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名鼎鼎的心學家王守仁,由于他在學術界的影響力超乎尋常,使得他在文學界的造詣沒有得到特別的關注。據記載,王守仁詩歌現存六百余首,成就非常之高,在文壇也是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王守仁的十首佳作,體會這位大思想家詩文背后的人生真諦。
王守仁詩歌創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其在道學上探究時期,這一時期他的心學并未成熟,詩歌多以體現道學家的情懷與趣味為主,詩文中透露著道學家的人生境界與心性修養。第二個階段是他被貶至龍場,這一時期他的心學逐漸成熟,詩歌境界高遠,內涵深刻的道理。第三個階段是其仕途建功立業之時,這一時期他的心學已經成熟,詩歌脫俗沉郁,光明俊偉,是詩歌成就最高的時期。
從詩歌傳承來看,王守仁的詩學習的是漢魏時期的古詩,陶淵明與李白的詩對其影響同樣巨大。他的文學觀念沿襲儒家思想,詩文中運用動物和事物比喻人與事,文字生動,又說明道理,表達情感。比興手法是王守仁極為喜愛的寫作方式,文字中夾雜著寓言的寫作方式,讓文字活靈活現,極具欣賞價值。
陶淵明的隱士情節對王守仁影響較大,同時因為家族也具備隱逸的傳統,所以陶淵明的詩文是其模仿的對象。再有,由于其一生災難不斷,而陶淵明與其有相同的遭遇,二人精神合拍,可以說是穿越時空的知己。再有,王守仁的哲學觀與陶淵明的思想有契合度,在其存世之作中,有近三十處引用或化用陶淵明的詩文。
李白也是王守仁極為推崇的詩人,因為二人的性情一致,都有著瀟灑出塵的人生追求。為此,在王守仁每到李白遺跡之處,均會寫下詩文,紀念李白,并對后者產生羨慕之情。再有,在詩風方面,王守仁追隨李白詩風,澎湃激情,擁有神奇想象,氣勢浩瀚。在內容和寫法方面,王守仁的諸多作品都在極力模仿李白。
值得一提的是,王守仁的詩歌中,呈現著儒釋道三家思想的融合與交疊,廣博的題材,能夠體現其一生的波瀾壯闊,而不同的題材又能詮釋詩人不同的心境。早期,游仙詩描繪別樣的世界,用生動的想象力,彌漫著濃厚的仙道氣氛。中年作品能夠體現其心學研究和探索路程。晚年的作品是心學大成之作,道理深刻,思想深奧,首首都是佳品。
在詩歌創作方面,王守仁強調詩歌要有真性情,體現人的自然本性,他的心學創作理念對當時明朝復古文潮產生巨大的沖擊,對文學未來能夠有更大的飛躍起到推送的作用。在他的創作精神的影響下,在他之后的文人或多或少的受到啟發,成為時代創作的主旋律。
據記載,王守仁于1472年10月31日出生于我國的浙江,今天是這位明朝大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誕辰549周年,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十首詩作,體會文字背后的深意,讀懂絕對受用。
夜宿天池,月下聞雷,次早知山下大雨
[明] 王守仁
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翻山麓。
曉來卻問冊下人,風雨三更卷茅屋。
秋夜
[明] 王守仁
樹暝棲翼喧,螢飛夜堂靜。
遙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
窅然坐幽獨,怵爾抱深警。
年徂道無聞,心違跡未屏。
蕭瑟中林秋,云凝松桂冷。
山泉豈無適,離人懷故境。
安得駕云鴻,高飛越南景。
謫居糧絕請學于農將田南山永言寄懷
[明] 王守仁
謫居屢在陳,從者有慍見。
山荒聊可田,錢矰還易辦。
夷俗多火耕,放習亦頗便。
及茲春未深,數畝猶足佃。
豈徒實口腹,且以理荒宴。
遺穗及鳥雀,貧寡發余羨。
持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西園
[明] 王守仁
方園不盈畝,蔬卉頗成列。
分溪免甕灌,補籬防豕蹢。
蕪草稍焚薙,清雨夜來歇。
濯濯新葉敷,熒熒夜花發。
放鋤息重陰,舊書漫披閱。
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間月。
起來步閑謠,晚酌檐間設。
酣時藉草眠,忘與鄰翁別。
憶諸弟
[明] 王守仁
久別龍山云,時夢龍山雨。
覺來枕簟涼,諸弟在何許。
終年走風塵,何似山中住。
百歲如轉蓬,拂衣從此去。
宿萍鄉武云觀
[明] 王守仁
曉行山徑樹高低,雨后春泥沒馬蹄。
翠色拖云開疊嶂,寒聲隔竹隱晴溪。
已聞南去艱舟楫,漫憶東歸阻杖藜。
夜宿仙家見明月,清光還似鑒湖西。
沅水驛
[明] 王守仁
辰陽南望接沅州,碧樹林中古驛樓。
遠客日憐風土異,空山惟見瘴云浮。
耶溪有信從誰問,楚水無情只自流。
卻幸此身如野鶴,人間隨地可淹留。
書庭蕉
[明] 王守仁
檐前蕉葉綠成林,長夏全無暑氣侵。
但得雨聲連夜靜,何妨月色半床陰。
新詩舊葉題將滿,老芰疏桐恨轉深。
莫笑鄭人談訟鹿,至今醒夢兩難尋。
用實夫韻
[明] 王守仁
詩從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轉佳。
巖瀑隨風雜鐘磬,水花如雨落袈裟。
贈潘給事
[明] 王守仁
五月滄浪濯足歸,正堪荷葉制初衣。
甲非乙是君休問,酉水辰山志未違。
沙鳥不須疑雀舫,江云先為掃魚磯。
武陵溪壑猶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