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正成為勞累的代名詞。累積在身的壓力和焦慮,如何緩解?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歐美人正選擇禪療法,通過靜坐、冥想、禪修來卸下身上的重壓……
葛大爺@我愛我家
為什么葛大爺這些天來莫名成立網紅?
只因城市人都累。
累是心病,禪療法醫治的正是心。
最早提出禪療法的,是日本的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森田正馬。
森田正馬出生于1874年,從小父母對他的期望就非常高。5歲時,父母開始強迫他學習。森田正馬就此患上了“學校恐懼癥”。
在家庭強壓之下,森田正馬直到12歲還尿床。到了16歲,更患上了神經衰弱癥。他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生病,生怕自己會隨時死亡。
森田正馬(1874年1月18-1938年4月12日)
高中到大學,森田正馬的神經衰弱越來越嚴重,經常需要服藥治療。
大學一年級時,父母因為農忙,有兩個月忘記給他寄生活費。森田正馬誤以為家里不支持他上學,心里既氣憤又絕望,一度想在父母面前自殺。
為了讓父母認可自己,森田正馬暗下決心,努力學習,考取好成績。于是,他畢全功于一役,干脆不看醫生也不吃藥,一心學習。
不再關注自己的病情,心里的包袱反而放下了——森田正馬的神經衰弱在不知不覺中痊愈了。
自此,森田正馬專攻精神療法。從醫后,他根據自己的經歷,再加上對神經質患者的多年觀察,吸收了禪宗思想的精華,創造了獨特的“禪療法”——森田療法。
●●●
森田療法的核心思想是“順其自然”。心理有些痛苦,無法排遣,無法消除,就不必與之纏斗,應該把它放置一邊,專注于自己的事情。時間一久,這種使人痛苦的想法,自然會消失。
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癥狀純屬主觀問題,而非客觀產物。許多人在高強度的壓力之下,會產生疑病心理,從而長期處于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中。
在這些情緒的作用之下,身體狀況也變得越來越差,從而越是懷疑自己得病——陷入了惡性循壞,病情就越發嚴重。
有疑病心理的人,一般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往往會在欲求與現實之間,在“理當如此”和“事已如此”之間形成思想矛盾,形成心結。從佛理上來說,便是心有執念,備受求不得之苦。
如何擺脫這些苦痛呢?森田正馬認為,禪宗六祖惠能那首著名的詩偈已經指明了方向。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本來是清凈的,不用天天去“拂拭”。對于心底的雜念、思慮,若是時時刻刻為之擔心,想要殫思極慮去清除,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執著,加深病情。
有許多心理疾病,皆源于人的執著心、分別心。想要治好病,只有放下我執,該做則做,該止則止,內心時時認得自性,不執不迷。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森田療法不提倡沉湎于過去,認為患者需要重視當下生活,獲取新的生活體驗。患有輕度焦慮的患者,可以通過生活分享會等活動來治愈盤桓心底的焦慮。
重度患者就需要住院治療。住院主要分為絕對臥床期、輕作業期、一般作業期、生活訓練準備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要求患者有堅強的意志和忍耐力。
尤其是在為期一周絕對臥床期,患者將被隔離,嚴禁讀書、交流、吸引等一切消遣活動,除了進食和排泄之后,幾乎要求絕對臥床。
渡過絕對臥床期,便進入輕作業時期。雖然還是禁止外出、交談等,但臥床時間唄限制在7、8小時之內。
患者的生活逐步規律,白天,患者一定要戶外接觸新鮮陽光;晚上,患者則需要寫日記。睡前既早睡,需要朗讀一段書籍。這個療程控制在3~7天。
到了一般作業期,患者可以隨意活動,如打掃衛生、手工操作等,但還是禁止交際、游戲等集體活動,只能自己做事或讀書。時間在1~2周之間。
通過三個階段的治療,患者就要為回歸到日常生活做準備。推門需要書寫以行動為準則的日記,并交給醫生審閱。通過生活訓練準備期,患者便可離開醫院,回歸到生活中。
在強迫癥、社交恐怖、廣場恐怖、神經衰弱、抑郁癥、酒精依賴方面等病癥上,森田療法起到了良好的療效。根據日本研究報道,采用森田療法的痊愈率達到60%,好轉率80%左右。
如今,森田療法的核心精神,影響力早就不局限于醫學上——已成為一門人生哲學,指導人們改善生活。
●●●
不止是日本,歐美也流行禪療法。面對生活里的壓力,許多歐美人會走進禪修院里,尋求內心的平靜。
上世紀九十年代,紐約的精神分析師杰弗里·魯賓已經把佛洛伊德和禪宗精神結合起來,應用在生活、工作上。
冥想也是深受歐美人歡迎的舒緩工作壓力的方法之一。2015年,谷歌就為上千名員工開設冥想培訓,建造靜坐中心,并啟動了“覺知午餐”活動。
福特、寶潔、塔基特、億貝等世界頂級企業,同樣為員工配置了冥想活動室。
喜歡我們的文章?
為什么不加入我們呢?
回復“招聘”,立即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