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乃天地靈秀之所鐘。它是美的化身,亦是植根于中國文化的精神信仰。
每一朵花都有其獨特的韻味。
“梅標清骨,蘭挺幽芳,茶呈雅韻,李謝濃妝,杏嬌疏雨,菊傲嚴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國色天香,玉樹亭亭階砌,金蓮冉冉池塘,芍藥芳姿少比,石榴麗質無雙,丹桂飄香月窟,芙蓉冷艷寒江……”
歷代名人雅士亦以賞花為樂。孔子獨愛蘭,陶淵明喜菊,周敦頤愛蓮。
01
——
我國人民自古就喜愛花,對花有著深厚的感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河姆渡人就已培植荷花、金粟蘭及香蒲作為觀賞植物。
中國最早的民歌集《詩經》中便有大量的以花卉之美詠喻人品人貌的記載。表達思想情感的記載,如《詩經·鄭風·溱洧》中記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惫糯那嗄昴信鄲蹠r,用芍藥切花贈予對方。
從先秦的詩經到后代的歌賦,再帶近現代的小說散文,從文化習俗到思想藝術,花無不以獨特的姿勢穿梭在浩瀚的文化之海,并在歷代文人逸士的作品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人賞花,講究悅其姿色而知其神骨。當單一的花束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多元化的審美志趣時,作為與焚香、煮茶、掛畫齊名的古代君子四雅之一的插花藝術便應運而生。
中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并在宮廷中流行,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愛。
02
——
演變到現在,插花已逐漸成為一種居家時尚生活方式。
插花是什么?對于大眾來說,最淺顯的了解方式便是從色系方面入手。色彩構成了人們的第一印象。不同色彩給人以不同的反映和感受,如色彩的冷暖、遠近和輕重等,這是人們長期生活實踐的結果。
人們對色彩的感覺分為三類。冷色系:白、紫、藍色容易使人聯想到水、冰和雪,從而產生冷涼之意。暖色系:紅、橙、黃色容易使人聯想到太陽與火、從而產生溫暖、熱烈之意。溫和色系:介于冷暖色系之間的顏色,如綠、灰、金、銀、黑等色,它們常起緩沖調和作用。
因此,不同花色的搭配,營造的視覺效果和感官體驗也是不同的。花色搭配實質上是處理不同花色之間的協調與對比、多樣與統一的關系問題。而每件作品中,花色相配不宜過多,否則容易產生眼花繚亂之感,一般以1-3種花色相配為宜。
從色系方面了解插花很簡單,但還有從插花器皿方面了解插花的方法,比如有瓶花、盆花、花籃、掛件式等等,現在有些新的掛件式器皿,比如透明小瓶子和燈泡式的小花瓶等都非常清新可愛。
現代插花的類型可謂豐富多彩,有掛件式插花、花籃式插花、盆花式插花、野趣式插花、竹筒式 插花等等。不同類型的插花講究也不同,例如盆花式插花,較瓶花的高度而言屬于低矮型插花器皿,所以人的視角??吹降氖歉┮暯嵌群驼齻让妫圆寤〞r要尤為注意這些角度。
而在插花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階梯式樣、重疊式、堆積式、組群式、平鋪式等等。例如,最常見的堆積式,特色是花材多或顏色多有規則的起伏形狀好似一波波的海浪花梗短,花與花之間沒有空隙使用花材則以點狀、塊狀為佳如:玫瑰、康乃磬、星辰花、孔雀花,甚至石頭皆可,適合作底部顏色的表現。
除了類型和形式,制作完成的插花作品如何能有效保存也是令人很多插花愛好者頭疼不已。有些特殊的處理技巧可以說非常受用,如牡丹、芍藥插瓶前,可把花枝基部劃火柴燒焦,即可多開幾日,又如玫瑰在蔗糖水中插養,能保持9天不衰。
關于如何讓鮮花保存更久,其實宋人早就總結出了許多插花的技術經驗,這些經驗放在今日,也可以供對插花藝術感興趣的朋友借鑒,如延長花卉保鮮期之法,宋人溫革《瑣碎錄》說:“牡丹、芍藥摘下,燒其柄,先置瓶中,后入水,夜以水灑地,鋪蘆席,又用水灑之,鋪花于其上,次日再入瓶,如此可留數日。”
03
— —
如何打造一副出色的插花作品?
插花是立體多面的,不管是歐式的繁還是東方式的簡,私以為,空間是它的靈魂,擁有出色的美學基礎,將花擺出好看的樣子,拍出好看的照片并不是難事??刹寤ú⒉皇瞧矫孀髌?,好的插花作品是360無死角,出色的插花老師,花5,6個小時去擺弄一盆花是常事,即使看起來及其簡單的一盆花,可能背后蘊含了插花者多年沉淀的審美基礎和高超技法。
中國人贊花、賞花的目的是雙重的既要求有裝飾美化的實用效果,又要求有暢神達意的精神享受。從中得到啟示,激勵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無論以何種形式表現花的美,特別是插花藝術,人們極其注重形式與內涵的統一和諧之美,與許多傳統文化藝術一樣,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
》插花是自我個性的映射
每朵花都是一個生命,我們在不同時間節點,不同狀態下與鮮花的相遇,都會碰撞出風格迥異的火花。個性鮮明張揚的人,可能會鐘情于大面積的色彩感官,個性平淡沉穩的人,可能喜歡寧靜悠遠的星星點綴。
花以詠志,拋開審美差異的因素,不同個性的人,對花色選擇,層次疊加,空間支配,造型擺弄的喜好千差萬別。你可以簡單的歸結為,風格不同。
我們常常會總結某位詩人,畫家或是電影導演的風格特點,并以此揣摩他們的心路歷程,性格偏好,甚至是價值取向。李白的雄奇浪漫,杜甫的沉郁頓挫,蘇軾的豪邁不羈,白居易的清麗脫俗,柳永的婉約溫潤。
于插花人而言,花作便是他們的詩作,曼妙如斯,卻又百態盎然。
》在插花中開啟一場心靈修剪之旅
插花時,要首先搭建出輪廓,再不斷加花點綴,好像建房子一樣,打好地基方能開始下一步的建設。這也告訴了我們全局思維的重要性。零敲碎打,按部就班,最終出來的整體效果可能就有失協調了。
在挑好顏色,搭配好基本的造型之后,還需要對插花作品進行一番細致的修剪。一位優秀的插花者,對此環節可不敢掉以輕心。好比木匠手中的雕刻品,在納入成品前,會施以打磨、拋光等工序。
完美的插花藝術,只屬于細節控。當你沉浸在細節中,內心會平靜如水,一種前所未有的莊重感油然而生。是的,你修剪的不僅僅是花,更是對自我心性的修剪。
去繁存簡,去偽存真,花草掉落間,又是一場心靈的“斷舍離”。
無論是形態、搭配還是修剪過程,無不外乎技法使然。技法是外化的,是可以通過后天的練習得以提升。真正的插花技法在于如何向行走,以心馭花。
我們常常在談論一個人的氣質時,會說到,相由心生。這句俗語放在插花上也行得通,花由心生。
提升自我修為,內心如花一般純潔美好,才能擺弄出驚艷的花作。
古人之所以詠頌鮮花,絕非片面地癡迷于花的嬌艷,真正令人動容的是花色背后的風骨,那是花的靈魂,更是品性的物化。
花的一生是絢爛而短暫的,擺弄修剪之中,理應心懷感恩,因為邂逅美好,是上蒼的眷顧,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凌晨四點,發現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說“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而我要說,美是共鳴所得,只有內心純凈,美好如花的人,才能在春風沉醉的夜晚聽見花開的聲音。心有雜念,流于表面的人,無論你的插花技藝多高超,出來的作品總歸少了幾分靈氣。
所以,不妨像花兒一樣,綽約于世。
此內容為一期一會生活美學原創,著作權歸一期一會生活美學所有。
文字/所謂牧之
編輯/ 南橘
圖片/玉空間&琪琪&部分來源于網絡
策劃/寶華堂主
出品/寶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