 | 本站無人工充值服務,請在自動充值機上充值 |
大望路 | 建國路與西大望路交口 | 地下/整體站廳/島式站臺 | 西售票處 |
四惠 | 四惠橋東側,京通快速路北側 | 地面/島式站臺/整體站廳/換乘站 | 站廳北側 |
四惠東 | 鐵路東北環線與京通快速路交匯處西北側 | 地面/側式站臺/換乘站 | 站廳西南側 | 本站無人工充值服務,請在自動充值機上充值 |
停用車站
一號線因修建目的為國防服務,所以存在很多不開放的內部車站,53#站(俗稱高井站,101)、52#站(俗稱福壽嶺站,102),同時在1號線與國鐵有諸多聯絡線,其西端53#站就是一座地鐵與國鐵京原線同臺換乘車站,京原線聯絡線(101線)上還有54#站(國鐵站,俗稱黑石頭站),楊莊車庫;在八角游樂園西側有八角聯絡線聯絡豐沙線,其上有衙門口站(國鐵站)。這些作為
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就已建成的車站,自建成日起至今尚未對公眾開放(其中國鐵衙門口,國鐵54#已基本廢棄),以及因線路變動停用的線路,如南禮士路-長椿街聯絡線
52#站(福壽嶺站)
52#站(福壽嶺站;地鐵技校站),編號為52,102。其中102為地鐵系統的編號,52是軍用鐵路系統編號(一說地鐵修建時期的舊編號)。由于沒有正式名稱,也有人將這站稱為地鐵技校站。位于
蘋果園站西北方向福壽嶺村,與地鐵技校臨接。本站作為地鐵技校通勤車的停靠站,以前每個工作日早晚各有一班通勤車停靠,后取消。車站構造與古城站和蘋果園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僅有一個尚可使用,其他三個入口中有兩個被水泥和各種雜物封死,另外一個被從內部鎖住。站內墻壁留下了很多地鐵技校學生的涂鴉。入口處雖固定著非工作人員嚴禁入內的警示牌,但除學生外,時常有以城市冒險為目的的組織或個人進入,目前尚未有因該行為違法而被處罰的實例。
52#車站與軍方并無直接聯系,但因為其附近客流較少,所以一直沒有對外開放。目前52#車站常被用來試驗軌道交通新技術新產品,可被視為北京地鐵的試驗基地。
高井站
53#站(高井站;北京軍區站)編號為53,101。由于該站無正式名稱,因此也有人將此車站稱為北京軍區站。本站坐落于
西山中,位于北京軍區后勤部的管轄區內。由于入口隱蔽,并且受到軍區的管制,目前僅能從幾張照片和軍區內部人員來了解站內設施及構造。該站與客運站的構造完全不同。分離島式站臺,站內寬闊,出入口為長坡道,軍車可直接開到地鐵站臺。兩側軌道一側用于地鐵,一側用于國鐵,國鐵聯絡線直通京原線。
黑石頭站
黑石頭站編號為54。在地鐵系統中沒有編號,因此也被認為不包含在北京的地鐵系統之內。本站為一地上車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
黑石頭村村中,因此被大多數人稱為黑石頭站。向西經過石門路道口,于京源線三家店站附近連接國家鐵路。(另一線連接西山國防工程)
衙門口站
衙門口站(支線站,并非11號線衙門口站)為衙門口支線車站,在八角游樂園和古城站之間有條通向西南方向的軌道就是衙門口支線。鐵道在石景山體育館東側首鋼森林公園中爬升至地面,經過衙門口村的衙門口站,最后并入京源鐵路,旁有鐵路線延伸到西郊機場。早期有調車需要時會使用到此線路,現已基本閑置,衙門口站也已廢棄多年。
楊莊站
楊莊站(楊莊車庫、車站),系對楊莊車庫的訛傳,本站為古城車輛段的車庫,是地鐵公司的一個分部。也是一個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