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道訓》中說,“善游者溺,善騎者墮。”
越是注重自身的人,越容易失去平常心,結果頻頻出岔。
多少人活得如履薄冰,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占有的太多。
太過在乎,一切就會變成負擔。學會不在乎,一切隨緣,你所得到的一切才會帶來快樂。
越在乎,失去越多
俗話說,“命里一尺,難求一丈。”
人所擁有的一切,命運早已標注了價碼,得此,便會失彼;握緊雙拳,便騰不出空手。
想要兼顧魚和熊掌,結果一撒手,血本無歸,一無所得。
既然如此,何必事事太在乎,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
須知,該是你的,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強求后很快就會失去。
徒留一顆沉重的心,品嘗著名為“不甘”、“悔恨”、“如果”的苦澀果實。
馮唐說,“實在放不下的時候,去趟重癥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經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貪婪。”
確實如此,生活活的是一種姿態,太過在乎的人,往往賠了夫人又折兵。
得到時,害怕失去;失去時,害怕沒有機會再擁有;時時心慌意亂,把已有的東西也搞丟。
學會不在乎,便是學會知足,以一種恬淡的態度,不慌也不亂,踏踏實實地把生活過好。
舒服的人生,貴在不計較
看過一句話,“人不能因為一件喜事而高興一整年,卻可以因為計較一件小事,郁郁寡歡。”
這是無數人的真實寫照:計較了多久,便浪費了多少本該快樂的時光。
吃一次虧,計劃好算計回來,看似打了個好算盤,卻白白浪費了時間。
遇到強詞奪理的人,據理力爭,吐沫星子橫飛之時,逞一時之快意,卻失去了好心情。
可見人算不如天算,越是斤斤計較的人,越走不出得與失的牢籠,惹出更多的是是非非。
舒服的人生,不計較別人的過失,省卻了煩惱。
不計較一時的得失,贏得了更廣闊的未來。
所謂的寬容,其實不僅僅是包容別人,包容得失,更是接納不甚完美的自己和生活。
不問收獲,但求耕耘,避開了紛紛擾擾,好運自然接踵而至。
想開,看開,放開
白落梅說,“人生一局棋,關于輸贏,我們總是無能為力。迷惘之時,多半在局內,當你了悟的時候,人已在局外。”
意識到人生的無能為力,并非妥協,并非消極怠世。
相反,這是一個人釋懷的開始。
想開了,就不再做徒勞無益的事;看開了,對既定的事實不感到悲傷;放開后,才可以無所顧忌地過活。
人的一生,遇到的人和事都太多了,即使一一在乎,也得不到好結果。
不如不再較勁,贏得人心,贏得自在。
《菜根譚》有言,“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花朵半開的時候最有情趣,醉酒最好的狀態是半醉,人生最好的狀態是重視卻不執著。
在認真活著的同時,放下內心的算盤,放下無用的執著,得時喜,悲亦喜,掌握幸福的主動權。
孔子說,“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感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欲望太重的人,吃不好,睡不安,事事在乎,事事不得圓滿。
學會不在乎,凸顯出不慌不忙的態度來,把精力花在刀刃上,才能獲得真正的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