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新朋友?:
一直陸陸續續有新老朋友來,大家也蠻關心A叔的近況,可能大家都知道我的經歷,現在當然早過了財務自由的階段,這兩年過著炒炒股票,打打德州,偶爾澳門一日游,膩了就去海上漂幾天的日子。
股市沒有神,我說的也不盡然全對。公號取名的時忘了告知小友助理,用A叔就好不要用神。所以以后大家留言,客氣的話叫我聲A哥或A叔就很好。
這里主要分享心得和交流邏輯,股市是一個自我修煉的地方,前輩們也最多給你們一些提醒,讓你們少走點彎路,最大的敵人還是你們自己。而你會發現其實最終能幫你的也只有你自己,我不行!養家不行!小趙也不行!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1)機器人國內景氣度如何變化?缺貨怎么看?
2)特斯拉bot對于產業鏈的價值量拉動?
3)具備哪些投資機會?
1、機器人國內景氣度Q3有望反彈,缺貨為國產機器人創造份額提升的絕佳機遇。進入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仍然呈現良好的增長韌性,在其他自動化產品呈現微增或者負增的情況下仍然實現高速增長,Q1同比增速達到了21.4%,在多個領域全面開花,尤其是新能源+半導體+汽車整車+醫療+汽車零部件+倉儲物流等新興應用市場。22Q2經歷短暫下滑,我們估計到Q3景氣度有望重新回升,6月增速已轉正。Q2在疫情影響之下銷量規模同比下降了13%,但到了6月份單月增速轉正為2%,新能源+半導體+汽車+汽車零部件+醫療等增速環比趨弱,而根據MIR預測,估計Q3增速即將回升至兩位數以上增速。根據我們的產業鏈調研,當前機器人在手訂單飽滿,但由于疫情影響交付+芯片短缺等問題,在出貨期上明顯拉長。而缺貨系本輪機器人行業周期的重要特征。根據我們的產業鏈調研,機器人當前呈現普遍缺貨情況,從最初的一個品牌、少量星號缺貨,到現在基本上是全系列缺貨,比如說APP從3公斤開始到10-60公斤,到目前的150-200公斤呈現全面缺貨,交付期顯著拉長(8-10個月),庫卡差不多是類似的情況。而日系的發那科、安川,雖然有缺貨,其交貨周期相對來說是比較有保證的,能夠給一個相對明確的交貨時間。缺貨導致國產機器人增速超越海外機器人在本土的增速。必須承認的是,當前國產機器人與海外機器人仍存在較大性能差距,但在碼垛、搬運、焊接、協作等領域已經逐步開始了替代,包括大公斤級別的機器人,尤其是在新興應用領域。從數據來看,國產機器人增速上半年整體為16.2%,而外資機器人在缺貨影響下下滑了5.4%。缺貨為國產機器人創造絕佳替代機遇。此前,在一些行業,企業不愿意嘗試國產機器人,而現在很多企業,包括一些新能源汽車行業均開始考慮國產機器人供應。部分渠道商集成商反饋,大負載200公斤級的國產機器人開始銷售給新能源行業,體量已經銷售了五六十臺,而此前這些客戶往往更愿意使用ABB、庫卡等供應商。這對于國產機器人而言意義重大,因為本身機器人系硬件+軟件的綜合學科產品,下游使用越多、優化能力越強,此前國產機器人由于缺乏客戶應用,迭代速度慢于海外公司,而現在一旦客戶開始大規模應用,意味著國內機器人有望實現放量-優化-升級-進一步放量的正向循環,從而打破以往歷次景氣周期國產機器人增速低于海外的局面,有望標志重要拐點。2、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代表機器人行業未來潛力方向,帶動整體產業鏈從工業-協作-人形邁進。從六月份我們召開市場第一次特斯拉bot機器人會議以來,人形機器人成為行業關鍵熱點。我們認為,人形機器人是未來機器人的重要形態,代表機器人從人機隔離-到人機協作-再到人機互動的演進方向,也代表機器人從位移固定過渡到輪動位移,再發展到雙足位移。人形機器人相對于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在交互能力、導航能力等方面要求顯著提升。由于特斯拉對其機器人應用場景拓展至服務、家用等領域,那么機器人就不僅限于單純的加工功能,這對機器人的自由度、導航能力、人機交互能力、環境感知能力等提出了明顯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機器人自由度,傳統工業機器人自由度為3-6,減速機用量方面:一臺工業機器人的腿部、腰部和肘部需要4至6臺減速器,根據高工機器人的統計,RV減速器和諧波減速器的使用量約為65%:35%,由于人形機器人的類“人”性,其關節數量較普通工業機器人數量明顯增多,所以諧波減速機使用數量理應增多(如多出腕關節、踝關節等)。假設RV減速機用量為4-6臺,諧波減速機用量為6-8臺。價格方面:據綠的諧波 招股說明書中資料顯示,調研數據表明,目前全球主流使用的機器人減速機中,諧波減速機價格在1000-5000之間,而RV減速機價格要高于諧波減速機,價格在5000-8000之間。假設諧波減速器均價為3000元,RV減速器均價為6500元。根據以上假設,我們計算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精密減速機價值量高達4.4萬元-6.3萬元。同時,由于人形關節增多,與之配套的液冷電機、空心杯電機等預計也會有一定增量。高性能伺服驅動器技術亦非常關鍵。作為人形機器人的核心硬件,伺服系統是決定人形機能否動起來的關鍵。一般來講,人形機器人身上的伺服系統配置較多的是無刷直流伺服。伺服系統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國家的企業所占據。日系品牌占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安川電機、松下電機、三菱電機、三洋電機等品牌壟斷了我國中小型OEM市場,而在大型伺服市場上,西門子、倫茨、路斯特、倍福、博世力士樂、施耐德等歐系品牌也掌握著傳統優勢。市場擴大,國產化率提升的雙重利好。根據禾川科技 招股書,2020年國產伺服品牌的市場規模達49.64億元,同比增長34.40%。2020年國產化率已達24.50%,2021年上升至27.22%。導航能力的核心是移動規劃與控制技術。根據我國AGV發展歷史,導航傳統早期的用磁帶或電磁導航,這兩種方案原理簡單、技術成熟,成本低,但是改變或擴展路徑及后期的維護比較麻煩,并且機器人只能按固定路線行走,無法實現智能避讓,或通過控制系統實時更改任務。目前AGV主流的導航方式是二維碼+慣導,這種方式使用相對靈活,鋪設或改變路徑也比較容易,但路徑需要定期維護,如果場地復雜則要頻繁的更換二維碼,另外對陀螺儀的精度及使用壽命要求嚴格。隨著SLAM算法(即為同時定位與建圖)的發展,SLAM成為了包括AGV在內的機器人廠家優先選擇的先進導航方式,SLAM方式無需其他定位設施,形式路徑靈活多變,能夠適應多種現場環境。而IMU芯片(慣性導航)即為SLAM成熟的關鍵。交互及傳感技術,包括語音、視覺、力覺等亦非常關鍵。這就涉及到大量控制芯片(據產業反饋為DOJO芯片)、視覺傳感器、力矩傳感器、柔性壓力傳感器等。1)傳統機器臂產業鏈,認為綠的諧波、雙環傳動、禾川科技、匯川技術長期維度受益于FA機器人以及服務機器人的雙重利好;2)我們建議重視FA自動化核心標的埃斯頓、凱爾達、新時達、埃夫特等標的受益于外資機器人供應鏈問題(預期今年內不能緩解)3)特斯拉汽車產業鏈:我們認為三花智控 、拓普集團 供應邏輯較為清晰,其他標的持續跟進驗證中;4)我們建議重視國內上市公司中的:柏楚電子 ,億嘉和等有類似特斯拉人工智能技術路徑標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