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 | 來源與演變
酈(lì)姓源流:
源流一
是黃帝的后裔。夏朝建立后,夏王禹追封先代遺民,封黃帝后人涓于酈邑(河南省內鄉縣酈城村),建立酈國。春秋中期,酈國被晉國攻滅,又被周天子封于陳留(河南省開封市),以原國名命姓,稱為酈姓。
源流二
第一個淵源:源于風姓,出自遠古驪山氏女媧,屬于復姓省文簡化為氏。
酈 | 宗族先賢
黃帝:軒轅氏,名荼,興起于軒轅谷(今甘肅清水),向中原遷徙,定都于熊山(今河南新鄭)。在涿鹿(今河北涿鹿)聯合炎帝打敗蚩尤,建立華夏族部落聯盟。時當公元前25世紀。
酈涓:黃帝八世孫,禹治水成功后,建立夏朝,尊崇華夏始祖黃帝,封其后人酉涓于酈邑(今河南內鄉),建立酈國,改稱酈涓,是為內鄉始祖,成為中華酈氏宗族最早的源頭。
酈龐:涓公四十五世孫,周惠王六年庚戌(前671年),被朝廷冊封為陳留侯,定居陳留(今河南開封),重新開基立業,是為陳留始祖。
酈食其:龐十七世孫,魏安釐王九年(前268年)生于魏國陳留高陽(今河南杞縣)。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劉邦兵臨陳留,食其跟隨劉邦,用計攻克陳留,被封為廣野君。漢王三年(前204年)秋,勸齊王田廣以七十余城降漢。漢王四年戊戌初(前204年11月),韓信發兵襲擊齊國,齊王田廣認為被騙,乃烹殺食其,時年約六十有五。
酈商:字良臣,食其之弟,魏安釐王二十四年(前253年)生于魏國陳留高陽,早年學習用兵之道。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劉邦攻克陳留后,商率部下跟隨劉邦進攻秦朝,屢立戰功。楚漢戰爭中,轉戰于中原各地。漢高帝六年(前201年)正月,被封為曲周侯。此后,又跟隨高帝出征陳豨、英布。漢高后八年秋,商去世,在位二十二年,終年約七十四歲,謚曰景侯,葬于其兄廣野君墓左側。
酈炎:字文勝,食其公十五世孫,生于漢桓帝和平元年庚寅(150年)。遷居涿州(今河北涿州),是為涿州始祖。炎有高超的邏輯、詩文、音樂才華。熹平六年丁巳(177年),因冤案被捕,在獄中被折磨致死,時年二十八歲。
酈道元:字善長,生于魏孝文帝延興二年壬子(472年)。為官期間,采取嚴厲手段,打擊邪惡勢力,但因此得罪權貴。孝昌三年丁未十月(527年11月),雍州刺史蕭寶夤在長安發動叛亂,北魏朝廷任命道元為關右大使,被蕭寶夤叛軍殺害,終年五十六歲。道元勤奮好學,廣泛閱讀各種奇書,經過多年辛苦,終于寫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經注》,記錄河流1252條,全書達30萬字,共四十卷,開創了我國古代“寫實地理學”的歷史,在世界地理學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酈姓名人還有:唐代功臣酈昶,北宋功臣酈斌孫,南宋功臣酈文紹,金代詩人酈權,明代學者酈光祖,清代詩人酈滋德等。
酈 | 歷代名家單字字帖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