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其成 北京中醫藥大學 教授
養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大多數人對養生的理解,只是追求好身體。其實,體魄康健只是健康的一個層面,精神層面的健康也是養生之道的精髓。
追求健康長壽,也要追求生存質量。
人的生命境界里不只是有健康、長壽,還有快樂和智慧。
一個完整的人生命應當既考慮生命的長度——這是對健康長壽的需求,也要考慮生命的高度——這是生存質量的需求。
沒有健康,再多的財富、理想、目標都將毫無意義。
健康的含義是豐富的,它指的不僅是沒有患上什么疾病,還要求具備良好的整體健康狀況。它不僅是體檢表上各項指標正常的體現,更是自己內心感受良好、心態平和。
健康是個長期、持續一生的需求,不能僅在中老年時才講究保養,年輕時也要注意健康。已經進入中年或老年階段的人,更應加倍關注、維護自身健康,這是更長久地享受豐富多彩人生的前提條件。
如果因為暫時的挫折就郁郁寡歡,則很有可能陷入可悲的惡性循環。
追求快樂的人生、享受生活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品嘗美食、欣賞藝術、享受運動、維護完整美滿的家庭生活、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在精神上變得更加富足等。無論目前處于怎樣的境況,都不應該放棄快樂的權利。
因為處于快樂狀態的人,更有改變現狀的能力,而如果因為暫時的挫折就郁郁寡歡,則很有可能陷入一種可悲的惡性循環中。
身體有時候走得太快了,需要停下來等等靈魂。
很多長壽的國醫大師,他們在養生的某些方面比如飲食、運動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差異,但有一條是必須的,那就是心態好。
換個說法,就是懂得“養神”。若要“養神”,就要具備生活的智慧。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境遇,都能調適好自己,這樣就能達到“養神”的目的。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中,時刻遵循“和”的宗旨,盡自己之所能,愛護自然環境,尊重幫助身邊人,將自己的快樂與幸福融入群體的快樂與幸福之中,時常以分享、感恩的心待人處事,如此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智慧人生。