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退休金的老人日子亦乏善可陳,兒女有“出息”的永遠忙乎,難得回家瞻仰父母一把,沒出息的倒是常回家啃啃而不是《常回家看看》,老人家扎堆嘮起嗑來總是唏噓。
社會養老機構應運而生。
但是中國的老人90%以上不愿意接受社會養老這一模式,總是一廂情愿地認為:我的兒女就是比別家的兒女孝順,不會不管我,不會把我送進養老院——在老人的心目中,養老院就是人間地獄,意味著被親人拋棄。
于是,在我們現在這個大步邁向老齡化社會的今天,養老成為一本家家都難念的經。
幾乎所有的老人都不愿意去養老院,字字血聲聲淚:“我白養了你們了!”子女們端出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工作忙啦,自己身體不好啦,家里事多沒時間啦,家里房子太小沒地兒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真正的理由沒有人敢說出口,那就是:不愿意。
有這么一個事實從來沒有人敢于正視:幾乎沒幾個人能夠做到照顧自己吃喝拉撒在床的親生父母半年以上還其樂無窮——盡管我們的父母在照顧嬰兒時期的我們時,真的是樂在其中!
這就是自然規律:水總是往下流的。
每一個人都會老。當今老人的壽命更是愈來愈長,照顧老人是兒女們一項長達幾年甚至數十年的工程,鬧不好自己的余生會全搭進去!
每一個人都非常有必要捫心自問:自己是否能夠做到長期照顧父母并因此失去自己的正常生活且還能夠感到很快樂?別自欺。別吹牛,有的牛皮萬萬吹不得!然后想想自己老了該怎么做一個睿智快樂的、身心健康的老人。
調整心態,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社會養老,因為這是一種抗拒不了的趨勢。
指望子女養老相當的不靠譜——好好想想自己對待老去的父母是怎樣一種心態。
別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