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5月英國人終于組建成了一支600多人的隊伍,這是一支由山東人(威海)組成的隊伍,年齡在23和25歲之間。這支隊伍后來被稱為華勇營。華勇營編制健全,包括長槍連、機槍連、炮隊以及騎兵隊,甚至還有樂隊翻譯員等人員構成。
華勇營的誕生過程是很曲折的,當時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本就規模不大的英陸軍是應付不過的。英國強租威海衛后,就想效仿在印度的一些經驗,其中就包括雇傭軍制度。在中國地方組建一支部隊,這一點清廷自然是強烈反對的。極擅長外交的英國人很快就想到解決措施:我這不是軍隊,只是一支警察隊伍,負責威海的治安而已。
清廷只好作罷。英國這種厚顏無恥的做派,不久就被袁世凱給學會了。簽訂《辛丑條約》后,列強不允許清廷在天津駐軍,袁世凱靈機一動陸軍軍服就換成警察的制服,這不是軍隊也是一支負責治安的警察隊伍。在這里我對袁世凱的靈動深表佩服。
清廷官方雖然不再過問此事,但來自民間的抵觸也讓英軍頭疼不已。英軍從1898年11月就著手準備組建華勇營,但一直到來年的3月才招募來十名隊員。當時“好男不當兵”的觀念,成了英軍最大的攔路虎。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英軍很快就調整了對策:高薪,隊員從農民也開始傾向于清廷的退役老兵。英軍給的工資很高,并且杜絕了上司克扣的現象,這些對策很受歡迎。1900年5月華勇營的人數已經達到了600多人。這支軍隊配備的武器很精良,當時最先進的馬克西姆機槍在這里也司空見慣。每天訓練的時間長達四五個小時,這支隊伍整體的作戰素質,很快就在鎮壓義和團的過程中得到了證明。
值得一說的是,當時華勇營和英軍是簽有一份協議的,簽約三年,如果本人同意還可以去全球任何地方去執行任務。對世界了解不多的華勇營,大多選擇留在了國內。
在同一年的5月,英國人在威海與當地民眾發生沖突,華勇營奉命前去處理。面對民眾,華勇營舉起了手中的馬克西姆機槍,二十九人被打死。華勇營的表現給英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關于華勇營如何“英勇”的故事,還有很多記載,比如:
一名士兵的父親被華勇營給打死,該士兵依舊選擇站崗;被村民抓住的士兵在僥幸逃過一劫后,沒有選擇逃跑而是智勇雙全的又抓住了該村的村長。
華勇營的有勇有謀徹底征服了英國人,面對如火如荼的義和團,華勇營換上了英國陸軍的軍裝,名稱也換成了“第一中國軍團”。這個“軍團”被納入了八國聯軍。
1900年6月22日,192名華勇營來到天津大沽口。兩日后,華勇營負責護送12口徑的大炮支援聯軍,吃苦耐勞的華勇營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到了27日,俄軍在進攻東局子軍火庫時,華勇營護送的大炮立下大功,大炮引爆了清軍的軍火庫清軍死傷慘重。
不久,華勇營的大炮又協助日軍占領了西局軍火庫。笨重的大炮在華勇營手里,仿佛變成靈動的小鳥,只要需要不管多艱難大炮總能準時出現在眼前。華勇營的表現贏得很多人的喝彩,其中美國軍官在一份感謝信中這樣寫道:
只要是女王的陛下的軍隊,不管什么膚色,美軍都把他們看作親密的戰友。
7月14日,華勇營配合日本敢死隊,攻破了天津城墻。等聯軍攻入北京后,華勇營才回到“主業”維護治安的工作上。后來華勇營駐扎在河西務,在河西務華勇營被當地民眾看作是“自己人”。不久,在華勇營負責的區域還誕生了一個農貿市場,民眾可以自由買賣一些東西。
華勇營對膽敢在自己“勢力范圍”來搗亂的人是很不客氣的,不管你是日本人還是德國。喝醉的日本兵在市場鬧事,直接被撕掉肩章,日本軍官不得不親自來領人;德國人想白吃白喝,華勇營出面,德國人也得乖乖掏出錢來。
華勇營負責的區域秩序良好,附近很多村子都主動上門求保護。因為在華勇營勢力范圍內的村莊山河無恙,其他區域尤其是俄軍所到之處,大多是狼煙遍地。
1906年6月,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華勇營解散。誕生在動亂年代的華勇營,歷史雖很短暫,但卻值得我們研究,值得我們去用心體會。在百余年,有一群中國人向同胞舉起了屠刀,同樣他們也用手中的屠刀維護過一方小天地,在這方小天地中民眾有過短暫平安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