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最新消息:今天(12月23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上的八臺科學探測設備全部開機。探測器正在爭分奪秒對月球開展探測活動。除了昨天觀察者報道提到的X譜儀探頭和紅外成像光譜儀之外,其他設備還包括月基天文望遠鏡和天文雷達。
嫦娥三號著陸器
繞月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本月初接受采訪時說,著陸器上有一臺天文望遠鏡。“在月亮上觀測天文,這是史無前例的。它有什好處?地球上刮風下雨,云遮霧罩,電離層攪著,又有污染,限制很多。月球上真空,可以觀察得更清楚,這是天文學家觀測天文夢寐以求的環境。” 歐陽自遠說。
另外,據歐陽自遠介紹,著陸器上還放了一臺極紫外望遠鏡,用于觀測地球的等離子體層的密度、結構的變化,它反映了地球空間大范圍的環境變化。歐陽自遠說:“阿波羅16曾經放置過一臺極子相機在月亮上,但它的波段、觀測的任務跟我們不一樣。”
嫦娥三號還有第三個“不一樣”,就是在月球車底下裝了一臺雷達,發射雷達波到月亮的地底下。它有波段:一個是測20米深那一段的土壤層結構是否分好幾層,怎么分,有沒有大石頭;另一個波段是做100米深月球上部的結構。
嫦娥三號任務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第一次”
《新聞聯播》稱,嫦娥三號實現我國航天史的多個第一次。昨天,嫦娥三號完成最后一次互拍,傳回清晰照片。《新聞聯播》稱,兩器互拍并不是月球車和著陸器互相拍照這樣簡單,照片的背后,是中國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互拍的這兩張照片,就證明了巡視器(即月球車——編者注)能夠在月面巡視。我們在月球上既然能實現這個,將來在其他行星上,也可以實現這樣一個能力。”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孫輝先說。
實現對在月球上的探測器進行遙控操作,這在中國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而在整個嫦娥三號的任務中,這樣的第一次還有很多。
12月2好,嫦娥三號成功發射。研制團隊第一次讓火箭實現了多窗口、準時發射、精確入軌的能力。“三天,每天有兩個窗口,六個窗口六條軌道,火箭都要具備條件,降低了工程發射的風險。”嫦娥三號任務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杰說。
X譜儀探頭和紅外成像光譜儀
12月14號,嫦娥三號開始執行月面軟著陸。首次應用在我國航天器上的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穩定工作,托舉嫦娥三號懸停月面。完成了世界首次航天器無人月面懸停避障,探測器安全落月。
嫦娥三號任務探測器系統高級顧問葉培建說:“這是第一次,但是按照預定的計劃,預定的時間落在了預定的地方,而且保持了很好的姿態。”
完成互拍之后,月基天文望遠鏡、天文雷達這些首次用于月球探測的設備開啟了嫦娥三號的科學探測之旅。這背后不僅有為探月工程首次研建的深空站的支持,其中的小細節,也在體現著創新的力量。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熊群力說:“所有的活動都是電機驅動,這次我們完全國內自主創新的產品,通過我們的深空測控通道,異地遙控工作,這個意義非常重大。”
準時發射,精確入軌,穩定落月,創新探索。嫦娥三號的每一步都代表著中國航天新的進步。探月工程副總指揮許達哲說:“美國和前蘇聯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都經過了20次以上的任務,我們是用三次就實現這樣一個目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